吳儀洛
《本草從新》~ 卷九,木部 (10)
卷九,木部 (10)
1. 豬苓
通、行水。
苦甘淡平。泄滯利竅。入膀胱腎經。升而能降。開腠發汗。利濕行水。與茯苓同。而泄較甚。治傷寒瘟疫大熱。(經疏曰:大熱利小便、亦分消之意。)懊憹消渴。(濕熱。)腫脹淋濁。瀉痢痎瘧。(瘧多由暑、暑必兼濕、經曰:夏傷於暑、秋為痎瘧。)宗奭曰。損腎昏目。
潔古云。淡滲燥亡津液。無濕者勿服。多生楓樹下。塊如豬屎。故名。(馬屎曰通、豬屎曰苓、苓即屎也、古字通用。)白而實者良。去皮。
白話文:
豬苓
它能疏通水道,使水分運行順暢。
味道苦中帶甘,性味平和。主要作用是將體內停滯的物質排出,並疏通各個孔竅。它主要歸屬於膀胱和腎經。藥性雖然能上升,但也能下降。能打開皮膚的毛孔幫助發汗,也能利濕並使體內的水分運行。它和茯苓的功效相似,但排泄的力量更強。常用於治療外感傷寒、瘟疫等引起的高熱症狀。(醫家解釋說,高熱時利用小便排出,也是一種分消熱邪的方法。)還能治療心中煩悶、口渴等症狀(多因濕熱引起),以及身體腫脹、小便淋漓混濁,腹瀉痢疾,以及瘧疾(瘧疾多因暑邪引起,暑邪常夾帶濕邪,所以說夏天感受暑邪,秋天就容易得瘧疾)。
有醫家說,豬苓會損傷腎氣,導致眼睛昏花。
有醫家認為,豬苓性淡而滲利,會導致津液喪失。沒有濕邪的人不要服用。豬苓多生長在楓樹下,形狀像豬的糞便,因此得名。(馬的糞便叫做「通」,豬的糞便叫做「苓」,苓就是糞便的意思,古字可以通用。)白色的並且質地堅實的豬苓是品質最好的。使用時要去皮。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