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守真

《兒科萃精》~ 卷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二 (4)

1. 初生不乳

不乳,謂初出胞胎不吮乳也,其故有二,(甲)因臍糞未下,能令小兒腹滿氣短,嘔吐不乳,古法用一捻金(如大黃、黑醜、白醜、人參檳榔,各等分),研為細末,以少許蜜水調服。(乙)因兒母過食寒涼,胎受其氣,兒必腹痛多啼,面色青白,古法用勻氣散(如陳皮桔梗,炮薑、砂仁木香、炙甘草,研末),每服五分,紅棗煎湯調服。

白話文:

不乳:指嬰兒出生後不喝奶。

原因

  1. 肚臍糞便沒有排清,使嬰兒肚子脹滿,氣短、嘔吐,因而不想喝奶。

古法可以用一捻金(大黃、黑醜、白醜、人參、檳榔,等分研末),用少許蜂蜜水調服。

  1. 母親在懷孕期間吃了太多寒涼的食物,胎兒受到這種寒涼之氣的影響,出生後,肚子就會疼痛、哭鬧,面色青白。

古法可以用勻氣散(陳皮、桔梗、炮薑、砂仁、木香、炙甘草,研末),每次取五分,用紅棗煎湯調服。

若四肢厥逆者,古法用理中湯(如人參、土白朮乾薑、炙甘草,引用紅棗肉等味),隨症分別治之。

白話文:

假如手腳冰冷逆亂的話,古代的療法是使用理中湯(如人參、白朮、乾薑、炙甘草,搭配大棗肉等藥材),依照症狀分別治療。

〔真按〕(甲)證用一捻金,藥力過猛,只宜用生甘草末一分,黃連末少許,煎服以下臍糞。(乙)證用勻氣散,散氣傷元,即兼厥逆,只宜用淡乾薑炙甘草煎湯,徐徐與飲,可以回陽,不傷元氣,更有一法,用蔥管一寸長者三段,即將產母乳一小杯,同蔥放杓內熬滾,稍候與飲,便能吮乳。

白話文:

〔真按〕(甲)方劑裡使用了一捻金,藥力太過猛烈,只適合用生甘草末一分,黃連末少許,煎服可以使臍糞排出。(乙)方劑中使用勻氣散,此藥會分散元氣,如果並發厥逆,只適合用淡乾薑炙甘草煎湯,慢慢餵喝,可以回陽氣,不傷害元氣。另外還有一個方法,用三段一寸長的蔥管,加上一小杯產婦乳汁,一起放入勺子裡煮滾,稍候再餵喝,就能吮乳。

2. 初生不小便

不小便者,乃胎熱流於下也,古法用導赤散(如生地、木通、生甘草、引用竹葉、燈芯等味)。熱盛者,古法用八正散(如萹蓄瞿麥滑石、木通、赤苓、車前子、生大黃、生梔子,引用燈芯等味),外貼臍上,用豆豉膏(如淡豆豉田螺、蔥,共三味,共搗爛,以芭蕉汁調貼臍上)。

白話文:

無法排尿的原因,是胎熱往下流,古法用法導赤散(生生地、木通、生甘草、引用竹葉、燈芯等藥材)。發熱嚴重者,古法用法八正散(如萹蓄、瞿麥、滑石、木通、赤苓、車前子、生大黃、生梔子,引用燈芯等藥材),外敷於肚臍上,並用豆豉膏(如淡豆豉、田螺、蔥,共三味,共搗爛,以芭蕉汁調貼於肚臍上)。

〔真按〕初生雖屬熱盛,不宜用八正散大劑,損兒臟腑,亦不必用外貼豆豉膏,反引臍風,即導赤散原方,古稱木通,即今之通草,氣味懸殊,不可不辨,只須用通草、生甘草、燈芯三味,自無不利小便矣。

白話文:

〔真按〕剛出生的嬰兒雖然屬於熱盛的體質,但不適合使用八正散的大劑量,以免損傷嬰兒的臟腑,也不必使用外敷豆豉膏,反而會引發臍風,即使是導赤散的原方,古時稱木通,現在稱為通草,氣味差別很大,一定要辨別清楚,只要使用通草、生甘草、燈芯三種藥材,就能讓小便順暢,不會有不良的影響。

3. 初生不大便

小兒初生之日,或次日即大便者,俗云下臍屎,此腸胃通和,幽門潤澤也,若至二三日不大便者,名曰鎖肚,乃胎中受辛熱之毒,氣滯不通也,其兒必面赤腹脹,不乳多啼,古法先用硃砂蜜治之,設若不應,再酌用一捻金與之(方見不乳),繼令婦人以溫水嗽口,吸吮小兒前後心,兩手足心、臍下、共七處,以皮見紅赤色為度,可通大便。

白話文:

嬰兒剛出生那一天,或第二天就排便,俗話說這是排「臍屎」,這是因為腸胃通暢,幽門潤澤。如果到兩三天還不排便,就稱為「鎖肚」,這是胎兒在子宮內受到辛熱之毒,導致氣滯不通造成的。這種情況下,嬰兒的臉通常會發紅,肚子脹大,不愛吃奶,而且哭鬧不止。古法中,先使用硃砂蜜來治療。如果沒有效果,再酌情使用捻金方(見「小兒不乳」)。然後讓母親用溫水漱口,並用嘴吸吮嬰兒的前後心,兩手手心、腳心、肚臍下方,總共七個地方,以皮膚泛起紅赤色為度,這樣就可以通大便了。

〔真按〕硃砂鎮墜損神,不宜輕用,一捻金更勿論矣,惟有吸吮前後心手足心臍下七處,儘可仿行,或用生甘草末加黃連末少許,沸湯浸漬片刻,服之亦無妨礙。

白話文:

(真的指示)硃砂鎮定損傷的精神,不宜輕易使用,一捻金更是如此,只有吸吮前後心、手、足心、臍下七處,儘可以照著做,或者用生甘草末加上少許黃連末,用沸水浸泡片刻,服之亦無妨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