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守真

《兒科萃精》~ 卷四 (7)

回本書目錄

卷四 (7)

1. 濕熱證

小兒腹中有熱,而又外冒雨露而發,為濕熱證。初起發熱頭痛,多煩渴,小便赤澀,大便秘結,古法主柴苓湯(如人參、柴胡、黃芩、半夏、白朮、豬苓、澤瀉、茯苓、上青桂、炙甘草,引用生薑、大棗),水煎熱服。

〔真按〕小兒內有伏熱,外感濕邪,如肌表熱無汗,只須宜通上焦,則病可解。方用薄荷尖五分,連翹殼錢半,淡竹葉一錢,苦杏仁二錢,生薏米一錢,六一散三錢,燈芯六分為引。

如小兒元氣壯實,大便多日秘結不通者,加生錦紋三分。

白話文:

小孩肚子裡有熱,又加上外在濕氣侵襲而發病,就稱為濕熱證。剛開始發病時會發燒、頭痛,常常覺得煩躁口渴,小便顏色深黃且排尿不順暢,大便則會乾硬便秘。古時候的治療方法會使用柴苓湯(藥材包含人參、柴胡、黃芩、半夏、白朮、豬苓、澤瀉、茯苓、肉桂、炙甘草,煎藥時加入生薑、紅棗一起煮),用水煎煮後溫熱服用。

(真按:小孩體內潛藏著熱氣,又感受外來的濕邪,如果身體表面發熱卻不出汗,只需要疏通上焦的氣機,病症就可以緩解。可以使用的藥方是薄荷尖五分、連翹殼一錢半、淡竹葉一錢、苦杏仁二錢、生薏米一錢、六一散三錢,再加入燈芯六分作為引藥。)

如果小孩的元氣很充足,大便多天都乾硬難解,可以加入生錦紋三分。

2. 寒濕證

小兒因喜弄冷水,坐臥濕地而發為寒濕證,初起頭痛身重,寒熱往來。古法主胃苓湯(如漂白朮、炒白朮、川樸、陳皮、茯苓、豬苓、澤瀉、炙甘草、上青桂,引用生薑)。

〔真按〕小兒因受外面寒濕,二術過於呆滯,上桂過於剛猛,與童體初劑皆不相宜。但用冬桑葉一錢,赤茯苓二錢,廣橘紅錢半,炒白朮錢半,炙甘草五分,引用生薑皮三分。

白話文:

小孩因為喜歡玩冷水,或是坐在潮濕的地方,就容易引發寒濕證。剛開始會頭痛、身體沉重,有時發冷有時發熱。古時候的治療方法主要是使用胃苓湯(裡面包含漂白朮、炒白朮、川樸、陳皮、茯苓、豬苓、澤瀉、炙甘草、桂枝,並用生薑來引藥)。

〔真按〕小孩因為受到外來的寒濕侵襲,使用胃苓湯中的白朮太過於呆滯,桂枝太過於剛烈,對於小孩初期的症狀都不太適合。所以應該改用冬桑葉一錢、赤茯苓二錢、廣橘紅一錢半、炒白朮一錢半、炙甘草五分,再用生薑皮三分來引藥。

3. 附例

小兒因傷寒濕而兼嘔吐,照寒濕證方中,加藿香五分,砂仁三分,引亦改用乾薑一片。

小兒因傷寒濕而兼泄瀉,照寒濕證方中,去桑葉,加豬苓、澤瀉各二錢。小兒因傷寒濕而兼浮腫者,但用大腹皮、茯苓皮、炙桑皮、廣陳皮、生薑皮各八分,炒白朮二錢,車前子五分,引用燈芯十莖。

小兒中濕發黃,因坐臥濕地,為霧露陰雨所浸漬而入,又因澡浴為風所閉,鬱於肌腠,則發黃。但用茵陳蒿二錢,漂白朮一錢,白茯苓錢半,結豬苓一錢,炙甘草五分,引用生薑一片。

小兒破傷之處,浸入水濕,一時口噤身強直者,但用煅牡蠣為粉,敷破傷之口,仍以牡蠣粉一錢,甘草湯調服。

白話文:

附例

小孩因為感染風寒濕邪,同時有嘔吐的症狀,用治療寒濕的藥方,加上藿香五分、砂仁三分,引藥的藥材也改用乾薑一片。

小孩因為感染風寒濕邪,同時有腹瀉的症狀,用治療寒濕的藥方,去掉桑葉,加上豬苓、澤瀉各二錢。小孩因為感染風寒濕邪,同時有浮腫的症狀,就用大腹皮、茯苓皮、炙桑皮、廣陳皮、生薑皮各八分,炒白朮二錢,車前子五分,引藥用燈心草十莖。

小孩因為濕邪侵襲而出現黃疸,是因為坐臥在潮濕的地方,被霧氣、露水、陰雨所侵襲,又因為洗澡後被風寒所閉塞,導致濕氣鬱積在皮膚肌肉之間,就出現黃疸。用茵陳蒿二錢、漂白朮一錢、白茯苓一錢半、結豬苓一錢、炙甘草五分,引藥用生薑一片。

小孩的傷口因為浸泡在濕水中,一時之間出現牙關緊閉、身體僵硬的狀況,就用煅燒過的牡蠣磨成粉,敷在傷口上,同時用牡蠣粉一錢,用甘草湯調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