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萃精》~
1. 痢證門
2. 痢解
小兒痢證,多因外受暑濕,內傷生冷而成,傷於氣者色多白,以肺於大腸為表裡也。傷於血者色多赤,以心與小腸為表裡也。裡急者腹窘痛也,後重者頻下墜也。古今方書以其閉滯不利,故又謂之滯下。其證裡急後重,或垢或血,或見五色,或多紅紫,或痛或不痛,或嘔或不嘔,或為發熱,或為惡寒。此證之陰陽虛實,最宜詳審,庶不差誤,仍宜脈證合參。
凡身熱作渴,脈數有力而能食者為熱,身涼不渴,脈沉無力而不能食者為寒。凡痢能食者易治,不能食者難治。痛久不止,脾胃受傷,中氣下陷,則為脫肛。熱毒上逆,食入便吐,不思飲食,則為噤口。久痢陰傷,腎氣虛敗,兩膝紅腫,則為鶴膝。失治痢轉五色,則五臟俱敗,或如煙塵水,或如屋漏水,或肛門如竹筒,如魚膠,胸高氣促,心煩、坐臥不安,大渴引水,面容似朱,皆不可治。
故治痢須分寒痢、熱痢、時痢、噤口痢、休息痢、血痢各名目,不可混而言之曰痢也,因作痢解。
白話文:
小兒患痢疾,多是因為外感暑濕之邪,內傷生冷食物所致。病邪傷於氣分,則大便顏色多為白色,這是因為肺與大腸互為表裡。病邪傷於血分,則大便顏色多為赤色,這是因為心與小腸互為表裡。裡急指腹部緊迫疼痛,後重指大便時頻頻有向下墜的感覺。古今醫書因為痢疾屬於閉塞阻滯、排便不順暢,所以又稱之為「滯下」。這種病症表現為裡急後重,排泄物或為黏液或為血液,或呈現五種顏色,或多為紅紫色,或疼痛或不疼痛,或嘔吐或不嘔吐,或發燒,或怕冷。對於這種病症的陰陽虛實,一定要詳細辨別,才能避免差錯,並且應該結合脈象和症狀一起來分析。
一般來說,身熱、口渴、脈搏數且有力,還能進食的屬於熱證;身涼、不口渴、脈搏沉且無力,又不能進食的屬於寒證。凡是患痢疾還能進食的容易治療,不能進食的就難以治療。如果疼痛持續很久不止,脾胃受到損傷,中氣下陷,就會導致脫肛。如果熱毒向上逆行,吃進去的食物馬上就吐出來,不想吃東西,就是噤口痢。如果痢疾日久傷陰,腎氣虛弱衰敗,兩膝紅腫,就是鶴膝痢。如果失治,痢疾轉為五色痢,則表示五臟都已衰敗,或者排泄物像煙塵水,或者像屋漏水,或者肛門像竹筒,像魚膠一樣,胸部高聳氣喘,心煩、坐臥不安,非常口渴想喝水,面容像塗了硃砂一樣,這些都是不可治的危重症狀。
所以治療痢疾必須區分寒痢、熱痢、時痢、噤口痢、休息痢、血痢等不同的類型,不能混為一談都叫做痢疾,因此寫下這篇關於痢疾的解釋。
3. 寒痢
小兒因寒冷傷胃,久痢不已,或臟氣本虛,復為風冷所乘,傷於脾胃,故痢時腸鳴切痛,面唇青白,口雖甚渴,最喜熱飲,此裡寒虛之證也,寒痢初起,古法主理中湯(如人參、白朮、乾薑、炙甘草)。
寒痢已久,古人主真人養臟湯(如人參、土炒白朮、煨木香、土炒當歸、炒白芍、肉桂、炙甘草、蜜炙罌粟殼、訶子肉麵煨去核、煨肉果,引用烏梅)。
〔真按〕痢之初起,實熱實積,皆易知而易治,惟體虛冷積成痢,人多不以為意,此由陰性遲緩,慎毋養虎貽患。方用廣陳皮錢半,酒炒赤芍一錢,陳松蘿茶炒麥芽八分,當歸身八分,煨木香一錢,炒白芍八分,煨肉果五分,炒蔻仁五分,炙甘草五分,引用北乾薑三片。
白話文:
寒痢
小孩因為受寒而傷了腸胃,長期腹瀉不止;或是臟腑之氣本來就虛弱,又受到風寒侵襲,損傷了脾胃,所以腹瀉時會肚子咕嚕咕嚕叫而且很痛,臉色和嘴唇發青發白,雖然口中很渴,但是最喜歡喝熱的,這是體內虛寒的症狀。寒痢剛發作時,古方主張用理中湯(例如人參、白朮、乾薑、炙甘草)。
寒痢已經很久了,古人主張用真人養臟湯(例如人參、土炒白朮、煨木香、土炒當歸、炒白芍、肉桂、炙甘草、蜜炙罌粟殼、訶子肉麵煨去核、煨肉果,用烏梅煎湯送服)。
痢疾剛開始的時候,實熱和實積都容易發現也容易治療,只有體質虛弱又寒積造成的痢疾,人們大多不以為意,這是因為陰邪的特性是發作緩慢,千萬不要姑息養奸,留下後患。藥方用廣陳皮一錢半,酒炒赤芍一錢,陳松蘿茶炒麥芽八分,當歸身八分,煨木香一錢,炒白芍八分,煨肉果五分,炒蔻仁五分,炙甘草五分,用北乾薑三片煎湯送服。
4. 熱痢
小兒因濕熱凝結於腸胃,以致腹中窘痛,頻頻下利,尿短色紅,舌赤唇焦,喜飲冷水,此裡熱之證也,熱重者,古法主當歸芍藥湯(如當歸、白芍、木香、黃芩、黃連、肉桂、大黃、生甘草、檳榔等味)。
熱輕者,古法主白頭翁湯(如白頭翁、黃連、黃柏、秦皮等味)。
〔真按〕小兒熱痢,其腸胃單純為無形濕熱所凝結,較有形之食滯不同,輕者用白頭翁湯,猶嫌味重性寒,過劑傷胃,但用廣木香一錢,川黃連八分,老倉米錢半,引用燈芯五莖。
熱重則用川黃連一錢,茵陳蒿錢半,生錦紋五分,尖檳榔一錢,六神麯八分,酒炒白芍八分,茯苓皮二錢,白歸身五分,青子芩一錢,引用鮮荷葉二錢。
白話文:
小孩因為濕熱積聚在腸胃,導致腹部疼痛不適,頻繁拉肚子,小便量少且顏色偏紅,舌頭呈紅色、嘴唇乾燥,喜歡喝冷水,這是體內有熱的症狀。如果症狀嚴重,古時候的治療方法是以當歸芍藥湯為主(例如當歸、白芍、木香、黃芩、黃連、肉桂、大黃、生甘草、檳榔等藥材)。
如果症狀較輕,古時候的治療方法是以白頭翁湯為主(例如白頭翁、黃連、黃柏、秦皮等藥材)。
小孩的熱痢,是因為腸胃單純地被無形的濕熱所凝結,和有形的食物積滯不同,症狀輕微的用白頭翁湯,但仍嫌藥味過重、藥性過於寒涼,用藥過量會傷害胃氣,僅用廣木香一錢,川黃連八分,老倉米一錢半,加燈芯草五根作為藥引。
症狀嚴重的則用川黃連一錢,茵陳蒿一錢半,生錦紋五分,尖檳榔一錢,六神麯八分,酒炒白芍八分,茯苓皮二錢,白歸身五分,青子芩一錢,加新鮮荷葉二錢作為藥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