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守真

《兒科萃精》~ 卷五 (15)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5)

1. 麻疹出透熱不退

麻疹非熱不出,若既出透,其熱當減,倘仍大熱,則系毒盛壅遏,古法主化毒清表湯(如葛根薄荷地骨皮牛蒡子連翹防風黃芩黃連玄參知母木通、生甘草桔梗、引用生薑、燈芯)。

白話文:

麻疹不會發熱而不出疹,如果已經出疹並且透徹,這時的熱度應當減退,如果仍然高燒不退,則是因為毒邪盛大鬱積阻滯所致,古代醫書上記載的主方是化毒清表湯(例如:葛根、薄荷、地骨皮、牛蒡子、連翹、防風、黃芩、黃連、玄參、知母、木通、生甘草、桔梗,引用生薑、燈芯)。

〔真按〕身熱不退,方用粉葛根一錢,牛蒡子錢半,軟防風一錢,潤玄參錢半,肥知母錢半,連翹殼一錢,生黃連六分,地骨皮一錢,生黃芩一錢,薄荷葉五分,生甘草五分,引用燈芯十五莖。

白話文:

〔真的註語〕身體發熱不退,可以使用以下藥方:

  • 粉葛根一錢
  • 牛蒡子半錢
  • 軟防風一錢
  • 潤玄參半錢
  • 肥知母半錢
  • 連翹殼一錢
  • 生黃連六分
  • 地骨皮一錢
  • 生黃芩一錢
  • 薄荷葉五分
  • 生甘草五分
  • 用燈芯十五根煎水服用。

2. 附例

小兒出痘之際,發熱熏蒸,才現痘苗數十顆,遍身通紅細密,形如出疹,是痘為正出,而疹不過脾肺兩經之風熱遊火隨痘而出現也,方用潤玄參錢半,升麻五分,防風五分,荊芥穗五分,牛蒡子八分,生甘草去皮三分。

白話文:

當小兒出痘時,會發熱並感到燥熱,痘苗才顯現出數十個,全身佈滿細密的紅點,看起來像出疹子,這是痘瘡正要發出來的徵兆,而疹子不過是脾肺兩經的風熱遊火,隨着痘瘡一起出現。此時,可以使用生地黃五錢半,升麻五分,防風五分,荊芥穗五分,牛蒡子八分,生甘草去皮三分。

小兒麻疹閉證,其初出時眼胞腫,白夾赤色,聲啞,唇腫掀翻,鼻乾鼻煽,氣喘煩躁,口渴,腰痛腹脹,人事昏沉,口鼻出血,煩亂狂叫,二便出血,此乃毒火鬱內而閉也,方用宣毒發表湯,除升麻、桔梗、甘草三味,加酒炒黃芩七分,酒蜜炒麻黃三分,或更加玄參錢半,山豆根一錢。

白話文:

小兒麻疹閉證,剛發病時眼皮腫脹,呈現白色夾雜紅色的狀態,聲音沙啞,嘴脣腫脹並翻轉,鼻孔乾澀並且張開,呼吸急促煩躁,口乾,腰痠腹脹,精神昏沉,口鼻出血,煩躁並狂叫,大小便出血,這是由於毒火鬱積在體內而引起的閉證。

治療方法是用宣毒發表湯,除了升麻、桔梗、甘草三種藥材外,再加入酒炒黃芩七分、酒蜜炒麻黃三分,或者再增加玄參一錢半、山豆根一錢。

小兒毒熱入眼生翳,方用蟬蛻去頭足洗淨白菊花二味等分,水煎加蜜再煎,食後溫服。

白話文:

小兒眼睛受到熱毒感染而生翳障,可使用蟬蛻去除頭足後洗淨,與白菊花等分量,加水煎煮,再加入蜂蜜繼續煎煮,讓孩子在吃完飯後溫熱服用。

小兒疹證失音,乃熱毒閉塞肺竅而然也,疹初失音者,方用細玄參錢半,牛蒡子一錢,生甘草五分,升麻三分。

白話文:

小兒出疹時聲音嘶啞,是因為熱毒閉塞肺竅而引起的。疹子初起時出現聲音嘶啞,可以用以下藥方:細玄參半錢,牛蒡子一錢,生甘草五分,升麻三分。

已發失音者,方用玄參錢半,原麥冬錢半,黑梔仁一錢,牛蒡子錢半,蘇薄荷五分,生甘草三分,酒黃芩一錢,胡桃肉去皮錢半。

白話文:

