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從新》~ 卷九,木部 (8)
卷九,木部 (8)
1. 柞木
通、利竅催生。
苦平。下行利竅。主難產催生。此木堅韌。可為鑿柄。故俗名鑿子木。橫生逆產。用舊鑿柄。多經斧敲。已經卷轉者。尤妙。葉、治腫毒癰腫。
白話文:
柞木,性味苦澀平和,具有向下疏通、使竅道通暢的作用,能幫助生產順利。主要用於治療難產,催生胎兒。這種木材質地堅硬有韌性,可以做成鑿子的把柄,因此俗稱鑿子木。對於胎位不正、橫生逆產的情況,使用舊的鑿子把柄效果更好,特別是那些經過多次斧頭敲擊、已經有些彎曲變形的,效果更佳。柞木的葉子,則可以用於治療腫毒、癰腫。
2. 荊瀝
宣,通經絡,消瘀瀉熱。
甘平,除風熱,化痰涎,開經絡,行氣血,治中風失音、驚癇痰迷、眩暈煩悶、消渴熱痢,為去風化痰妙藥。(延年秘錄云:熱多用竹瀝,寒多用荊瀝;丹溪云:虛痰用竹瀝,實痰用荊瀝,並宜薑汁助送,則不凝滯。)
氣虛食少者,切戒。
牡荊,俗名黃荊。截取尺余,架磚上,中間火炙,兩頭承取瀝。
以上灌木類。
白話文:
荊瀝,性味甘甜平和,可以去除風熱,化解痰液,疏通經絡,運行氣血,治療中風失聲、驚風癲癇、痰迷心竅、頭暈煩悶、口渴消渴、熱痢等病症。是祛風化痰的良藥。
(《延年秘錄》說:熱症多用竹瀝,寒症多用荊瀝。《丹溪心法》說:虛弱的痰症用竹瀝,實熱的痰症用荊瀝,服用時都應該用薑汁幫助送服,這樣就不會凝結停滯。)
氣虛食慾不佳的人要謹慎服用。
牡荊,俗稱黃荊,截取約一尺長,架在磚上,中間用火烤,兩頭用器皿承接流出的汁液。以上所說的是灌木類的荊瀝。
3. 竹瀝
瀉火滑痰、潤燥。
甘苦寒滑,清痰降火。 (虛者宜與參並行、人參固其經、竹瀝通其絡、則甘寒氣味、相得益彰。) 治中風口噤。(經疏云:中風要藥、凡中風未有不因陰虛火旺、痰熱壅結所致、如果外來風邪、安得復用此寒滑之藥治之哉?痰迷大熱。)
(丹溪曰:痰在經絡四肢、皮裡膜外者、非此不能達行。時珍曰:竹瀝性寒而滑、大抵因風熱燥火而有痰者宜之;若寒濕胃虛腸滑之人服之、則反傷腸胃。筍性滑利、多食瀉人、僧家以筍為刮腸篦、即此義也。) 卒然牙疼。(燒苦竹瀝乘熱揩之。) 風痙癲狂,自汗煩悶,消渴反胃。(和米煮粥服。) 寒胃滑腸,有寒濕者勿用。(竹能損氣、故虛人食筍、甚不相宜。) 竹類甚多:淡竹肉薄,節間有粉,多汁而甘,最良;䈽竹堅而節促,皮白如霜;苦竹本粗大,葉長闊,筍味苦,入藥惟此三種。取竹瀝如取荊瀝法,薑汁為使。(姜能除痰、且濟其寒、故每兼用。)
小兒吻瘡,竹瀝和黃連、黃柏、黃丹傅之,效。
白話文:
瀉火、滑利痰液、潤燥。
味甘、苦,性寒,質地滑潤。能清除痰液、降低火氣。(體虛的人適合和人參一起使用,人參可以固守經脈,竹瀝能疏通絡脈,這樣甘寒的藥性才能相輔相成、更加顯著。)可以用來治療中風導致的口噤。(《經疏》說:竹瀝是治療中風的重要藥物,凡是中風沒有不是因為陰虛火旺、痰熱壅結所導致的,如果是外來的風邪,怎麼能用這種寒滑的藥來治療呢?它還能治療痰迷心竅、高熱。)
(丹溪說:痰在經絡四肢、皮膚和筋膜之間的人,非用竹瀝不能使其運行,李時珍說:竹瀝性寒而滑,大致是因為風熱燥火而產生痰的人適合使用,如果寒濕、胃虛、腸滑的人服用,反而會損傷腸胃,竹筍性滑利,多吃會導致腹瀉,僧人把竹筍比作刮腸的工具,就是這個意思。)可以用來治療突然發生的牙痛。(將燒過的苦竹瀝趁熱塗抹在牙痛處。)也能治療風痙、癲狂、自汗、煩悶、消渴、反胃。(可以和米煮粥服用。)竹瀝性寒,容易使腸胃滑利,有寒濕的人不要使用。(竹子能耗損氣,所以體虛的人吃竹筍,非常不適宜。)竹子的種類很多,淡竹的肉薄,竹節間有粉,汁液多而甘甜,是最好的。䈽竹堅硬且竹節密集,表皮白如霜。苦竹的莖粗大,葉子又長又寬,竹筍味道苦。入藥只用這三種。取竹瀝的方法和取荊瀝的方法一樣。用薑汁做藥引。(薑能化痰,又能緩解竹瀝的寒性,所以常常一起使用。
小兒的口瘡,用竹瀝和黃連、黃柏、黃丹一起塗抹,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