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守真

《兒科萃精》~ 卷六 (2)

回本書目錄

卷六 (2)

1. 濕霍亂吐瀉交作

濕霍亂乃暑飲合邪,其證吐瀉交作,刻無停機,肚腹疼痛,口渴引飲,胸膈膨悶,飲盛者,古法主二香飲(如蘇葉、藿香茯苓、扁豆、厚朴陳皮半夏、生甘草大腹皮白芷桔梗黃連香薷,引用生薑、燈芯)。

白話文:

濕霍亂是由暑熱和飲水不潔引起的疾病。其證狀是吐瀉交替進行,一刻不停,腹部疼痛,口渴想喝水,胸腹脹悶。如果飲水過多,古方以二香飲為主(如蘇葉、藿香、茯苓、扁豆、厚朴、陳皮、半夏、生甘草、大腹皮、白芷、桔梗、黃連、香薷,引用生薑、燈芯)。

暑盛者,古法主辰砂益元散(如辰砂、滑石、甘草,引用燈芯、生薑)合抱龍丸沖服。

白話文:

在夏季炎熱的時候,古法主推辰砂益元散(如辰砂、滑石、甘草,引用燈芯、生薑)合抱龍丸沖服。

〔真按〕小兒得吐瀉寒證,方用潞黨參二錢,炒白朮六分,炙甘草一錢,北乾薑三分,淡附子一片,陰陽水煎服。寒甚,加來復丹一分,沖服。

白話文:

專家按語:小兒患有嘔吐腹瀉的寒冷證狀,可以用路黨參二錢、炒白術六分、炙甘草一錢、北乾薑三分、淡附子一片,用陰陽水煎服。如果病情嚴重,可以加來復丹一分,也用沖服的方法服用。

熱證方用荷葉梗二錢,縮砂仁五分,生扁豆錢半,油厚朴五分,宣木瓜六分,赤茯苓錢半,新會皮一錢,塊滑石三錢,生甘草五分。

白話文:

治療熱證的藥方:

荷葉梗:2 錢

縮砂仁:5 分

生扁豆:1.5 錢

油厚朴:5 分

宣木瓜:6 分

赤茯苓:1.5 錢

新會皮:1 錢

塊滑石:3 錢

生甘草:5 分

注意:熱湯米湯,切忌勿犯,必待其吐瀉過後一二時,服藥過後,俟胃氣稍回,渴止知飢,方可稍與稀粥吃之。

2. 附例

小兒濕霍亂,有先瀉後吐者,乃脾胃虛寒,故先瀉白水,而吐亦不多,口氣緩而神色不慢,額上有汗,六脈沉細,此屬虛寒,方用理中丸三錢,加藿香五分,木瓜三分,川樸五分,陰陽水煎服。

白話文:

小兒濕霍亂,有的先瀉後吐的,是脾胃虛寒引起的,所以先瀉白色水樣便,而嘔吐也不多,呼吸緩慢而神志清醒,額頭有汗,脈搏沉細,這是虛寒證,可以使用理中湯三錢,加上藿香五分,木瓜三分,川樸五分,以陰陽水煎服。

小兒濕霍亂,有先吐後瀉者,乃脾胃有熱,故喘促唇紅,吐多面赤,隨即泄瀉,渴飲水漿,脈數,此屬積熱,方用雲茯苓三錢,漂白朮二錢,結豬苓二錢,宣澤瀉二錢,藿香梗一錢,川樸花一朵,扁豆皮一錢,引用鮮荷梗五寸,陰陽水煎服。

白話文:

小孩濕霍亂,如果有先吐後瀉的症狀,這是脾胃有熱造成的,所以會出現喘促、嘴脣紅、嘔吐多、臉色發紅,隨後會拉肚子、口渴想喝水,脈搏數,這屬於積熱,可以用「雲茯苓三錢、漂白朮二錢、結豬苓二錢、宣澤瀉二錢、藿香梗一錢、川樸花一朵、扁豆皮一錢」這七種藥材來治療,用鮮荷梗五寸、陰陽水煎煮服用。

