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守真

《兒科萃精》~ 卷三 (16)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6)

1. 附例

小兒鎖喉風,但用鮮芙蓉葉搗爛,作二小餅,一貼囟門,一貼肚臍即愈。

小兒單雙喉蛾,生於咽喉關上者輕,生於關下者重。此症喉閉片時,即不可救。急看小兒兩手虎口,如有水泡,即用銀針挑穿,喉蛾即破,忌見燈火。一面用老蒜搗融,如蠶豆大,敷經渠穴(穴在大指下手腕處寸脈後),即爛,男左女右。右用蜆殼蓋上扎住,用別物蓋亦可,片時起一水泡,再用銀針挑破,將水揩淨,以去毒氣,立刻安痊。若再服善後養正湯劑,更可永杜後患。

白話文:

小兒患上單雙喉蛾,病發於咽喉關上部的情況較輕,而病發於關下部的情況則較重。一旦喉嚨閉塞極速,就難以挽救。立即觀察小兒兩手的虎口,如果發現有水泡,就用銀針刺破,喉蛾就會潰破,並且要忌見燈火。同時將老蒜搗爛成蠶豆大小,然後敷在經渠穴(穴位在大拇指下方手腕處,寸脈的後方),敷了之後就會潰爛,男孩子敷在左手,女孩子敷在右手。然後用蜆殼片蓋上並綁好,也可以用其他東西蓋上,しばらく之後就會長出一個水泡,再次使用銀針刺破,擦拭乾淨水泡中的水,以去除毒氣,就可以立即痊癒。如果再服用善後養正湯劑,就可以永遠杜絕後患。

小兒咽喉聲啞,但用川貝、款冬花,各研細末,和胡桃肉(去皮研細)、白蜜,四味和勻,飯上蒸熟作丸。每次含化一丸,數次即愈。

白話文:

針對兒童咽喉聲啞的問題,有一種簡單有效的食療方法。

取川貝、款冬花各適量,研磨成細末。加入去皮胡桃肉研磨成細粉末與白蜜,將四種材料均勻混合。

將混合物置於碗中,隔水蒸熟,製成丸狀。

每次取出一丸,含化於口中,重複數次即可見效。

小兒喉外生癰,初起發於頸項結喉之上,名結喉癰。發於結喉兩旁,名夾結瘡。重則堵塞咽喉,湯水不下。若穿爛見喉,則難治矣,須乘其初發時,內服連翹淡竹葉金銀花浙貝母、生甘草、生白蘿蔔、生青果,煎湯飲之。外以坎宮錠,磨豬膽汁塗之,可消。

白話文:

小兒的喉嚨外面生了個癰瘡,一開始長在頸部和喉嚨的上面,叫做結喉癰。長在結喉的兩邊,叫做夾結瘡。嚴重的會堵塞咽喉,連湯水都喝不下去。如果腫瘡穿破爛掉,露出喉嚨,那就很難治癒了。必須趁它初發的時候,服用連翹、淡竹葉、金銀花、浙貝母、生甘草、生白蘿蔔、生青果,煎湯來喝。外用坎宮錠磨成粉,加上豬膽汁塗抹在患處,可以消腫。

小兒諸骨哽喉,吐不出,吞不下,骨之小者,但用金鳳花根搗碎,以米醋濃煎,用有嘴瓶盛之,令兒口銜瓶嘴,仰面吸藥,吞之,其骨即下,惟切記吞藥勿使霑牙為要。又骨之大者,但取谷樹葉搗爛取汁服,其骨自軟而出。

白話文:

兒童骨頭哽在喉嚨,吐不出來,也吞不下去,如果是小一點的骨頭,只要用金鳳花根搗碎,用米醋煮成濃汁,用有嘴的瓶子裝著,讓孩子含著瓶嘴,仰頭吸藥水,然後吞下去,骨頭就會下去了,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要讓藥水沾到牙齒。如果是比較大的骨頭,只要取谷樹葉搗爛取汁服用,骨頭就會自然軟化並排出來。

