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守真

《兒科萃精》~ 卷八 (1)

回本書目錄

卷八 (1)

1. 水腫解

《經》曰:膚脹者,寒氣客於皮膚之間。腹大身盡腫,皮厚按之突而不起,腹色變,此其候也,又曰:諸濕腫滿,皆屬於脾。又曰:水病下為胕腫,上為喘呼。不得臥者,標本俱病。若小兒水腫,皆因水停於脾肺二經。

白話文:

《黃帝內經》上說:皮膚腫脹,是寒氣滯留在皮膚之間造成的。肚子很大,全身都腫脹,皮膚很厚,按壓後會凹陷下去,但是不會馬上恢復原狀,腹部的顏色也會改變,這就是它的症狀。另外,還說:各種濕熱引起的腫脹和脹滿,都與脾臟有關。還有說:水腫疾病下半身會出現小腿腫脹,上半身會出現喘息和呼嚕聲。不能躺著睡覺的,是標本俱病。如果小兒水腫,都是因為水停留在脾肺兩條經絡。

藏於內者:水停胸中則喘。水停膈下則脹。發於外者,當察其所腫之部位。腫在腰以上者,屬風,治宜發汗。腫在腰以下者,屬濕,治宜利水。通身上下皆腫者,系風濕兩傷,治宜汗利兼施。腫而喘不得臥,宜逐肺飲。腫而脹滿便秘,宜攻脾水。腫從腹起至四肢者,可治。腫從四肢起至腹者,難治。陽水屬實,治宜攻泄。陰水屬虛,治宜溫外。

治腫之法,大概盡述於前。其間通權達變,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又不可執膠柱鼓瑟之見。因作水腫解。

白話文:

內部水腫的症狀:有水停留在胸中會導致呼吸急促。水停留在橫膈膜以下會導致脹氣。

外部水腫的症狀:要觀察水腫的位置。如果腫脹位於腰部以上,則屬於風水引起,治療應以發汗為主。如果腫脹位於腰部以下,則屬於濕水引起,治療應以利水為主。如果全身上下都腫脹,則為風濕兩傷,治療應同時發汗和利水。

如果有腫脹和呼吸急促,並且無法平躺,則應治療肺部積液。如果有腫脹和脹滿便祕,則應治療脾臟積水。如果腫脹從腹部開始蔓延到四肢,則可以治癒。如果腫脹從四肢開始蔓延到腹部,則難以治癒。

陽性水腫屬於實證,治療應以攻泄為主。陰性水腫屬於虛證,治療應以溫外為主。

2. 風水腫

小兒上身腫者,頭面肩臂至腰間皆腫也,病由外感風邪,古法仿經所謂開鬼門。主越婢加蒼朮湯以發汗(如麻黃、煅石膏、生甘草、米泔浸炒蒼朮等味)。

白話文:

小兒上半身腫脹,從頭面、肩膀、手臂到腰部都腫脹,這個病是由於外感風邪引起的。古方仿照經書上說的「開鬼門」,以主藥越婢加蒼朮湯來發汗(如麻黃、煅石膏、生甘草、米泔浸炒蒼朮等藥)。

〔真按〕小兒之腫,自上而起,既系因風,則治宜在肺。古方太猛,但用炒黨參五分,倍前胡五分,芽桔梗一錢,老蘇葉五分,真廣皮一錢,炙甘草五分,生薑皮一錢,大腹皮一錢,茯苓皮一錢,炒桑白皮一錢,五加皮一錢,引用燈芯十莖。

白話文:

【真醫師的意見】小孩子出現腫脹,從頭部開始,主要是因為風邪引起的,所以 治療應該以肺部為主。古方的藥物太過猛烈,我使用以下藥方:炒黨參5分,倍前胡5分,芽桔梗1錢,老蘇葉5分,真廣皮1錢,炙甘草5分,生薑皮1錢,大腹皮1錢,茯苓皮1錢,炒桑白皮1錢,五加皮1錢,以及燈芯10莖。

3. 濕水腫

小兒下身腫者,腰臍至兩足皆腫也,病由脾經濕熱所致。古法仿經所謂潔淨腑。主內用貼臍法(如巴豆,去油,四錢,水硍粉二錢,硫磺一錢,共研勻成餅,先用新棉一片,包藥布貼臍上,外用帛縛時許,自然瀉下惡水,待下三五次,去藥,以粥補住)。

白話文:

小兒全身腫脹,腰臍以下都腫了,這是因為脾經濕熱造成的。古法仿經記載的方法是:清潔腹部。主要方法是將藥物貼於肚臍上(如巴豆,去油,四錢,水硍粉二錢,硫磺一錢,共研勻成餅,先用新棉一片包藥布貼於肚臍上,外用帛縛時許,自然瀉下惡水,等待下三五次,去藥,以粥補住)。

內服沉香琥珀丸〔如苦葶藶子一兩五錢,郁李仁一兩五錢,防己七錢五分,沉香一兩五錢,陳皮(去白)七錢五分,琥珀五錢,杏仁(去皮尖炒)五錢,蘇子五錢,赤苓五錢,澤瀉五錢,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以麝香為衣,每服一錢,量兒大小與之,用白滾水下〕。

白話文:

內服沉香琥珀丸:(配方)苦葶藶子一兩五錢,郁李仁一兩五錢,防己七錢五分,沉香一兩五錢,陳皮(去除白色部分)七錢五分,琥珀五錢,杏仁(去皮、尖端,並炒過)五錢,蘇子五錢,赤苓五錢,澤瀉五錢。將所有藥材磨成細末,用煉過的蜂蜜製成丸藥,丸藥大小如梧桐子一般,再用麝香作為外衣。每次服用一錢,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用白開水送服。

〔真按〕小兒之腫,自下而起,或因腎虛水泛,或因脾氣受濕,古方內外治法,皆極暴烈,此藥不宜妄施,但宜滲利。方用生於術二錢,白雲苓二錢,結豬苓二錢,炒澤瀉二錢,上肉桂三分,炒防己一錢,花檳榔一錢,引用生薑一片,燈芯十莖。

白話文:

(作者註解)幼童的腫,從身體下部開始,可能是因為腎臟虛弱,導致水氣泛濫,也可能是脾臟被濕氣侵襲。古代的處方,內服和外敷都有,都非常強烈。這個藥方不宜隨便使用,只適合利尿消腫。藥方用到生薏仁兩錢,白色茯苓兩錢,豬苓兩錢,炒澤瀉兩錢,上等肉桂三分,炒防己一錢,花檳榔一錢,加一片生薑,十根燈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