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守真

《兒科萃精》~ 卷六 (4)

回本書目錄

卷六 (4)

1. 疳腫脹

小兒疳病腫脹之證,氣逆喘咳,胸膈痞悶,肚腹腫脹,面色浮光,多因傳化失宜,脾肺兩傷所致,古法主御苑勻氣散(如桑皮、桔梗、赤苓、甘草藿香陳皮木通,引用姜皮、燈芯)。

白話文:

小兒的疳病會導致腫脹,症狀包括呼吸急促、咳嗽、胸部和膈膜堵塞、腹部腫脹,以及臉色浮腫。這種疾病通常是由於傳化功能失調,導致脾臟和肺臟受損。古方以御苑勻氣散為主,其成分包括桑皮、桔梗、赤苓、甘草、藿香、陳皮、木通,輔以姜皮和燈芯。

〔真按〕疳者干也,灼津液而干於內者多,窒樞機而腫於外者少,此證宜平其乖逆之氣,復其傳化之權,方用炒枳實一錢,制野術錢半,蜜炙桑皮錢半,廣木香五分,薑製竹茹錢半,大腹皮六分,茯苓皮三錢,小青皮三分,留白陳皮五分,方通草五分,引用絲瓜絡三寸。

白話文:

(醫生批註)疳病是指津液灼熱乾燥於體內的比較多,而外腫阻滯傳導不通暢的比較少,此病症應當調和乖逆的氣,恢復人體正常運化的能力,處方應採用炒過的枳實一錢,製作過的野術錢半,蜜炙桑樹皮錢半,廣木香五分,用薑製作的竹茹錢半,大腹皮六分,茯苓皮三錢,小青皮三分,留白的陳皮五分,方通草五分,佐以絲瓜絡三寸。

2. 疳痢

小兒疳痢,皆由熱結腸胃,證見腹中窘痛,下痢或赤或白,古法主香連導滯湯(如青皮陳皮厚朴川芎、川黃連、生甘草山楂、神麯、木香檳榔大黃,引用燈芯)。

白話文:

小兒的疳積和痢疾,都是由熱邪結聚在腸胃所致,症狀表現為腹部絞痛,腹瀉下痢,大便或赤或白。古法的治療方法是以香連導滯湯為主(藥方包括:青皮、陳皮、厚朴、川芎、川黃連、生甘草、山楂、神麯、木香、檳榔、大黃,外加燈芯)。

〔真按〕痢系疳疾曰久,而下赤白,小兒之腸胃,因疳積熱,因熱下痢,且因胃熱而牽及腸熱,法宜雙清腸胃,其積熱始得下行,方用生錦紋五分,人中黃一錢,油厚朴八分,川黃連三分,生條芩八分,煨木香一錢,結檳榔八分,廣橘紅錢半,建神麯錢半,最好以雪水煎藥服,無雪水改用長流水亦可。

白話文:

(註解)痢疾是因疳病所致,已經很久,排出的糞便中帶有紅白相間的東西。小兒的腸胃,由於疳積積熱,所以會發熱腹瀉,而且由於胃熱而牽連到腸熱。治療方法應當以清腸胃的方法為主,積熱才能向下排出。方子中採用生錦紋五分,人中黃一錢,油厚朴八分,川黃連三分,生條芩八分,煨木香一錢,結檳榔八分,廣橘紅錢半,建神麯錢半。最好是用雪水煎藥服,沒有雪水改用長流水也可以。

3. 肝疳

小兒肝疳,證見面目爪甲皆青,眼生眵淚,隱澀難睜,搖頭揉目,合面睡臥,耳瘡流膿,腹大青筋,身體羸瘦,燥渴煩急,糞青如苔諸狀,古法主柴胡清肝散(如銀柴胡、炒梔子連翹、生地、黃連赤芍龍膽草青皮、生甘草,引用燈芯、竹葉)。

白話文:

對於小兒肝疳的治療,常見症狀包括面部和指甲發青、眼睛生有膿淚、視物模糊、搖頭晃腦、揉搓眼睛、合面睡臥、耳朵流膿、腹部腫脹且青筋顯露、身體瘦弱、煩躁口渴、大便發青如苔蘚等。古法中以柴胡清肝散為主要治療方劑,其組成為:銀柴胡、炒梔子、連翹、生地、黃連、赤芍、龍膽草、青皮、生甘草,輔以燈芯草和竹葉。

〔真按〕肝屬木,色青主筋,故病狀多現青色,以柴胡舒肝,須防迫火上炎,以龍膽瀉肝,亦慮傷陰下降,法宜涼肝平木,則熱自清,方用細生地二錢,生白芍錢半,赤芍藥一錢,人中白八分,霍山石斛錢半,雲茯苓二錢,胡黃連五分,竹葉錢半,五穀蟲錢半,引用鮮車前草一錢,鮮茅根二錢。

白話文:

肝屬木,顏色青色,主筋,所以病狀多出現青色。用柴胡舒緩肝氣,但是要注意不要引起肝火上升;用龍膽瀉肝火,但也要考慮到不要傷陰下降。治療方法應該是以涼肝平木,那麼肝熱就可以自然清淨。方子裡使用生地黃二錢、生白芍半錢、赤芍藥一錢、人中白八分、霍山石斛半錢、雲茯苓二錢、胡黃連五分、竹葉半錢、五穀蟲半錢,用鮮車前草一錢、鮮茅根二錢引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