3. 疳解

凡十六歲以上為成人,病則為癆,十六歲以下為小兒,病則為疳。緣所稟之氣血虛弱,真元不足,臟腑嬌嫩,易於受傷,有因一歲以內,腸胃未堅,乳食雜進,所吮之乳,與所食之物,不相融化而成者;有因兒僅歲余,甘肥無節,積滯日久,面黃肌削,而成者;有因二三歲後,雜物恣其啖食,食久成積,又因取積太過,反傷胃氣而成者;有因大病之後,吐瀉瘧痢,乳食減少,以致脾胃失養而成者;有因乳母寒熱不調,或喜怒房勞之後,即與乳哺而成者。究其病源,莫不由於脾胃。

白話文:

十六歲以上的人稱為成人,生病了就叫做癆病,十六歲以下的人稱為小兒,生病了就叫做疳病。由於他們稟賦的氣血虛弱,真元不足,臟腑嬌嫩,容易受到傷害,有的因為一歲以內,腸胃未強健,乳食雜進,所吮吸的乳汁,與所吃的食物,不能消化吸收而造成;有的因為兒童只有一兩歲,貪吃肥甘沒有節制,積滯日久,面黃肌瘦,而造成;有的因為二三歲以後,雜物隨意吃喝,吃的時間長了積成疳病,又因為取積過多,反而損傷胃氣而造成;有的因為大病之後,吐瀉瘧痢,乳食減少,以致脾胃失養而造成;有的因為乳母寒熱不調,或喜怒房勞之後,立即餵乳而造成。究其病源,沒有一種不是由於脾胃虛弱造成的。

蓋胃為水穀之海,水穀之精氣為營,悍氣為衛,營衛豐盈,灌溉五臟,所以氣足毛孔緻密,腠理堅強,血足則顏色鮮妍,皮膚潤澤,若病疳之形不魁,乃氣不足也,病疳之色不華,又血不足也,而要皆由脾胃之因積化熱,因熱成疳,消耗氣血,煎熬津液,其證初起,不過尿如米泔,午後潮熱,歷久失治,則轉為頭皮光急,毛髮焦稀,腮縮鼻乾,口饞唇白,兩眼昏爛,操眉擦鼻,脊聳體黃,鬥牙咬甲,焦渴自汗,便白瀉酸,肚大青筋,酷嗜瓜果咸炭水泥者,即疳之正候也。若謂治疳必攻其積,然積為虛中之積,恐攻不受攻,而疳危矣。

白話文:

胃是水穀精氣和糟粕的聚集之地,水穀精氣化作營氣,糟粕化作衛氣,營氣和衛氣豐盈充沛,可以灌溉五臟六腑。所以氣足的人毛孔緻密,皮膚堅韌,血足的人面色紅潤,皮膚光澤。如果疳病的患者形體消瘦,說明氣不足;疳病的患者面色不華,說明血不足。而這兩種情況都與脾胃積熱有關,積熱形成疳病,消耗氣血,煎熬津液。疳病的初期,病候不過是尿如米泔水,午後感到潮熱。如果久治不愈,就會轉變為頭皮光禿,毛髮焦枯稀疏,腮幫子凹陷鼻孔乾澀,口乾脣白,兩眼昏花潰爛,用手擦眉毛和鼻子,脊骨聳起,身體發黃,咬牙咬指甲,煩渴自汗,大便白色酸臭,肚子大,青筋暴露,特別喜歡吃瓜果、鹹的木炭、水泥等。這些就是疳病的典型症狀。有人認為治療疳病一定要攻補積滯,但積滯是虛中之積,恐怕攻補之法不但不能奏效,反而會使疳病更加危險。

若謂治疳必除其熱,然熱為虛中之熱,恐除未盡除,而疳又危矣。苟能分其所屬而善治之,何至有惡食滑瀉,乳食直下,牙齦黑爛,頭項軟倒,四肢厥冷,下痢腫脹,面色如銀,肚硬如石,肌肉青黑,肛門如筒,口吐黑血,吐痢蛔蟲,種種不治之危候乎,故不厭煩辭而為之解。

白話文:

如果說治療疳病一定要清除它的熱,但是熱是虛症中的熱,恐怕還沒有完全消除,疳病又危險了。如果能夠辨別病因,並以適當的方法治療,怎麼會有惡食、滑瀉、乳食直下、牙齦黑爛、頭項軟倒、四肢厥冷、下痢腫脹、面色如銀、肚硬如石、肌肉青黑、肛門如筒、口吐黑血、吐痢蛔蟲等各種不治之症呢?所以不厭煩的解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