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萃精》~ 卷七 (16)
卷七 (16)
1. 食積
小兒恣意肥甘生冷,不能運化,則腸胃皆有積滯。其證頭溫腹熱,大便酸臭,噯氣惡食,煩不安眠,口乾作渴,積輕者,古法主木香大安丸以消導之(如木香、黃連、陳皮、土炒白朮、炒枳實、山楂、連翹、炒神麯、炒麥芽、砂仁、萊菔子,共為細末,神麯糊為丸)。每服一錢,陳倉米湯下。
積重便秘者,古法主小承氣湯以攻下之(方見前)。
白話文:
小孩子因為喜歡吃肥膩、甘甜、生冷的食物,導致身體無法消化,因此腸胃都堆積了許多未消化吸收的廢物。症狀表現為頭部灼熱、腹部發熱,大便酸臭,會打嗝、厭惡飲食,煩躁不安、無法入睡,口乾、感到口渴。若積滯較輕微,可以依照古法,使用木香大安丸來幫助消化(成分包括:木香、黃連、陳皮、土炒白朮、炒枳實、山楂、連翹、炒神麯、炒麥芽、砂仁、萊菔子,全部研磨成細末,用炒神麯糊成丸)。每次服用一錢(約3公克),用陳倉米粥送服。
〔真按〕小兒食積,輕者但用麩炒枳實一錢,制野術一錢,引用縮砂仁三分。食積重者,本方加炒神麯八分,炒麥芽八分,山楂肉錢半,焙萊菔子五分,引用香連丸十粒。便秘者,再加更衣丸五粒。
白話文:
真按:兒童食積,病情輕的只需要用麩炒枳實一錢,制野術一錢,引用縮砂仁三分即可。食積嚴重的,在原方基礎上加炒神麯八分,炒麥芽八分,山楂肉錢半,焙萊菔子五分,引用香連丸十粒。便祕的,再加更衣丸五粒。
2. 癖疾解
凡飲食之積,其初積者不過偶傷飲食,必在腸胃之內,可行可逐,治之不難。惟歷久飲食無節,漸留滯垢,遂成癖疾。其積在左脅膈膜之間,此陽明宗氣所出之道也。《經》曰:胃之大絡,名曰虛里,貫膈絡肺,出於左乳下,其動應衣脈宗氣也。結而橫有積矣。
白話文:
凡是飲食積聚的病症,初期只是偶爾吃多了,一定在腸胃之內,可以調治,治療並不困難。但如果長期飲食沒有節制,漸漸積留了垢膩,就成了頑固的疾病。這種積聚在左脅膈膜之間,這是陽明宗氣所發出的道路。《黃帝內經》說:胃部有大絡脈,名為虛裏,貫穿膈膜通肺,從左乳下而出,它的運動與衣脈宗氣相應。一旦積聚結滯,就會橫著有積塊了。
人苟平日飢飽失時,飲食疊進,以致陽明胃氣一有所逆,則陰寒之氣得以乘之,而脾不及化,則余滯並腸外汁沫,團聚不散,漸成癥結,始如雞卵,堅硬成塊,漸如覆盆之形,過臍則證危矣。然其初起甚微,人多不覺,既久根深蒂固,則藥力難達病所。今西北小兒多有此疾,尤以食麵之鄉村為最多,因留積於皮裡膜外,所以不易治也。
治宜緩消,不宜急攻,要詳察之,因作癖疾解。
白話文:
人們如果平時飲食不規律,吃飯不按時,暴飲暴食,導致胃氣發生逆亂,那麼陰寒之氣就會趁機入侵,脾臟不能充分消化食物,殘餘的宿食和積滯就和腸道裡的汁液沫混在一起,團聚不散,逐漸形成癥結。一開始像雞蛋一樣大小,堅硬成塊,逐漸形成像覆蓋的臉盆一樣的形狀,當癥結超過肚臍的高度,病情就危急了。但是這種病在早期很輕微,人們大多沒有感覺,等時間一長,病根就很深,藥力就難以到達病竈。現在西北地區的小孩子大多有這種疾病,尤其是在以麵食為主的地區,這種疾病更是多發,這是由於癥結留在皮下膜外,所以很難治療。
3. 癖疾
小兒癖疾,始則午後潮熱,口渴飲冷,肚大青筋,漸至堅硬成塊,不時作痛,古法主內外兼治,內服千金消癖丸(如蘆薈、阿魏,另為糊;青黛、木香、厚朴、檳榔、陳皮、生甘草各一錢,使君子肉、胡黃連、山楂肉、醋炒香附、三稜、莪朮各二錢,水紅花子、炒神麯、炒麥芽各四錢,人參、土炒白朮、茯苓各三錢,共為細末。將阿魏一錢,白水和麵打糊為丸,綠豆大)。
