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守真

《兒科萃精》~ 卷六 (15)

回本書目錄

卷六 (15)

1. 時痢

小兒本有痢疾,復感時氣,身熱無汗,遍體疼痛,此係熱為邪束,頻作嘔逆,古法主倉廩湯(如人參茯苓獨活桔梗前胡川芎、炙甘草枳殼、倉米、柴胡羌活,引用生薑)。

白話文:

小兒原本就患有痢疾,又受到外感時氣的影響,體溫升高卻沒有汗水,全身疼痛,這是熱邪束縛所致,還經常作嘔逆。根據古法,可以使用倉廩湯來治療(處方包括人參、茯苓、獨活、桔梗、前胡、川芎、炙甘草、枳殼、倉米、柴胡、羌活,引用生薑)。

〔真按〕小兒有痢,兼感時邪,下利在先,感邪在後,專治邪而痢仍不能止,專治痢而邪仍不能退,倉廩湯散邪而忽於痢,難稱完善,法宜表裡雙解,方用冬桑葉錢半,連翹殼一錢,粉葛根五分,川黃連五分,酒黃芩八分,小青皮五分,花檳榔八分,油厚朴一錢,滑石塊二錢,生甘草三分,引用鮮竹葉五片、燈芯五莖。

白話文:

[真實的按語]小孩得了痢疾,又感染了時疫,腹瀉早於感冒,治療感冒,但腹瀉仍不停止,治療腹瀉,但感冒仍不消退。倉廩湯可以驅散邪氣,但對於痢疾卻不太有效,這不能說是完美的治療方法。方法應該表裡兼治,方子中使用冬桑葉三錢,連翹殼一錢,葛根粉五分,川黃連五分,酒黃芩八分,小青皮五分,花檳榔八分,厚朴油一錢,滑石塊二錢,生甘草三分,引用鮮竹葉五片、燈芯草五莖。

2. 噤口痢

小兒痢疾,至於噤口,其證脈大身熱,不能飲食,舌赤唇紅,惟喜歡冷,此係火毒攻胃,而成此證,古法主參連開噤散(如人參、姜炒川連、蓮子肉各等分,共為細末,米飲調下)。

白話文:

小兒痢疾,到了一點都不能進食的程度,其證狀是脈搏粗大、身體發熱,不能飲食,舌頭發紅嘴脣也發紅,只喜歡吃冷的東西,這是因為有火毒攻胃,而形成了這種症狀,古代的方法是使用人參、姜炒川連、蓮子肉等分量的藥材,研成細末,用米湯送服。

〔真按〕噤口痢乃胃虛逆氣,上衝而吐,飲食不能下咽,多屬虛損,不得專指火毒攻胃,而不顧其虛損,方用西洋參錢半,薑汁炒黃連八分,石菖蒲七分,石蓮子一錢,京丹參二錢,白茯苓二錢,冬瓜仁去殼錢半,引用老倉米一撮、鮮荷蒂一個。

白話文:

(作者的評論):沒有聲音的痢疾通常是由胃虛逆氣引起的,向上衝擊而嘔吐,飲食無法下嚥,大多屬於元氣虛弱,不能只指火毒攻胃,不顧元氣虛弱,於是使用西洋參半錢、炒製黃連八分、石菖蒲七分、石蓮子一錢、京丹參二錢、白茯苓二錢、去殼冬瓜仁半錢,搭配煮過的老米一撮、新鮮的蓮子蒂一個。

3. 附例

小兒休息痢,皆因冷積失於急下,其積日久漸次下墜,竟至大腸下口,直腸上口交界之處,有小曲折隱匿,至此為腸臟最深之處,藥力難到,其證乍輕乍重,或愈或發,便則乍紅乍白,或硬或溏,總無一定,古方有用巴豆為丸下之者,久病神虛,不宜輕用,但以鴉蛋子(形似益智子而小,外殼蒼褐色,用小錘輕敲其殼,肉出,白色有油,其大如米,敲碎者不用,專取全仁用之)二十四粒,以龍眼肉緊包,每包三粒,空腹用米湯吞下,再以飯食壓之,以八包繼續吞畢為度。

白話文:

