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守真

《兒科萃精》~ 卷三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1)

1. 口臭

小兒口中時出臭味,此因虛熱,或因心氣不足所致。古法主茴香煮羹,或生食,或用鹽梅時時含之,均效。

白話文:

兒童口中常有臭味,這是由於虛熱或心氣不足所引起的。古法用茴香煮湯,或生食,或用鹽和梅子經常含在嘴裡,都有效。

〔真按〕小兒口臭難聞,本有醋調密陀僧嗽口一法,施之小兒,則不適用。細審果繫心氣不足,但用益智仁三錢,甘草三分,煎濃湯服之。如屬虛熱,則用麥冬、生地、茵陳、枳殼、甘草,煎服甚效。

白話文:

真實的經驗是:小孩子的口臭很難聞,原本是使用醋調密陀僧漱口的方法,可是用在小孩身上卻不適用。細心觀察後發現,原因的確是心氣不足,但只要使用益智仁三錢、甘草三分,煎成濃湯服下就行了。如果屬於虛熱證,則使用麥冬、生地、茵陳、枳殼、甘草,煎服下來就會很有效。

2. 口瘡

小兒滿口生瘡,皆因胎稟本厚,養育過溫,心脾積熱,熏蒸於上,而成口瘡。古法主沆瀣丹(如川芎大黃黃芩黃柏黑牽牛、薄荷葉滑石檳榔枳殼連翹赤芍,煉蜜為丸),開水化服,外用活地雞擂水搽瘡上,地雞即桶蟲,人家磚下有之。

白話文:

小孩子的嘴巴裡常常長滿了皰瘡,都是因為母親懷胎時體質本就強壯,又加上養育孩子過於溫暖,導致孩子的心臟和脾臟積熱,熱氣上攻,於是口腔就起了皰瘡。古代的醫療方法,主要是用沆瀣丹(成分包括川芎、大黃、黃芩、黃柏、黑牽牛、薄荷葉、滑石、檳榔、枳殼、連翹、赤芍,並加入煉製的蜂蜜,將這些藥材煉製成藥丸),用滾水沖服。另外,也可以用活地雞搗碎後,加入水擦抹在皰瘡上來治療。活地雞就是指一種叫做桶蟲的昆蟲,常常在人家的磚塊底下找到。

〔真按〕口瘡內服之藥,但用天冬、麥冬、玄參三味各等分。外吹之藥,但用燈草灰、大冰片薄荷葉、生石膏各等分。或以陳白螺螄殼燒灰,和兒茶少許為末,吹患處,均無不效。

白話文:

〔真按〕治療口腔潰瘍的內服藥,只要使用天冬、麥冬、玄參三種藥材,各等分即可。治療口腔潰瘍的外用藥,只要使用燈草灰、大冰片、薄荷葉、生石膏各等分即可。或者使用陳年白色螺絲殼燒成灰,加入少許兒茶研磨成粉末,吹在患處,都能有效治療。

3. 口糜

小兒滿口潰爛,乃膀胱移於小腸,上迫而生口糜。古法主導赤散五苓散合用,以導赤能去小腸之熱,五苓能去膀胱之熱,必合用乃效。

白話文:

小兒嘴裡滿是潰爛,是膀胱的熱邪轉移到小腸,向上侵犯而引起口腔糜爛。古法主要用導赤散和五苓散合用,以導赤散能清小腸的熱,五苓散能清膀胱的熱,必須同時使用纔有效果。

〔真按〕口糜多因久病失治,不能概以實熱括之。如果屬熱,內可服導赤五苓兩散,外則用薄荷青黛黃柏人中白、兒茶、冰片、寒熱灰、經霜西瓜皮,共為末,吹患處可愈。然亦有因肝脾之氣不足,虛火泛上無制,則宜用理中湯收其浮游之火,外以上桂心末吹之,方能有效。寒熱之界,毫釐千里,是不可以不辨。

白話文:

〔真按〕口瘡多因久病失治,不能一概以實熱概括。如果屬於熱證,內服導赤五苓兩散,外用薄荷、青黛、黃柏、人中白、兒茶、冰片、寒熱灰、經霜西瓜皮,共研成末,敷於患處即可治癒。然而也有因為肝脾之氣不足,虛火泛上無制,則宜用理中湯收其浮游之火,外用桂心末敷之,纔有效。寒熱之界限,差別極大,因此不能不辨別清楚。

4. 口齶生瘡

小兒口內上齶,腫起如蘆籜鹽水狀者,名曰懸瘡。古法主以棉纏長銀針留鋒刺之,瀉去青黃赤汁,刺後以鹽湯拭口,再以一字散(如硃砂硼砂、龍腦、朴硝,共研細末),用蜜調少許。鵝翎蘸搽口內。

白話文:

在小孩子的嘴巴內部上顎,腫起像是蘆筍套筒或是鹽漬水潰爛的狀態,這就是懸瘡。古時候的療法是使用纏繞長銀針的棉花,在膿腫的頂端刺破,把裡面的黃紅色濃汁釋放出來,接著用鹽水擦拭口內,再用一字散(像硃砂、硼砂、龍腦、朴硝一起研磨成細粉末),混合少量的蜂蜜。最後用鵝毛蘸上藥膏擦拭於患處。

〔真按〕懸瘡生口上齶,形如紫葡萄,舌難伸縮,口難閉合,鼻內出血,時作寒熱,亦可不用針刺。但內服通草黃連甘草、燈芯,煎服。外用食鹽、燒紅枯礬各等分,研細末,以牙筷頭蘸藥點口三五次自消。

白話文:

〔真正的治療方法〕懸瘡長在口腔上顎,外形像是紫色的葡萄,舌頭難以伸縮,嘴巴難以閉合,鼻孔出血,時常出現寒熱,也可以不用針灸治療。只要內服通草、黃連、甘草、燈芯,煎煮後服用。外用鹽與燒到紅色的乾礬,等份研磨成細末,用牙籤頭沾藥點於瘡口三到五次,就會自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