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守真

《兒科萃精》~ 卷七 (14)

回本書目錄

卷七 (14)

1. 臍寒瀉

小兒多因斷臍失護,風冷乘入,傳於大腸,遂成寒瀉之證,其候糞色青白,腹痛腸鳴,古法主先用和氣飲溫散之(如蒼朮、紫蘇、防風、赤苓、豆豉、藿香、陳皮、厚朴、炙甘草,引用生薑、燈芯)。

白話文:

小兒多數是因為斷臍後護理不當,風寒侵襲,傳入大腸,於是形成了寒瀉的症狀,其症狀是糞便顏色青白,腹痛腸鳴。古法主張先用和氣飲溫散治療(如蒼朮、紫蘇、防風、赤苓、豆豉、藿香、陳皮、厚朴、炙甘草,佐以生薑、燈芯)。

再以調中湯溫補之(如人參、茯苓、藿香、炒白朮、炙甘草、煨木香、制香附、縮砂仁,引用煨薑)。

再用調中湯來溫補(如人參、茯苓、藿香、炒白朮、炙甘草、煨木香、制香附、縮砂仁,引用煨薑)。

白話文:

再以調中湯溫補之(如人參、茯苓、藿香、炒白朮、炙甘草、煨木香、制香附、縮砂仁,引用煨薑)。

〔真按〕小兒既因臍寒而瀉,古方斷不宜服。若兒未滿月,但用暖臍膏貼之可愈,不必服藥,若泄瀉過甚,但用炒白朮八分,白茯苓二錢,炒豬苓八分,宣澤瀉八分,引用乾薑一片。

白話文:

真實的驗證:小孩因為肚臍受寒而腹瀉,用古方來斷定這種情況是不可以服用藥物的。如果小孩還未滿月,只要使用暖臍膏貼上去,就可以治癒,不需要服用藥物。如果腹瀉太過嚴重,可以使用炒過的白朮八分、白茯苓二錢、炒過的豬苓八分、宣澤瀉八分,加乾薑片作為引子。

2. 脾虛瀉

小兒脾虛泄瀉,多因脾不健運,故每逢食後作瀉,腹滿不渴,精神短少,面黃懶食,肌肉消瘦,古法主參苓白朮散(方見脾疳)。

白話文:

兒童脾虛腹瀉,多由於脾臟運化功能差所導致,所以每當吃完飯後就會腹瀉,肚子脹滿但卻不口渴,精神差、面色萎黃、懶得吃飯,肌肉瘦弱。古法治療方法以參苓白朮散為主(方劑請參考脾胃疳積)。

〔真按〕小兒脾虛泄瀉,最防轉為慢驚,方用扁豆衣錢半,炒白朮錢半,結豬苓錢半,炒澤瀉錢半,吉林參鬚五分,雲茯苓二錢,炒枳殼五分,白芡實一錢,炙甘草五分。

白話文:

〔我的看法〕小兒脾虛腹瀉,最怕轉成慢驚。方中用炒過的扁豆衣、白朮、豬苓、澤瀉,加上吉林參鬚、雲茯苓、炒過的枳殼、白芡實和炙過的甘草。

3. 飧瀉

小兒飧瀉,或因春傷風邪,清氣下陷,脾失健運,以致完穀不化,古法主補中益氣湯(如人參、蜜制黃耆、土炒當歸、土炒白朮、炙甘草、陳皮、土炒升麻、醋炒柴胡,引用薑棗)。

白話文:

小兒腹瀉,有可能是因為春天受到風寒侵襲,清氣下陷,脾臟失去健運的功能,導致穀物無法消化,古法認為可以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例如人參、蜜制黃耆、土炒當歸、土炒白朮、炙甘草、陳皮、土炒升麻、醋炒柴胡,加入薑棗)。

若泄瀉日久,腸滑不禁者,古法主四神丸(如補骨脂、五味子、肉豆蔻、吳茱萸,共為末,薑、棗肉為丸)每服一錢,米飲下。

白話文:

如果腹瀉已經持續很長時間,腸胃滑動失去控制,古書中記載有「四神丸」的藥方(由補骨脂、五味子、肉豆蔻、吳茱萸等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生薑和棗肉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一錢,用米湯送服藥丸。

〔真按〕小兒飧泄,固當補養脾土,然選用補中益氣,亦不相宜。至用四神散以溫腸,尤所當禁。方用生於術錢半,赤茯苓一錢,白茯苓一錢,炒黨參一錢,蓮子肉一錢(去芯),炙甘草五分,懷山藥錢半,扁豆肉一錢。若因清氣下陷,加升麻二分。

白話文:

【眞按】小兒患有腹瀉,固然應該補養脾胃,但是選擇使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也不適當。至於使用四神散來溫暖腸胃,更是應該禁止的。方子使用生白朮半錢,赤茯苓一錢,白茯苓一錢,炒黨參一錢,蓮子肉一錢(去核),炙甘草五分,懷山藥半錢,扁豆肉一錢。如果由於清氣下陷,可以再加入升麻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