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萃精》~ 卷六 (20)
卷六 (20)
1. 黃疸解
《經》曰:身痛而色微黃,齒垢黃,耳目上黃,黃疸也。又曰:溺黃赤安臥者曰黃疸,已食如飢者曰胃疸。古人論小兒黃疸一證,皆云濕熱鬱久,外發肌膚,其候遍身面目皆黃,甚則深黃,面如煙燻之狀,其中又有陰陽之別。如面紅口渴,尿赤色亮身熱者,乃脾家濕熱,此陽黃也;口不渴而色暗黃,身冷如冰者,乃脾腎寒濕,此陰黃也。
白話文:
《黃帝內經》說:身體疼痛,皮膚顏色略微發黃,牙齒也黃黃的,耳朵和眼睛上面都發黃,這便是黃疸。古人討論小兒黃疸這一種病症,都認為是濕熱鬱積很久,才發作在皮膚上的,徵候是全身、臉部都發黃,嚴重的話會呈現深黃色,臉色就像被煙燻過一樣,其中還有陰陽之分。如果病人臉色紅潤,口乾舌燥,小便顏色赤紅、身體發熱的,就是脾臟濕熱,這屬於陽黃;而不口渴,但皮膚黯黃,身體像冰一樣寒冷的,就是脾腎寒濕,屬於陰黃。
陰陽既有差別,惟陽黃又宜分表裡,陰黃又宜分脾腎,此古人立論如此。然究其實,則小兒因濕熱發黃者少,因脾虛發黃者多。蓋脾土強者,足以捍禦濕熱,必不生黃;惟有脾虛不運,所以濕熱乘之。此正理也,因作黃疸解。
白話文:
陰陽互有差別,其中陽黃又應分為表裡,陰黃又應分為脾腎,這是古人確立的理論。然而究其本質,小兒因濕熱而引起黃疸的較少,因脾虛引起的黃疸較多。因為脾土強壯的人,能夠抵禦濕熱,所以不會產生黃疸;只有脾虛不運的人,才會被濕熱侵襲。這就是黃疸發生的正確道理,也是治療黃疸的依據。
2. 陽黃
小兒陽黃一證,原因濕熱而成,表實無汗者,古法主茵陳麻黃湯,外發其汗(如茵陳蒿、麻黃二味,水煎加黃酒少許服之,使黃從表解也)。
白話文:
小兒黃疸的症狀,是由濕熱導致,外感實熱而無汗者,古法主要用茵陳麻黃湯,將濕熱從體表發散出汗(如茵陳蒿、麻黃兩味藥,用水煎煮後加入少量黃酒服用,讓黃疸從體表解出)。
裡實二便秘澀,腹滿者,古法主茵陳蒿湯(如茵陳蒿、川大黃、梔子,引用燈芯),使黃從里解也。
白話文:
如果腸子內有實火,導致大便乾澀難以排出,肚子脹滿,根據古方的做法,採用茵陳蒿湯(例如茵陳蒿、川大黃、梔子,引用燈芯)治療,讓黃色的火氣從腸子裡排出。
若表有汗,里不便秘腹滿,是表裡無證,不可汗下,古法主茵陳五苓散(如茵陳蒿、赤苓、豬苓、澤瀉、土炒白朮、肉桂,引用燈芯),使黃從水道利之則愈。
白話文:
如果表證有汗,裡證沒有祕結,腹脹滿,是表裡均無證狀,不能夠發散驅除,古方主張用茵陳五苓散(如茵陳蒿、赤苓、豬苓、澤瀉、土炒白朮、肉桂,引用燈芯),使黃疸從水道排出,則可治癒。
〔真按〕陽黃證因濕多成熱,熱則生黃,故謂之濕熱證,必見身熱煩渴,或躁擾不寧,或消穀善飢,或小便熱痛,或大便秘結,其脈實而有力,此證不拘外感風濕、內傷飲食,皆能致之。但察兒之元氣尚強,脾胃無損,而濕熱果盛者,則宜清火邪,利小便。方用生野術一錢,炒野術一錢,川厚朴一錢,白茯苓二錢,結豬苓錢半,宣澤瀉錢半,茵陳蒿錢半,黑梔子八分,生黃柏八分,炙甘草五分。
若大便秘結熱甚者,本方加生錦紋五分。
白話文:
(醫師的按語)皮膚發黃的病症都是因為濕氣太多而化成了熱,流汗生黃,所以稱為濕熱病症,一定伴有身熱、口渴,或者煩躁不安,或者消瘦、容易飢餓,或者小便熱痛、大便便祕,脈搏有力。這種病症不拘泥於外感風濕、內傷飲食,都能導致。但是看兒童元氣比較充足,脾胃功能沒有受損,而濕熱很盛,適合清熱邪,利小便。方子用生野術一錢,炒野術一錢,川厚朴一錢,白茯苓二錢,結豬苓錢半,宣澤瀉錢半,茵陳蒿錢半,黑梔子八分,生黃柏八分,炙甘草五分。
3. 陰黃
小兒陰黃,乃脾濕腎寒兩虛而成,此最為危候,若用溫脾之黃,古法主理中湯加茵陳蒿。
白話文:
小兒陰黃,是脾濕腎寒兩虛而造成的,這是最危險的徵兆,如果用溫脾的藥物來治療,古法的主方是理中湯加上茵陳蒿。
若用溫腎之黃,古法主茵陳四逆湯(如製附子、北乾薑、茵陳蒿、炙甘草等味)。
白話文:
如果要溫補腎陽的話,傳統的中醫方法是以「茵陳四逆湯」為主,其組成包括了附子、乾薑、茵陳蒿與炙甘草等藥材。
〔真按〕陰黃證全非濕熱,總由氣血之敗,蓋氣不生血,所以血敗,血不華色,所以色敗。凡病黃而絕無陽證陽脈者,便是陰黃,或因大病之後,或因脾胃久虧,故脾土之色,自現於外,必見喜靜惡動,喜暗畏明,神思困倦,言語輕微,畏寒少食,四肢無力,或大便不實,小便如膏,皆是陽虛之重候,與陽黃反如冰炭。
白話文:
〔真按〕陰黃證完全不是濕熱所致,總是由於氣血的敗壞,因為氣不生血,所以血敗;血不能華潤顏色,所以顏色敗退。凡是患有黃疸病而完全沒有陽證陽脈症狀的,就是陰黃,或者是由於大病之後,或者是由於脾胃虛虧已久,所以脾土的顏色自然顯示於外,必然會見到喜靜厭動,喜暗怕光,精神萎靡不振,言語低微,畏寒少食,四肢無力,或者大便不實,小便如膏,這些都是陽虛的嚴重症候,與陽黃截然相反,就像冰炭一般。
方用炒黨參錢半,生野術二錢,白扁豆一錢,化橘紅五分,炮薑炭五分,白歸身八分,炙甘草六分,水一杯半,煎七分服。
白話文:
這個藥方包含以下成分:
- 炒黨參半錢
- 生野術二錢
- 白扁豆一錢
- 化橘紅五分
- 炮薑炭五分
- 白歸身八分
- 炙甘草六分
使用方法:
- 將以上藥材混合,加入一杯半的水,煎煮至藥液剩下七分,即可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