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守真

《兒科萃精》~ 卷七 (12)

回本書目錄

卷七 (12)

1. 熱吐

小兒熱吐之證,或因小兒過食煎煿之物,或因乳母過食厚味,以致熱積胃中,遂令食入即吐,口渴飲冷,嘔吐酸涎,身熱唇紅,小便赤色,古法主加味溫膽湯(如陳皮半夏茯苓、麥冬、炒枳實、生甘草竹茹、姜炒黃連,引用燈芯)。

白話文:

小兒出現熱吐的症狀,可能是由於小兒飲食過度油膩煎炸的食物,或由於乳母飲食過於厚味,導致熱量積聚在胃中,而令進食後立即吐出。小兒會感到口渴想喝冷水,嘔吐出酸性的涎液,身體發熱嘴脣紅潤,小便呈紅色。古方主治方法是使用加味溫膽湯(如陳皮、半夏、茯苓、麥冬、炒枳實、生甘草、竹茹、姜炒黃連,引用燈芯)。

〔真按〕小兒因熱而吐,自當以清熱為主,雖方名溫膽,藥品本不甚溫,然陳皮、半夏二味,究嫌過燥,但用鮮竹茹錢半,茯苓塊錢半,小枳實五分,炒黃連三分,熟石膏錢半,生甘草五分,引用竹瀝汁十滴,燈芯十莖。

白話文:

〔真正的療法〕小兒嘔吐是因發燒所致,理應以清熱解毒為主要治療目標。即使方劑名稱是溫膽湯,但藥物本身並不十分溫熱,但是陳皮、半夏兩味藥稍微燥烈。只需加入鮮竹茹錢半、茯苓塊錢半、小枳實五分、炒黃連三分、熟石膏錢半、生甘草五分,再加入竹瀝汁十滴和燈芯十莖。

2. 瀉解

《經》曰:虛邪之中人也,留而不去,傳舍於腸胃,多寒則腸鳴飧泄食不化,多熱則瀉泄。夫泄瀉無不本於脾胃,胃為水穀之海。而脾主運化,脾健則胃和,水穀腐化,而為氣血以行營衛,若飲食失節,寒溫不調,脾胃受傷,則水反為濕,谷反為滯,精華之氣,不能輸化,乃至合汙下降,而瀉泄作矣。

白話文:

《黃帝內經》說:虛邪進入人體後,在裡面停留不去,停留於腸胃。如果虛邪過多,就會導致腸鳴、腹瀉、食不化。如果虛邪過熱,就會導致腹瀉和腹瀉。腹瀉和泄瀉都根源於脾胃,胃是水穀之海,而脾主要負責運化食物。脾臟健康,胃就會和諧,水穀就會腐化,並轉化為氣血以運行營衛。如果飲食不節制,寒熱不調,脾胃就會受傷,那麼水就會變成濕氣,穀物就會變成滯留,精華之氣就不能輸化,最後會合在一起下降,從而導致腹瀉和泄瀉。

如腸鳴腹不痛者,是濕,宜用燥滲。

飲食入胃,不能留住,或完穀不化者,是氣虛,宜用溫補。

腹痛腸鳴,如水聲,痛一陣、瀉一陣者,是火,宜用清利。

時瀉時止,或多或少,是疾枳,宜豁之。

腹痛甚而瀉,瀉後痛減者,宜消之,體實者宜下之。

脾瀉已久,大腸不禁者,宜澀之,元氣下陷者,宜用升提。

小兒之瀉,多因脾被濕浸,土不勝水而成,然致病之原不同,或乳食停滯,或感受寒暑,或驚邪外觸,或臟受寒冷,或脾虛作瀉,更有飧瀉水瀉之證,均須詳細明辨,因作瀉解。

白話文:

兒童的腹瀉,大多是因為脾臟被濕氣浸漬,土不能勝水而形成的,可是導致疾病的原因不盡相同。有的是乳食停滯,有的是感受了寒暑之氣,有的是受到驚嚇,有的是臟腑受到寒冷,有的是脾虛引起的腹瀉,還有飧瀉水瀉的症狀,都需要仔細明辨,根據不同的原因進行治療。

3. 傷乳食瀉

小兒因乳食過飽,損傷脾胃,乳食不化,故頻瀉酸膿也,噫臭腹熱,脹滿疼痛,口渴惡食,小便赤澀,古法主保安丸消其滯(如醋炒香附、縮砂仁、炮白薑、醋炒青皮陳皮三稜莪朮、炙甘草,共為細末,麵糊為丸,量兒大小與之,白湯化下)。

白話文:

小兒由於乳汁飲食過多,損傷了脾胃,乳汁消化不良,所以經常腹瀉酸臭的膿液,呼吸時有酸臭味、腹部發熱、肚子脹滿疼痛,口渴厭食,小便赤色刺痛。

古書上的方法以保安丸來消除停滯(如醋炒香附、縮砂仁、炮白薑、醋炒青皮、陳皮、三稜、莪朮、炙甘草,一同研磨成細末,用麵糊做成丸劑,依據小孩子的年紀和體型給予適量,再用溫水送服)。

次用平胃湯和其脾(如炒蒼朮、陳皮、姜炒厚朴、炙甘草、炒麥芽、砂仁,引用姜)。

白話文:

接著使用平胃湯來調和脾臟的功能(例如炒過的蒼朮、陳皮、薑炒過的厚朴、炙甘草、炒過的麥芽、砂仁,加入生薑)。

〔真按〕小兒因傷乳而瀉,但用炒麥芽八分,焦穀芽八分,廣橘紅五分,茯苓塊二錢,赤茯苓一錢,炒澤瀉一錢,山楂炭錢半,炙甘草五分。

白話文:

〔醫生評論〕小兒因吃了不乾淨的奶水而腹瀉,只用炒過的麥芽八分,焦穀芽八分,廣東橘紅五分,茯苓塊二錢,赤茯苓一錢,炒過的澤瀉一錢,山楂炭半錢,烤過的甘草五分。

如因傷食而瀉,則用炒枳殼八分,炒神麯一錢,廣陳皮一錢,五穀蟲八分,炒麥芽一錢,扁豆衣一錢,川樸花一朵,赤茯苓錢半,炙甘草五分,引用生薑一片。

白話文:

如果因為飲食不當而腹瀉,可以使用以下藥方:

  • 炒枳殼:8 分
  • 炒神麴:1 錢
  • 廣陳皮:1 錢
  • 五穀蟲:8 分
  • 炒麥芽:1 錢
  • 扁豆衣:1 錢
  • 川樸花:1 朵
  • 赤茯苓:半錢
  • 炙甘草:5 分

將這些藥材一起煮沸,然後加入一片生薑,即可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