對於已經出現失音的人,可以使用以下藥材:

  • 玄參,半錢。
  • 原麥冬,半錢。
  • 黑梔仁,一錢。
  • 牛蒡子,半錢。
  • 蘇薄荷,五分。
  • 生甘草,三分。
  • 酒黃芩,一錢。
  • 胡桃肉,去皮後半錢。

小兒疹後成癆,因疹已收沒,身熱日久不退,肉消骨立,毛焦發枯,已成疹癆,方用背陰草一名鳳尾草,生於背陰之處或井中,用燒酒同草及雄黃末,煎熱數沸,將軟絹蘸藥在背脊骨上揩拭,從上至下,久久行之可愈。

白話文:

小兒在出疹後得了癆病,疹子已經消退了,但身體發熱已經很多天沒有退,肌肉消瘦,骨頭顯露,毛髮枯焦,已經得了疹癆病,可以使用背陰草,又叫鳳尾草,生長在背陰的地方或井中,將背陰草和雄黃末一起用燒酒煎煮,煎到沸騰幾次,將柔軟的絲綢蘸著藥水在背脊骨上擦拭,從上到下,長時間這樣做可以治好。

小兒瘙疹,因在胎中受母血熱之氣,所蒸已久,及生後外遇涼風,以致遍身紅點,如粟米之狀,滿月內見者,名為爛衣瘡,百日內見者,又名百日瘡,未出痘疹之先見者,即名為瘙疹,不治自愈。

白話文:

嬰兒瘙疹,是因在胎兒時期受到母親血液熱量的蒸發,長期被熱蒸薰染的結果。生後受到涼風的侵襲,導致全身出現紅點,像粟米粒一樣。滿月內出現的,稱為爛衣瘡;百日內出現的,又稱百日瘡;如果在出痘疹之前出現的,就稱為瘙疹。瘙疹一般不需治療,會自行痊癒。

小兒蓋痘疹,因痘方愈而疹隨發也,痘後餘毒未盡,恣意飲食,外感風寒,致又遍身出疹,色赤作癢,始如粟米,漸成云片。方用連翹殼一錢,牛蒡子七分,防風七分,荊芥七分,黃芩七分,梔仁五分,滑石五分,車前子八分,谷瞿麥八分,木通六分,蟬蛻十二隻,熟石膏一錢,天花粉一錢,淡竹葉一錢,炙地骨皮一錢。

白話文:

小兒發痘疹,在痘癒合後仍然會長出疹子,是因為痘瘡餘毒尚未完全消除,如果恣意飲食、過度勞累,或感染風寒,就會導致全身再次發疹。這些疹子通常呈紅色並伴隨瘙癢,初期如粟米般大小,逐漸擴成長條片狀。

以下是治療痘疹的中藥方劑:

  • 連翹殼:一錢(約3克)
  • 牛蒡子:七分(約2克)
  • 防風:七分(約2克)
  • 荊芥:七分(約2克)
  • 黃芩:七分(約2克)
  • 梔仁:五分(約1.5克)
  • 滑石:五分(約1.5克)
  • 車前子:八分(約2.4克)
  • 谷瞿麥:八分(約2.4克)
  • 木通:六分(約1.8克)
  • 蟬蛻:十二隻(約3克)
  • 熟石膏:一錢(約3克)
  • 天花粉:一錢(約3克)
  • 淡竹葉:一錢(約3克)
  • 炙地骨皮:一錢(約3克)

將這些中藥材混合後,用清水煎煮成藥湯,取藥汁服用。

小兒癮疹,乃心火灼於肺金,又兼外受風濕而成也,發必多癢,隱隱於皮膚之中,宜疏風散濕。方用薄荷尖一錢,前胡八分,麩炒枳殼八分,桔梗八分,蟬蛻十四隻,連翹殼一錢,赤茯苓一錢,生甘草五分,引用鮮桑葉三片。

白話文:

小兒癮疹,是心火灼傷肺金,再加上外受風濕而造成的。發作時必定非常癢,隱隱發作於皮膚之中,應當疏散風濕。藥方使用薄荷尖一錢,前胡八分,麩炒枳殼八分,桔梗八分,蟬蛻十四隻,連翹殼一錢,赤茯苓一錢,生甘草五分,引用鮮桑葉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