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守真

《兒科萃精》~ 卷五 (9)

回本書目錄

卷五 (9)

1. 痘苗

痘種何以自牛而來,前賢欲窮其故,見牛乳旁有青蘭小泡,形與痘類,因悟牛之患痘必輕,以之傳人,必然無害,於是按古之針刺法,取牛痘之漿,種人兩臂,按穴刺之下苗,旬日果於所刺之處,隨出數顆,自灌水至滿漿,以及收痂落靨,無一損傷,無一復出,蓋牛土畜也,人之脾屬土,以土引土,同氣相感,故能取效,然必須擇佳種鮮漿為要。

白話文:

痘種為什麼會來自牛,古人想探究它的原因,看到牛乳旁有青色細小的水泡,形狀與痘疹相似,因此想到牛患痘疹一定很輕微,將它傳給人,一定沒有危害,於是依照古代的針刺法,取牛痘的膿漿,種在人的兩隻臂膀上,按穴位刺入皮膚下面,十天果然在所刺之處,隨即長出數顆痘疹,從痘疹灌水至充滿膿漿,以及長出痂皮脫落,沒有一處損傷,以及沒有再長出新的痘疹。這是因為牛是屬土的牲畜,人的脾臟也屬土,以土引土,同氣相感,所以能夠收到效果。然而,必須選擇好的痘種和新鮮的膿漿纔是關鍵。

2. 論種痘已出時期

自刺引之後,並不發熱,其初一二日所刺處,常如蚊咬,至第三四日始露形影,發出痘尖頂脫血跡,第五六日起如小疱,周圍灌水,第六七日水足灌漿,微微覺癢,第八九日灌漿滿足,兩腋底微疼,略似結核,頭額掌心俱見微熱,此周身痘由此出,毒發則火動,正要其元陽運化也,第九日十日腳外紅暈隨散,微熱必退,漿轉黃蠟色,痘心焦硬處變蒼而結靨,半月之外,靨落有疤,其靨光澤堅厚,卷邊如小香菰樣,細看疱內更有幾點小疱,居其中間,此種情形齊備,可以告成功矣。

白話文:

在針刺引發之後,病人並不會發熱,剛開始一兩天,針刺的地方常像是被蚊子叮咬,到了第三四天開始顯露出痘痘的形狀,痘尖頂脫落血跡,第五六天起像小水泡,周圍灌滿了水,第六七天水滿了灌漿,微微覺得癢,第八九天灌漿滿了,兩腋下微疼,略似結核,頭額掌心都感覺到微熱,這時全身的痘痘由此而出,毒發則火動,正需要人體的元陽運作,第九十天腳外紅暈隨之散去,微熱必退,漿液轉變成黃蠟色,痘痘中心焦硬的地方變蒼而結痂,半個月後,痂疤脫落,痂疤光澤堅厚,卷邊如小香菇一樣,細看痘痘內部還有幾點小痘痘,位於中間,這種情形齊備,可以宣告成功了。

3. 調寒暖

酌量天時,相度小兒體氣,以加減其衣被,常令兒手掌溫和,身不煩躁,並忌一切擁爐向火、乖涼風、弄冷水等事。

白話文:

根據天時變化,衡量孩子的體力和精神狀態,適當增減孩子的衣物,經常保持孩子的雙手溫暖,身體不煩躁。同時,要避免讓孩子靠近火爐、吹冷風、玩冷水等,以免孩子受涼生病。

4. 慎飲食

吮乳小兒,不多乳,不闕乳,能食之兒,勿吃辛熱炙煿黏硬生冷,勿多吃茶水,食勿過飽,亦勿過飢,乳母先須戒食一切鮮發辛熱炙煿生冷等物。

白話文:

對於哺餵母乳的嬰兒,母親不要吃太多或太少奶,也可以讓嬰兒開始進食其他食物,但不要吃辛辣、燥熱、燒烤、黏硬、生冷的食物,也不要喝太多茶水,不要吃太飽或太餓。哺乳的母親也要避免吃所有新鮮、辛辣、燥熱、燒烤、生冷等食物。

5. 補種

下苗之後,有因痘苗日久,氣薄無驗不出者,或因小兒五內壯實,不受苗氣,難於傳進不出者,或因胎毒深邃,潛藏內蓄,雖苗氣傳至不能引出者,總當候至十四日,再為補種。

白話文:

在種痘之後,有些因為痘苗時間太久,元氣衰弱沒有效果而不出痘;或者因為小兒五臟強壯,不受痘苗之氣,難以傳播而不出痘;或者因為胎毒深重,潛藏在體內,即使痘苗之氣傳到也不能引出來。總之,應該等到十四天,再重新種痘。

6. 治痘損破膿水不止

〔真按〕此方可用綠豆一兩,茶葉五錢,雄黃三分,梅花冰片二分,共為細末,如豆乾則用芙蓉花油、或蠟梅花油調搽,若痘濕則以細末摻之。

白話文:

按照真的方法,可以用綠豆一兩、茶葉五錢、雄黃三分、梅花冰片二分,將這些材料磨成細末,變成像豆乾一樣的東西。可以用芙蓉花油或蠟梅花油調和塗抹。如果是濕痘,也可以用這些細末塗抹。

7. 治痘潰爛

〔真按〕此方可用荔枝殼微燎存性,草紙燒灰存性,多年陳茅草曬乾三味,共為細末摻於爛處,即能收水結痂。

如陳茅草一時難尋,即單用黃豆燒灰,研極細末,摻之亦可。

白話文:

按照真人的觀點來說,這個方劑可以用荔枝殼稍微烤焦後儲存,草紙燒成灰後儲存,多年陳舊的茅草曬乾,這三種藥材磨成細末,摻雜在患處腐爛的部位,就能收斂水分結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