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萃精》~
1. 卷四
2. 傷風門
3. 風解
風者,善行而又善變者也。然風之所以善變,一則隨天行四時之氣候而變,再者隨人具五臟六腑之氣候而變。其變隨四時之氣候者,風在春為調暢之溫風,在夏為南北薰之熱風,在秋為淒其之涼風,在冬為觱發之寒風,此風隨天時而變之出乎天然也,其變隨臟腑之氣候者,風在肝則為熱,風在脾而兼在腎則為寒為濕,風在胃而兼在肺則為燥,風在脾而兼在肝,則又為痰為濕,此風隨臟腑而變之本乎自然也。經曰:賊風虛邪,避之有時。
何以謂之賊風。如立春日起,肝木主七十二日,西風為賊邪,金剋木也。立夏日起,心火主七十二日,北風為賊邪,水剋火也。立秋日起,肺金主七十二日,南風為賊邪,火剋金也。立冬日起,腎水主七十二日,西南風為賊邪,土剋水也。三、六、九、十二月脾土。每季主十八日,東風為賊邪,木剋土也。
此對衝之風,最易傷人。然小兒之中氣足,腠理密者,雖遇對衝之風,皆不能傷。其為風所傷者,多屬怯弱之兒。然亦有壯盛之兒,因飲食起居不慎,風邪遂乘其隙而入者,為傷風病。
白話文:
風這種東西,很會跑動,也很善於變化。之所以變化多端,一方面是隨著天候四季的變化而改變,另一方面是隨著人體五臟六腑的氣候而改變。它隨著四季氣候變化的情況是:春天是使人舒暢的溫和微風;夏天是從南到北吹拂的熱風;秋天是帶有淒涼的涼風;冬天是寒冷刺骨的風。這些風隨著天時而變化,是自然產生的。它隨著臟腑氣候變化的情況是:在肝臟會化為熱邪;在脾臟並兼在腎臟時,會變成寒邪和濕邪;在胃臟並兼在肺臟時,會變成燥邪;在脾臟並兼在肝臟時,又會變成痰和濕。這些風隨著臟腑而變化,也是出自於自然。
醫書上說:「要避開像強盜一樣的風邪和虛弱的邪氣,時機很重要。」
什麼叫做「賊風」呢?像是立春開始,肝臟主導的七十二天內,吹來的西風就是「賊邪」,因為金剋木;立夏開始,心臟主導的七十二天內,吹來的北風就是「賊邪」,因為水剋火;立秋開始,肺臟主導的七十二天內,吹來的南風就是「賊邪」,因為火剋金;立冬開始,腎臟主導的七十二天內,吹來的西南風就是「賊邪」,因為土剋水;至於三、六、九、十二月,脾臟主導的每季十八天內,吹來的東風就是「賊邪」,因為木剋土。
這種對沖的風,最容易傷害人。但是,如果小孩子的身體中氣充足,皮膚腠理緊密,即使遇到對沖的風,也不會受傷。會被風邪所傷的,大多是體質虛弱的孩子。然而,也有身體強壯的孩子,因為飲食起居不注意,風邪就趁虛而入,導致感冒。
4. 肺傷風
小兒傷風,屬肺居多。症見身熱脈浮,指紋紅紫而長,涕流、鼻塞、聲重者是。古法主香蘇散(如紫蘇葉、香附、蒼朮、陳皮、炙甘草、姜,蔥白為引)。
〔真按〕風邪傷衛,衛主皮毛,內合於肺,故見上症。然單獨傷風在肺,兒體柔脆,不宜過表。但用桑葉、苦杏仁、化橘紅、淅貝母、炒枳殼、炙甘草,一劑風散熱退為度。
白話文:
小孩感冒,大多是肺部受到影響。症狀表現為身體發熱、脈搏浮動,手指上的青筋呈現紅紫色且較長,流鼻涕、鼻塞、聲音沙啞。古時候常用的方劑是香蘇散(包含紫蘇葉、香附、蒼朮、陳皮、炙甘草、生薑,並以蔥白作為藥引)。
(真按:)風邪侵犯身體的防禦系統,防禦系統主宰皮膚毛髮,內部與肺相連,所以會出現上述的症狀。然而單純的風邪侵犯肺部,小孩身體嬌嫩,不適合過度發汗解表。應該使用桑葉、苦杏仁、化橘紅、浙貝母、炒枳殼、炙甘草,服用一劑後,風邪散去、熱退就應該停止服藥。
5. 太陽傷風
小兒太陽傷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淅淅惡風,翕翕發熱。古法主桂枝湯(如桂枝、白芍、甘草、薑棗為引)。
〔真按〕桂枝湯為治太陽傷風自汗而設。兒體受風,未必恰在足太陽經,使從發散陽經,恐雖汗而仍不解。但用薄荷五分,連翹六分。浙貝母、化橘紅、北沙參各一錢,生甘草三分。一劑為度。汗多者不用薄荷,改用桑葉一錢。
白話文:
小孩子得了太陽傷風,通常是身體的陽氣浮在表面而陰氣比較虛弱。陽氣浮在表面就會發熱,陰氣虛弱就會自己出汗,而且會怕冷、微微發抖,同時又會感覺發熱。古時候治療這種情況主要用桂枝湯(成分包含桂枝、白芍、甘草,並用薑和紅棗來引導藥效)。
(我認為)桂枝湯是治療太陽傷風、自己出汗的方子。小孩子的身體受到風邪侵襲,不一定剛好是在足太陽經(膀胱經),如果只用發散陽經的方法,恐怕雖然出了汗但病還是好不了。可以用薄荷五分、連翹六分、浙貝母、化橘紅、北沙參各一錢、生甘草三分,煮成一劑服用。如果汗出得很多,就不要用薄荷,改用桑葉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