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守真

《兒科萃精》~ 卷三 (13)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3)

1. 舌弄

小兒舌頻向口中搖動者,因心脾有熱,以致唇焦舌乾,煩熱便穢。古法主瀉黃散(如藿香葉、炒梔子、煅石膏、防風、生甘草、燈芯為引),次主瀉心導赤湯(如木通、生地、黃連、生甘草、燈芯為引),煎服。

〔真按〕弄舌一症,有舌微吐而又收者,謂之弄舌。經云:吐舌屬實,弄舌屬虛。因脾胃津液不足,而有虛熱,或渴欲飲水,面無赤色,不可誤認為實熱,但用四君子湯加木香、藿香、葛根治之。若久病得之則難治。更有舌長卷左右兩邊,兀兀搖動者,此名蛇舌風,只用雄黃精一大塊,點之數次即安。

白話文:

小孩的舌頭頻繁地在口中搖動,是因為心脾有熱,導致嘴唇焦乾、舌頭乾燥,感到煩躁發熱、大便穢臭。以前的方法主要使用瀉黃散(藥材如藿香葉、炒梔子、煅石膏、防風、生甘草,並用燈芯草引藥),其次使用瀉心導赤湯(藥材如木通、生地、黃連、生甘草,並用燈芯草引藥),煎煮後服用。

(考證按語)所謂的「弄舌」這種情況,是指舌頭稍微伸出又縮回去的動作。醫書上說:「吐舌」屬於實證,「弄舌」屬於虛證。這是因為脾胃的津液不足,導致出現虛熱,或者因為口渴想喝水,但臉色不紅潤,不能誤認為是實熱,應該用四君子湯加上木香、藿香、葛根來治療。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久病的人身上,就比較難治療。還有一種情況,舌頭伸出來時,會捲曲在左右兩邊,不停地搖動,這種稱為「蛇舌風」,只要用一大塊雄黃精,點在舌頭上數次就會好。

2. 舌重

小兒舌下近舌根處,其腫形似舌,故名重舌,亦因心脾之熱,而成此症。古法主內服清熱飲(如黃連、生地、木通、生甘草、連翹、蓮子、淡竹葉為引),水煎時時灌入口中。外吹涼心散(如青黛、硼砂、黃柏、黃連、人中白、風化硝、冰片)研極細末,摻入舌下有效。

〔真按〕重舌因心脾有熱,然脾之大絡出於舌下,有熱則氣血俱盛,重生一舌,此屬上焦實熱。內以黃連、生甘草、淡竹葉、牛蒡子、燈芯煎服。外用黑棗一個,去核留肉,貫入青礬一錢,紙包煨熱,去棗不用,但以青礬二分調水,以筆塗數次即消。

白話文:

小孩舌頭底下靠近舌根的地方,腫起來的樣子像多長了一條舌頭,所以叫做「重舌」。這個症狀也是因為心臟和脾臟有熱氣造成的。古時候的方法主要是內服清熱的藥飲(像是黃連、生地、木通、生甘草、連翹、蓮子、淡竹葉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隨時給小孩喝。另外,還會外用涼心散(像是青黛、硼砂、黃柏、黃連、人中白、風化硝、冰片這些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敷在舌頭底下,這樣做很有效。

(真正要說明的是)重舌是因為心臟和脾臟有熱,而且脾臟的一條大絡脈延伸到舌頭底下,有熱氣就會導致氣血旺盛,因而長出像另一條舌頭的東西,這屬於上焦實熱的狀況。內服可以用黃連、生甘草、淡竹葉、牛蒡子、燈芯這些藥材煎煮後服用。外用則可以用一個黑棗,去掉棗核留下棗肉,在棗肉裡塞入一錢的青礬,用紙包起來煨熱,然後把棗丟掉不用,只用青礬取二分調水,用筆沾取塗抹數次就會消腫。

3. 附例

小兒舌腫,但以梅花冰片點之,或用蓖麻油蘸紙作燃,燒煙燻之,隨即消縮。

小兒舌中出血不止,但用烏賊骨、蒲黃各等分。為細末,敷舌上愈。

小兒舌頭潰爛,飲食難進,先用吳茱萸研末,好醋調敷兩腳心,對時一換。再用人中白、兒茶、青黛、硼砂、薄荷、玄明粉、馬庇勃、冰片,共研極細,摻之立效。

小兒舌硬生衣,但用真犀牛黃、硃砂、元精石,共研細末,頻塗舌尖即愈。

小兒舌生紅泡,此證與咽喉不同,但用蛇床子一兩,罐內燒煙,吸入喉中自消。

白話文:

小孩子的舌頭腫起來,可以用梅花冰片點在腫脹處,或是用蓖麻油浸濕紙,點燃後用煙燻,腫脹就會消退。

小孩子的舌頭中間出血不止,可以用烏賊骨和蒲黃各取等量,磨成細粉,敷在舌頭上就會好。

小孩子的舌頭潰爛,吃東西很困難,先用吳茱萸磨成粉末,用好醋調和後敷在兩腳腳心,每兩個小時換一次。再用人中白、兒茶、青黛、硼砂、薄荷、玄明粉、馬勃、冰片,一起磨成極細的粉末,摻在潰爛處,馬上見效。

小孩子的舌頭僵硬、長出像薄膜的東西,可以用真正的犀牛黃、硃砂、元精石,一起磨成細粉,頻繁塗在舌尖上就會好。

小孩子的舌頭長出紅色水泡,這種情況跟喉嚨的毛病不同,可以用蛇床子一兩,放在罐子裡燒產生煙,讓小孩子吸入喉嚨,水泡就會自己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