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守真

《兒科萃精》~ 卷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五 (3)

1. 急驚後調理法

痰火稍退,餘熱尚存者,古法主琥珀抱龍丸(如人參琥珀茯神山藥甘草、天竺黃、檀香枳殼枳實、辰砂、膽星金箔等味,研末蜜丸),淡薑湯化下。

白話文:

當痰火稍退,但仍有餘熱時,古方以琥珀抱龍丸為主(其中包含人參、琥珀、茯神、山藥、甘草、天竺黃、檀香、枳殼、枳實、辰砂、膽星、金箔等藥材,研製成粉末後與蜂蜜製成丸劑),以淡薑湯送服。

脾虛多痰者,古法主清心滌痰湯(如竹茹橘紅半夏茯苓、枳實、甘草、麥冬、棗仁、人參、菖蒲、南星、黃連,引用生薑,水煎服)。

白話文:

對於脾虛多痰的人,古代的治療方法主要是使用清心滌痰湯(成分包括竹茹、橘紅、半夏、茯苓、枳實、甘草、麥冬、棗仁、人參、菖蒲、南星、黃連,以及生薑,用水煎煮服用)。

〔真按〕痰火閉證善後方劑,只要清熱養血,方用細生地二錢,玫瑰炒竹茹錢半,黑山梔五分,青蒿腦八分,粉丹皮一錢,生白芍八分,生甘草梢五分,甘瀾水煎服。

白話文:

(真按)痰火閉證後期的治療藥方,只要清熱養血,就可以用細 生地二錢,玫瑰炒竹茹錢半,黑山梔五分,青蒿腦八分,粉丹皮一錢, 生白芍八分,生甘草梢五分,甘瀾水煎服。

2. 慢驚風

此症或緣稟賦虛弱,土虛木盛者有之,或由急驚過用峻利之藥,以致轉成此證者,亦有之。發時緩緩搐搦,時作時止,面色淡黃,或青白相兼,身必溫和,昏睡眼合,或睡臥露睛,脈來遲緩,大便青色,此乃脾胃虛弱,元氣損傷,虛而夾痰者,古法主醒脾湯(如人參白朮茯苓天麻半夏橘紅全蠍、殭蠶、甘草木香、倉米、膽南星,引用生薑)。

白話文:

這種病症可能是因為天生體質虛弱,脾虛肝旺所引起,也可能是由於服用過於峻烈的藥物,導致轉變成這種證狀。發病時,身體緩慢抽搐,有時發作,有時停止,面色淡黃,或青白相間,身體一定溫和,昏睡眼睛閉合,或睡覺時眼睛睜開,脈搏緩慢,大便呈青色,這是脾胃虛弱,元氣受損,虛而夾痰的症狀。古法治療方法主要是醒脾湯(如人參、白朮、茯苓、天麻、半夏、橘紅、全蠍、僵蠶、甘草、木香、倉米、膽南星,引用生薑)。

脾虛夾痰者,古法主緩肝理脾湯(如桂枝、人參、茯苓、白芍、白朮、陳皮山藥、扁豆、甘草,引用煨薑、大棗)。

白話文:

針對脾虛痰多的情況,古代醫學家常用「緩肝理脾湯」來治療。

藥方組成:

  • 桂枝:疏通氣血,調和營衛。
  • 人參:補氣益血,強壯身體。
  • 茯苓:利水消腫,健脾益氣。
  • 白芍:養血柔肝,清熱涼血。
  •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化痰。
  • 陳皮山藥:健脾益胃,消食化痰。
  • 扁豆:化痰止咳,健脾益氣。
  • 甘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

服用方法:

將藥材混合後,以水煎煮,加入煨薑和大棗一起服用。

〔真按〕時俗所謂慢驚風者,即木侮土也。小兒受暑受寒,或傷乳食,皆能作吐作瀉,或吐瀉交作,久則脾土虛弱,肝木乘之,其瀉漸見青色,面部痿白帶青,手足微搐無力,神氣懨懨不振,慎防暴脫,若手足一邊搖動者,十難救其一二,初起即宜用五味異功散加減,方以炒白朮二錢,雲茯苓三錢,炙甘草五分,化州橘紅一錢,扁豆衣錢半,豬苓半錢,澤瀉錢半。吐瀉加藿香梗五分,川厚朴六分。

白話文:

〔真按〕現代人所謂的慢驚風,就是木剋土的病症。小兒受了暑熱或寒冷,或者吃了有問題的奶水和食物,都有可能引起嘔吐或腹瀉,或者嘔吐和腹瀉交替發作,時間久了脾胃虛弱,肝氣旺盛,腹瀉的次數漸漸增多,面色蒼白帶青,手腳微微抽動無力,精神萎靡不振,要小心病情會突然加重,如果手腳一邊搖動,十個中有八九個救不活,剛開始發作的時候,就應該用五味異功散加減方來治療,方子包括炒白朮二錢,雲茯苓三錢,炙甘草五分,化州橘紅一錢,扁豆衣錢半,豬苓半錢,澤瀉錢半。如果還有嘔吐和腹瀉,再加入藿香梗五分,川厚朴六分。

若手足皆冷,脈息細微,唇舌痿白,此將脫之證,方用西黨參錢半,炒白朮三錢,北乾薑五分,上肉桂二分,炙甘草一錢,溫中回陽,以救其脫。

白話文:

如果手腳都很冷,脈搏細微,嘴脣舌頭痿白,這是將要脫症的證明。這個時候可以使用西黨參半錢,炒白朮三錢,北乾薑五分,上肉桂二分,炙甘草一錢,溫中回陽,以挽救將脫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