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守真

《兒科萃精》~ 卷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3)

1. 初生胎黃

兒生遍體面目皆黃,其色如金,此因孕婦濕熱太盛,兒胎在母腹中,久受濕熱熏蒸,蘊毒致生此症,有微黃深黃之別,症輕者為微黃,古法用生地黃湯(如生地、赤芍、川芎、當歸、赤苓、澤瀉、豬苓、天花粉、生甘草、茵陳蒿,引用燈芯等味),症重者為深黃,古法用犀角散(如犀角、茵陳篙、栝蔞根、升麻、生甘草、龍膽草、生地、煅寒水石等味),皆以滲濕清熱為法。

〔真按〕微黃只用茵陳蒿、豬苓、澤瀉、生甘草四味,深黃只用茵陳蒿、細生地、赤苓、滑石、生甘草、燈芯六味足矣,不必多劑。

白話文:

新生兒全身和臉部都呈現黃色,顏色像黃金一樣,這是因為孕婦體內濕熱過於旺盛,胎兒在母親肚子裡,長期受到濕熱的薰蒸,積累毒素而產生這種症狀。黃疸有輕微和嚴重之分,症狀輕微的稱為微黃,古時候的方法是用生地黃湯(藥材包含生地、赤芍、川芎、當歸、赤苓、澤瀉、豬苓、天花粉、生甘草、茵陳蒿,並引用燈心草等藥材);症狀嚴重的稱為深黃,古時候的方法是用犀角散(藥材包含犀角、茵陳篙、栝蔞根、升麻、生甘草、龍膽草、生地、煅寒水石等藥材),這些方法都是以排除濕氣、清瀉熱毒為原則。

(真按:)輕微黃疸只需要用茵陳蒿、豬苓、澤瀉、生甘草這四味藥就夠了,嚴重黃疸只需要用茵陳蒿、細生地、赤苓、滑石、生甘草、燈心草這六味藥就足夠了,不需要使用太多藥物。

2. 初生胎赤

兒生頭面肢體,赤若丹塗,名曰胎赤,此因孕婦過食辛熱之物,歷久熱毒凝結,蘊於胎中所致,古法用清熱解毒湯(如生地、黃連、金銀花、薄荷葉、連翹、赤芍、木通、生甘草,引用燈芯等味)。熱盛便秘者,古法用蔣氏化毒丹(如犀角、黃連、桔梗、玄參、薄荷葉、生甘草、大黃、青黛,引用燈芯等味)。

〔真按〕遍體色赤,不熱不腫,只用銀花、連翹、赤芍、生甘草、燈芯五味,毒可解而熱亦可清,即使熱盛便秘,再加黃連少許可耳。

白話文:

新生兒出生時,頭部、臉部和四肢,呈現像塗了丹砂一樣的紅色,這種情況稱為「胎赤」。這是因為孕婦懷孕期間,過度食用辛辣燥熱的食物,長期下來熱毒凝結,累積在胎兒體內所導致。古代的方法是用清熱解毒的藥方(例如生地、黃連、金銀花、薄荷葉、連翹、赤芍、木通、生甘草,並用燈芯來引導藥效)。如果熱毒嚴重導致便秘,古代的方法會用蔣氏化毒丹(例如犀角、黃連、桔梗、玄參、薄荷葉、生甘草、大黃、青黛,並用燈芯來引導藥效)。

(編者按)如果全身皮膚呈現紅色,但不發熱也不腫脹,只需要用金銀花、連翹、赤芍、生甘草、燈芯這五味藥,就能夠解毒並清除熱毒,即使熱毒嚴重導致便秘,再稍微加一點黃連就可以了。

3. 初生不啼

兒生落地,啼聲即發,可謂形生命立,若不啼則有二原因,一因生產艱難,氣閉不通,二因時值天寒,為寒所迫,氣閉者,古法用蔥鞭背,輕輕擊之,取其蔥辛通氣,擊動醒神也,寒迫者,切勿剪斷臍帶,古法急用棉絮包裹,抱於懷中,用紙捻蘸油點火,於臍帶下往來熏之,令火氣由臍入腹,寒得溫散,氣得暖通,自然啼聲漸出矣。

〔真按〕鞭背熏臍二法,均可仿行,惟因氣閉者,一時無蔥,不能久懸以待,即用手法輕擊亦可,寒逼者,兼用熱醋湯燙洗臍帶尤妙,更有啼不出聲音,急需細看牙齦有黃筋兩條,或上齶有白泡,或舌下如石榴子,以蘆葦削作刀割之,無蘆葦,速用銀針輕輕刮破,或用指甲摘破,並將泡內白米取出,以棉拭去惡血,勿令嚥下,破處以豬乳點之,要豬婆,初次有乳更佳,但甚難覓耳,或以八寶京墨擦之,均能立刻見效。

白話文:

嬰兒出生落地時,通常會立刻發出哭聲,這代表他有了生命。如果沒有哭,可能有兩種原因:一是生產過程困難,導致氣息堵塞不通;二是當時天氣寒冷,被寒氣逼迫,導致氣息閉塞。

針對氣息堵塞的情況,古時候的方法是用蔥輕輕鞭打背部,利用蔥的辛辣氣味來疏通氣息,並藉由拍打來喚醒精神。如果是因為寒冷逼迫,則不要剪斷臍帶,古時候會趕緊用棉絮包裹嬰兒,抱在懷中,然後用紙捻沾油點火,在臍帶下方來回熏烤,讓火的熱氣從臍帶進入腹部,使寒氣散去,氣息得以溫暖暢通,自然就會慢慢發出哭聲。

以上鞭打背部和熏烤臍帶兩種方法都可以仿效。但若是因為氣息堵塞,一時沒有蔥,也不能久等,立即用手輕輕拍打也可以。如果是被寒氣逼迫,同時用熱醋湯燙洗臍帶會更好。

還有一種情況是嬰兒哭不出聲音,這時要仔細觀察牙齦是否有兩條黃筋,或是上顎有白色水泡,或是舌下像石榴子一樣的東西。這時可以用蘆葦削成刀狀來割開,如果沒有蘆葦,趕緊用銀針輕輕刮破,或是用指甲挑破,並將水泡裡的白色東西取出,用棉花擦拭掉惡血,不要讓嬰兒吞下去。破開的地方用豬奶塗抹,最好是用剛生產的母豬的初乳,效果更好,但很難找到。或者用八寶京墨擦拭,都能立刻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