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守真

《兒科萃精》~ 卷七 (1)

回本書目錄

卷七 (1)

1. 痰證解

痰本水穀所化,其所化何以變為痰,蓋所化之津液不能四布,留於胸中,變為濁液,故書多責於脾。謂脾氣清澈則痰不生,脾氣濁混則痰始成。小兒之痰,多由乳食無節,或過食厚味,脾胃不能運化而生。若陰氣素盛,則化為飲;陽氣素盛,則化為痰。書又言痰之標在脾,痰之本在腎。

白話文:

痰是由水穀轉化而來,但為什麼轉化為痰呢?這是因為轉化為津液不能四處分佈,滯留在胸中,變成濁液,所以書中大多責備脾臟。認為脾氣清澈,痰就不會產生,脾氣濁混,就會產生痰。兒童的痰,多由乳食無節,或過食厚味,脾胃不能運化而產生。如果陰氣本來就旺盛,則轉化為飲;陽氣本來就旺盛,則轉化為痰。書中又說痰的標誌在脾,痰的根源在腎。

蓋以脾屬後天,腎屬先天。凡後天之病,未有不根先天之所致也。表痰宜散,熱痰宜吐,實痰宜降,寒痰宜燥,痰之變幻萬端,然在小兒只分燥濕兩種。此治小兒痰證最簡便最切要之良法也。

白話文:

脾屬於後天,腎屬於先天。凡是後天的疾病,沒有不是源於先天的原因。表象為痰液的疾病宜用疏散的治療方法,熱痰宜用催吐的治療方法,實痰宜用降低的治療方法,寒痰宜用溫燥的治療方法。痰液的變化有很多種,但在小兒中只分為燥、濕兩種。這也是治療小兒痰證最簡單、最要緊的好方法。

2. 燥痰

小兒燥痰,是痰因火而動。火盛則痰多稠黏,氣逆喘咳,夜臥不寧,面赤口乾,小便黃赤,輕者古法主清氣化痰丸(如膽南星半夏橘紅枳實杏仁、栝蔞仁、黃芩、白茯苓,共為末,薑汁為丸,薑湯化服)。重者古法主蘇葶滾痰丸(如蘇子、苦葶藶、大黃沉香、黃芩、青礞石,共為末,水泛為丸),量兒虛實服之,薑湯送下。

白話文:

小兒燥痰,是指痰液因火力旺盛而變動。火盛則痰多且稠黏,氣逆喘咳,夜間無法安眠,面色發紅、口乾,小便黃赤。輕微的燥痰,古書常用清氣化痰丸來治療(需要膽南星、半夏、橘紅、枳實、杏仁、栝蔞仁、黃芩、白茯苓,共研成粉末,用薑汁製成丸劑,用薑湯送服)。嚴重的燥痰,古書常用蘇葶滾痰丸來治療(需要蘇子、苦葶藶、大黃、沉香、黃芩、青礞石,共研成粉末,加水製成丸劑),根據兒童體質虛實服用,用薑湯送服。

〔真按〕燥痰必澀滯難出,如南星、半夏、薑汁等味。既慮其愈結愈堅,葶藶、礞石、沉香並用。又慮其愈破愈弱,但以苦杏仁二錢,栝蔞仁錢半,川貝母一錢,新竹茹錢半,麩炒枳殼八分,萊菔子五分,引用竹瀝汁十滴,重者本方加甜葶藶三分。

白話文:

(真實的思路)燥痰必定黏滯而難以排出,像南星、半夏、薑汁等中藥。考慮到如果這些中藥讓燥痰越結越硬,於是加入葶藶、礞石、沉香一起使用。又考慮到如果這些中藥把燥痰越破壞越虛弱,於是隻使用苦杏仁二錢、栝蔞仁錢半、川貝母一錢、新竹茹錢半、麩炒枳殼八分、萊菔子五分,並引用竹瀝汁十滴,情況較嚴重的話,在原本的配方中加入甜葶藶三分。

3. 濕痰

小兒濕痰,因過食生冷油膩之物,有傷脾胃,遂致脾土虛濕,不能運化而成。其痰滑而易出,脾虛不運,故懶食,脾主四肢,故倦怠嗜臥,脾屬土,故面色多黃。痰多者,古法主枳桔二陳湯(如枳殼桔梗陳皮半夏茯苓、炙甘草,引用姜)加蒼朮白朮以除濕化痰。

白話文:

小孩子出現濕痰,是因過度食用生冷油膩之物,而傷害脾胃所致,因而脾胃運化失調,濕氣過重而成。這種痰液滑膩容易排出,而脾虛運化不暢,故食慾不振。脾臟主掌四肢,故出現倦怠嗜睡。脾屬土,故面色多黃。如果痰液過多,根據古法,應當以枳橘二陳湯為基礎(如枳殼、桔梗、陳皮、半夏、茯苓、炙甘草,搭配薑),佐以蒼朮、白朮,以去除濕氣,化解痰液。

痰飲盛者,古法主桂苓甘術湯(如茯苓、桂枝、生甘草、土炒白朮,引用生薑)。

白話文:

如果體內痰飲盛行,古方以桂苓甘術湯為主要治療方法(例如茯苓、桂枝、生甘草、土炒白朮,引用生薑)。

〔真按〕濕痰必清稀色白,絮絮不休,但以化州橘紅錢半,半夏曲一錢,土炒白朮錢半,米泔浸炒蒼朮五分,炒茯苓一錢,白芥子五分,炙甘草三分,引用薑汁炒竹茹一錢。

白話文:

濕痰必定清稀發白,而且不斷地排出。只要使用半夏一錢,土炒白朮錢半,米泔浸炒蒼朮五分,炒茯苓一錢,白芥子五分,炙甘草三分,用法是引用薑汁炒竹茹一錢即可。

痰飲盛者,加九轉膽南星三分,生薑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