米飲下,量兒大小服之。
白話文:
小兒患有癖疾,最初是午後發熱,口渴想喝冷飲,肚子變大且青筋可見,漸漸地變得堅硬成塊,時不時會疼痛。古法主張內服和外敷兼治。內服千金消癖丸(蘆薈、阿魏各一錢,另為糊;青黛、木香、厚朴、檳榔、陳皮、生甘草各一錢,使君子肉、胡黃連、山楂肉、醋炒香附、三稜、莪朮各二錢,水紅花子、炒神麯、炒麥芽各四錢,人參、土炒白朮、茯苓各三錢,共研成細末。將阿魏一錢,白水和麵打糊為丸,綠豆大小)。
外貼紅花膏(如沒藥五錢,血竭、麝香、阿魏各三錢,當歸、赤芍各一錢,水紅花料一捆,煎汁去渣熬膏一碗,以上六味共為細末,入膏內攪勻,以青布攤貼患處)。
白話文:
外用紅花膏(例如,5錢乳香,3錢血竭、麝香、阿魏,1錢當歸、赤芍,一捆水紅花料,煎成汁液去除渣滓熬成一碗膏,以上六種材料磨成細末,放入膏中攪勻,用青布攤開貼在患處)。
若無熱渴者,古法主先用木香丸(如木香、蓬莪朮、縮砂仁、青皮、硃砂各二錢,共為細末,和勻,飛白麵糊和丸,麻子大)。每服二三丸。乳傷,即用乳飲下;食傷,即以所傷物熬湯下。
白話文:
對於沒有發熱或口渴的人,古代醫家主張首先服用木香丸(按古法,木香、蓬莪朮、縮砂仁、青皮、硃砂各二錢,共研成細末,均勻混合,用飛白麵糊和丸,麻子大小)。每次服用二到三粒。如果是乳製品引起的傷害,就用乳汁送服;如果是食物引起的傷害,就用所傷食物熬湯送服。
〔真按〕小兒癖疾,多因飲食過節,腸胃填滿,濁汁外溢,復感寒氣凝結而成。或因血膜化水,日久則癖脅旁,時時作痛,時發潮熱,或寒熱往來似症。大抵有癖之兒,虛者居多,攻下之藥,非可常用。
白話文:
真按:小兒的癖疾,大多是飲食過量,腸胃塞滿,濁汁溢出,再受到寒氣凝結而成。或者由於血膜化為水,時間長了就會在脅旁形成癖塊,時常疼痛,有時發作潮熱,或者寒熱往復,類似症疾。大部分有癖的兒童,虛弱者居多,攻下的藥物,不可經常使用。
體虛者,但用西黨參、炒金錢朮、正廣皮、白雲苓、乳蒸杭青皮(醋炒)、川厚朴(薑製)、小枳實(酒炒)、法半夏、西砂仁(酒炒)、六神麯(炒)、陳麥芽(炒)各二錢,炙九肋鱉三錢,京三稜(煨)一錢,共為細末,早米粉和為丸,每服一二錢。量兒大小,米飲吞下,以癖消為度。
白話文:
對於體虛的人,可以使用以下藥材:黨參、炒金錢草、正廣皮、白雲苓、乳蒸杭青皮(醋炒)、川厚朴(薑製)、小半夏(酒炒)、西砂仁(酒炒)、六神曲(炒)、陳麥芽(炒),各二錢;炙九肋鱉三錢,京三稜(煨)一錢。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米粉和成丸劑,每次服用一到兩錢。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用米湯送服,以癖病消失為止。
體實者,可用代赭石,火煨醋淬至酥研末水飛過用,杭青皮(醋炒)、蓬莪朮(煨炒)、南木香(銼屑)、青化桂各三錢,巴豆霜(去油極淨取霜)一錢,川大黃二錢,共研細末,醋煮麵糊為丸,蘿蔔子大,每服五丸,淡薑湯送下。外可兼貼紅花膏減輕。依法制之。
白話文:
針對體實的人,可用代赭石,用火煨熱後在醋中淬火至酥,研磨成粉並過濾後備用。再加上杭青皮(用醋炒過)、蓬莪朮(煨炒過)、南木香(銼成屑)、青化桂各三錢,以及巴豆霜(將巴豆油去除乾淨後取得的霜)一錢,再加上川大黃二錢,研磨成細末。再用醋煮麵糊做成丸劑,大小如蘿蔔子,每次服用五丸,用淡薑湯送服。外敷則可搭配紅花膏來減輕不適,請依照法方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