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從新》~ 卷九,木部 (6)
卷九,木部 (6)
1. 石楠葉
宣、去風堅腎。
辛苦平。有毒。散風堅腎。利筋骨皮毛。逐諸風。療風痹腳弱。浸酒飲。治頭風。為末吹鼻。愈小兒通睛。(小兒誤跌、或打著頭腦受驚、肝系受風、致瞳人不正、宜石楠散、吹鼻通頂、石楠一兩、藜蘆三分、瓜丁五七個、為末、每吹少許入鼻、一日三度、內服牛黃平肝藥。)祛風通利。是其所長。補腎之說。未可信也。關中者佳。炙用。五加皮為使。惡小薊。
白話文:
石楠葉,具有宣散、去除風邪並強健腎臟的功效。
味道辛苦,性平,但有毒。它可以散風、強健腎臟,使筋骨、皮膚毛髮受益,驅逐各種風邪。能治療風濕痹痛、腳步無力。用酒浸泡後飲用,可以治療頭風。將其磨成粉末吹入鼻中,可以治療小兒眼睛斜視。(小兒跌倒或頭部受撞擊而受驚,肝臟受風邪影響,導致瞳孔不正,適合使用石楠散,吹入鼻中直達頭頂。石楠一兩、藜蘆三分、瓜丁五到七個,磨成粉末,每次吹入少量至鼻中,一日三次,同時內服牛黃等平肝藥。)石楠葉長於祛風通利。至於它補腎的說法,則不可盡信。產於關中的石楠葉品質最佳,一般會炙烤後使用。五加皮可以作為它的輔助藥,它忌與小薊同用。
2. 蔓荊子
輕宣、散上部風。
味苦辛平。輕浮升散而搜風。通利九竅。治濕痹拘攣。頭痛腦鳴。(太陽脈絡於腦。)目痛齒痛。(齒雖屬腎、為骨之餘、而上齦屬足陽明、下齦屬手陽明、陽明風熱上攻、則動搖腫痛。)頭面風虛之證。頭痛目痛。不因風邪而因血虛有火者。忌之。元素云。胃虛人不可食。
恐生痰疾。產南皮縣。(去膜、打碎用、亦有酒蒸炒者。)惡石膏、烏頭。(乳癰初起、酒服末方寸七。)
白話文:
蔓荊子,具有輕微宣散、疏散頭部風邪的作用。
味道苦、辛,性平。藥性輕浮,能向上發散,搜尋並驅除風邪,能疏通九竅。可以治療風濕痹痛導致的筋脈拘攣、頭痛頭暈、腦鳴(因為太陽經脈與腦部相連)。也可用於治療眼睛痛、牙齒痛(牙齒雖然屬於腎,是骨頭的餘部,但是上牙齦屬於足陽明經,下牙齦屬於手陽明經,陽明經的風熱向上侵襲,就會導致牙齒動搖腫痛)。可以治療頭面部的風虛證,以及頭痛眼痛。但是,如果頭痛眼痛不是因為風邪侵襲,而是因為血虛有火的情況,就不能使用。李杲說,胃虛的人不適合服用蔓荊子,恐怕會產生痰疾。產於南皮縣。(使用時要去膜,打碎,也有用酒蒸或炒過的。)不能與石膏、烏頭同用。(乳房癰腫初期,可以用蔓荊子末調酒服用,每次約一寸匙的七分。)
3. 木槿
瀉熱。
苦涼,活血潤燥。治腸風瀉血,痢後熱渴。作飲服。令人得睡。擦頑癬及蟲瘡。(癬瘡有蟲、用川槿皮、肥皂水浸、時時搽之、或浸汁磨雄黃、尤妙。)不宜多服。川產者良。(肉厚而色紅者真。)用根皮。(赤白帶下、川槿皮二兩、白酒碗半、煎一碗、空心服、白帶用紅酒、甚妙。)
白話文:
木槿
具有瀉熱的功效。
味道苦澀、屬性寒涼,可以活血、潤燥。能夠治療腸風瀉血、痢疾後的發熱口渴。可以煎煮成飲品服用,有助於入睡。可以擦拭頑癬和蟲瘡。(如果癬瘡有蟲,可以用川槿皮浸泡在肥皂水中,時時擦拭,或者用浸泡液磨雄黃使用,效果更好。)不宜過量服用。四川產的品質較佳。(肉厚且顏色紅的才是真品。)可以使用根皮。(治療赤白帶下,可以用川槿皮二兩,加入白酒一碗半,煎煮成一碗,空腹服用,白帶可用紅酒,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