小孩子的休息痢,全是因為體內積存了寒氣,又急著要拉肚子,寒氣積存日久,就漸漸往下沉,一直到直腸上、下端交界的地方,那裡有個小曲折的地方隱藏著,那是腸臟最深的地方,藥力很難到達,所以症狀忽輕忽重,時好時發,大便有時紅有時白,有時硬有時稀溏,總是不一定。古方有用巴豆來製成藥丸,讓小孩子服用,但是這個方法對於神氣虛弱、久病不癒的人來說並不適合。可以用24粒鴉蛋子(形狀像益智子但比較小,外殼呈蒼褐色,用小錘子輕輕敲破外殼,果肉就會跑出來,果肉是白色的,有油脂,大小像米粒一樣,敲碎的果肉不能用,只能用完整的果仁),用龍眼肉把它包起來,每個藥包包三粒,空腹時用米湯吞服,再吃東西壓住藥包,一共吞八包。

小兒先下痢,後變為泄瀉者,腎傳脾也,此為微邪易治,血病傳入氣中,以調氣為主,略加養血之藥,不可一意收澀,恐毒氣留而不去,復轉為痢也,方用西黨參一錢,生野術錢半,白茯苓二錢,當歸身七分,杭白芍一錢,炙甘草五分,引用生薑一片,乾荷蒂一個。

白話文:

小孩子的病症,先出現腹瀉,後來演變成泄瀉,這是因為腎臟的病症傳到脾臟引起的。這種病症屬於比較輕微的邪氣,容易治療。治療這種病症,主要以調氣為主,適當添加一些補血的藥物。不能一味地使用收斂止瀉的藥物,否則可能會導致毒邪滯留不去,再次轉變成痢疾。

使用的方劑:西黨參一錢、生野術錢半、白茯苓二錢、當歸身七分、杭白芍一錢、炙甘草五分,用生薑一片和乾荷蒂一個引藥。

小兒先患泄瀉,後變為痢者,脾傳腎也,此為賊邪難治,氣病傳入血中,宜養血為主,再加調氣之藥,不可誤下,以傷胃氣,方用白歸身一錢,杭白芍一錢,懷生地錢半,白雲苓錢半,正雅連一錢,南木香八分,尖檳榔五分,炒地榆八分,引用六一散二錢。

白話文:

小兒患了腹瀉,之後又變成痢疾,這是脾氣傳入腎臟而引起的。這是邪氣難以治療,病氣已經傳入血中,應該以養血為主,再配合理氣的藥物。不能誤用瀉下藥物,以免損傷胃氣。以下是治法:

使用白歸身一錢(3克)、杭白芍一錢(3克)、懷生地(生芪)半錢(1.5克)、白雲苓半錢(1.5克)、正雅連一錢(3克)、南木香八分(2.4克)、尖檳榔五分(1.5克)、炒地榆八分(2.4克)、引用六一散二錢(6克)。

小兒風冷客於腸胃,泄下鮮血,及腸胃濕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方用川黃連八分,東阿膠錢半,白雲苓錢半,當歸身八分,廣木香六分,引用舊倉米一撮。

白話文:

小兒由於風、寒侵入腸胃,出現泄下鮮血的症狀,或因腸胃濕毒,出現下如豆汁的狀況,或是排出瘀血,可以使用以下方劑:川黃連八分、東阿膠半錢、白雲苓半錢、當歸身八分、廣木香六分,用舊倉米一撮來引導藥效。

小兒胃氣下陷,後重不除,因弩掙太過,腸頭脫出,法宜養血調氣,加升提之品,則痢自止而肛亦自收,方用綠升麻五分,炒黨參錢半,白茯苓二錢,荊芥穗五分,白歸身八分,炒白芍八分,真廣皮一錢,炙甘草五分,引用肥烏梅一粒。

白話文:

小孩的脾胃之氣下陷,腹中墜脹、便後裡急後重的症狀不消除,因努掙、用力過度,腸子脫出。治療的方法宜養血調氣,加上升提之品,則腹瀉會自行停止,肛門也會自行收縮。方子如下:

綠升麻五分、炒黨參錢半、白茯苓二錢、荊芥穗五分、白歸身八分、炒白芍八分、真廣皮一錢、炙甘草五分,用肥烏梅一粒引藥。

外用五倍子三錢,白芒硝六分,荊芥穗一錢,煎湯熏洗,再用五倍子研末敷之,以軟帛托入,則肛自收矣。

白話文:

外用五倍子三錢、白芒硝六分、荊芥穗一錢,煮成湯汁後燻洗,再研磨五倍子成粉末敷上,用柔軟的布料包覆塞入,肛門就會自然收縮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