2. 頸上生對口瘡

小兒後頸正中處生瘡,名對口瘡。偏生者,名偏對口。古法內服鮮茄蒂、生紅何首烏,煎服二三劑,未破即消,已破拔膿生肌。外用干茄蒂、燒煙頻熏瘡口,良久瘡口自開,即有一線紅絲流下,不可移動,直俟紅絲流盡自斷,則瘡毒盡矣。

白話文:

小兒後頸正中間長了瘡,叫做對口瘡。如果長在偏側的,叫做偏對口。古代的治療方法是內服新鮮茄蒂和生紅何首烏,煎服二到三劑,瘡還沒破的就能消掉,已經破的可以拔膿生肌。外用乾燥茄蒂,燒成煙屑,經常薰瘡口,過一陣時間瘡口就會自己破開,流出一條紅絲,這條絲不能移動,要等它自己流盡斷掉,瘡毒就沒有了。

〔真按〕對口瘡只用婦人頭上油垢三錢,黑背鯽魚一個,約重一兩,雄豬眼梢肉一對,同搗爛,敷之即愈。

白話文:

真實有效的治療方法:

對口瘡,只用婦女頭上的油垢三錢、黑背鯽魚一條(大約一兩重)、雄性豬眼睛上方的眼梢部位的肉一對,將這些藥物研磨搗碎混和在一起,塗在患處就能治癒。

3. 龜背

小兒初生不能護背,致風入於脊骨,精血不能流通,而成龜背。古法主松蕊丹〔如松花枳殼防風獨活麻黃大黃前胡、桂心(各等分),蜜丸米湯吞服〕。外用鴨毛浸龜尿刷小兒胸高處數次,歷久自平。

白話文:

嬰兒剛出生時,沒有扶護好嬰兒的背部,導致風寒入侵脊骨,造成精血無法順暢流通,因此形成了龜背。根據古代方法,主要使用松蕊丹(成分包括松花、枳殼、防風、獨活、麻黃、大黃、前胡、桂心,所有成分皆等分),以蜂蜜製成丸劑,用米湯送服。另外,可以將鴨毛浸泡在龜的尿液中,然後用它來刷小兒胸部以上部位,重複數次,經過一段時間後,龜背就會自然平復。

附取龜尿法:古用荷葉承龜,以鏡照之,多不應,惟用銅鑼一口,放龜在內,又在龜上再以鑼一口蓋定,打鑼警之,其尿即出。

白話文:

捕捉烏龜的尿液的方法:古人常用荷葉來承接烏龜的尿液,用鏡子照牠,很多時候烏龜不會反應,只有用一個銅鑼,把烏龜放在裡面,再用另一個銅鑼蓋住,敲打銅鑼來驚嚇牠,牠的尿液就會流出來。

〔真按〕龜背或因坐太早,以致傴僂,背高如龜,殊不盡然。即使風入脊骨,必有痠痛,不酸不痛,而背骨高突如龜者,實因先天不足,督脈為病所致。宜用人參黃耆白朮當歸熟地、枸杞、金毛狗脊鹿角、龜版,先熬膏,後為丸。早晚白開水吞服,或化服,以培本元,外用樟腦油常塗背上凸處,可以漸平。

白話文:

(王清任注釋) 龜背可能是因為過早坐著,導致駝背,背部高聳如烏龜,但這還不清楚。即使風進入脊椎骨,也一定會疼痛,不痠不痛,而背骨高高拱起像烏龜一樣的人,實際上是先天不足,督脈受到疾病的影響所致。應該用人參、黃耆、白朮、當歸、熟地、枸杞、金毛狗脊、鹿角、龜板,先熬成膏,然後做成丸子。早晚用白開水送服,或者化服,以補益根本,外用樟腦油經常塗抹在背部凸起的地方,可以逐漸平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