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萃精》~
1. 時疫門
2. 時疫解
時疫一證,乃天地之厲氣流行,沿門蓋境,無論老少強弱,觸之即病,遂相傳染,迥非春溫夏熱秋涼冬寒之類也。夫天地間之氣,升於春,浮於夏,收於秋,藏於冬,此氣之常也。春應溫而反寒,夏應熱而反涼,秋應涼而反溫,冬應寒而反熱,此氣之變也。人在氣交之中,如魚在水中,時行不正之氣,人受之從口鼻而入,即受毒邪異氣而不自知,迨一發則迅如風火,治之或誤時,或誤藥,即不可救。
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一誤再誤,識時者不免撫膺而三嘆,況小兒古稱啞科,幼科諸書,皆詳於痘疹驚疳吐瀉並諸雜證,獨時疫則付闕如。若謂小兒無時疫,凡遇地方疫毒,大人易染,小兒則獨不染,於理既不可通。惟所受毒邪雖一,因其氣血未足,筋骨柔脆,故所見之症為異耳。
世人但知小兒之身熱,安知其頭疼身痛乎;但知其不思乳食,心胸膨脹,疑其傷食,安知疫邪傳胃乎;但見嘔吐噁心,口渴下利,以小兒吐瀉為常事也,又安知其因時疫毒邪所迫,而為吐為瀉乎。小兒一染時疫,延捱失治,瞬即兩目上吊,不時驚搐,肢冷發痙,十指勾曲,甚則角弓反張。
幼科對於此症,往往診其無吐瀉者,誤認為急驚風;兼吐瀉者,誤認為慢驚風其禍伊于胡底,因而作時疫解。
白話文:
時疫這種病症,是天地間厲害的邪氣流行所造成的,它會蔓延到家家戶戶、整個地區,不論年紀大小、身體強弱,只要接觸到就會生病,並且會互相傳染,完全不同於春天溫和、夏天炎熱、秋天涼爽、冬天寒冷的正常氣候。
天地間的氣,在春天上升,在夏天浮動,在秋天收斂,在冬天潛藏,這是一般氣的正常現象。春天應該溫暖卻反而寒冷,夏天應該炎熱卻反而涼爽,秋天應該涼爽卻反而溫暖,冬天應該寒冷卻反而炎熱,這就是氣的變異。人生活在氣的交替變化之中,就像魚在水中一樣,當不正常的邪氣運行時,人會從口鼻吸入,因此不知不覺地受到毒邪異氣的侵襲,等到發病時,病情發展迅速如風火一般,如果治療時機延誤或是用藥錯誤,就難以救治。
一旦發生時疫,會從一個人傳染給十個人,十個人再傳染給一百個人,一百個人又傳染給一千個人,一錯再錯,有見識的人也不免感到憂心而多次嘆息。更何況小兒科自古就被認為是難以診治的「啞科」,幼科醫書大多詳細記載痘疹、驚風、疳積、吐瀉等各種雜病,唯獨對時疫卻沒有記載。如果說小兒不會得時疫,那麼每當地方發生疫病時,大人容易感染,小兒卻不會被傳染,這在道理上是說不通的。只是小兒雖然感染的毒邪相同,但因為他們氣血不足、筋骨脆弱,所以表現出來的症狀才有所不同。
世人只知道小兒會發熱,卻不知道他們會頭痛、身體疼痛;只知道他們不想喝奶吃東西、心胸脹滿,就懷疑他們是吃壞肚子,卻不知道是疫邪侵入脾胃;只看到他們嘔吐噁心、口渴腹瀉,就以為小兒吐瀉是常有的事,卻不知道這是因為受到時疫毒邪的侵襲,才導致吐瀉。小兒一旦感染時疫,如果拖延或治療失當,很快就會出現兩眼向上翻、不時抽搐、四肢冰冷發抖、手指彎曲、嚴重時會出現角弓反張(身體向後彎成弓狀)。
幼科對於這種病症,往往診斷沒有吐瀉症狀的,就誤認為是急驚風;兼有吐瀉症狀的,就誤認為是慢驚風,這樣造成的禍害實在是難以估量。因此我才寫了這篇《時疫解》,希望能夠幫助人們了解時疫。
3. 時行瘟疫
小兒當疫毒流行,忽染此病(病狀已詳時疫解說內,不再贅),古法主發毒邪者,以荊防敗毒散(如荊芥、防風、羌活、獨活等十一味。引用生薑)。清毒邪者,以普濟消毒飲(如板藍根、升麻、芩、連等十四味,引用燈芯),攻毒邪者,以二聖救苦丹(如大黃、皂角二味),水丸。無根水化服。
〔真按〕疫毒須分在表、在裡、在陰、在陽,不可錯認。又當察四時之氣各異,症之輕重,體之強弱,斟酌施治,方為穩當。茲只列急救一方:天竺黃三錢,人中黃三錢,直殭蠶(去黑口入藥直者為雄)一錢,全蠍一錢,荊芥穗一錢,防風一錢,水煎,沖當門子一分,調勻服之。
白話文:
當瘟疫流行時,如果小孩子突然感染這種疾病(病狀已經在《時疫解說》中詳細說明,這裡不再重複),依照古法,如果是要發散體內的毒邪,可以使用荊防敗毒散(藥材包含荊芥、防風、羌活、獨活等十一味藥材,並加入生薑一起煎煮)。如果是要清除體內的毒邪,可以使用普濟消毒飲(藥材包含板藍根、升麻、黃芩、黃連等十四味藥材,並加入燈芯一起煎煮)。如果是要攻破體內的毒邪,可以使用二聖救苦丹(藥材包含大黃、皂角二味),將藥材製成水丸,再用無根水化開後服用。
(這裡要特別說明)疫毒必須區分是在體表、體內、陰證、陽證,不可以搞錯。同時也要觀察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不同,以及病情的輕重程度、個人體質的強弱,仔細衡量後再施予治療,這樣才是穩妥的。這裡只是列出一個急救的藥方:天竺黃三錢、人中黃三錢、直殭蠶(去除黑色的頭部,入藥時要使用直的,這種是雄性的)一錢、全蠍一錢、荊芥穗一錢、防風一錢,用水煎煮,再加入當門子一分(磨成粉末),攪拌均勻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