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守真

《兒科萃精》~ 卷三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0)

1. 唇腫

小兒唇中忽見腫大,此係脾熱所致。古法用生蒲黃、川連、冰片,共為細末,麻油調敷有效。

〔真按〕上下唇若赤腫,外敷蒲黃等藥,固有效驗。但若腫黑痛癢難忍者,宜用舊有方孔之大銅錢同樣大者四個,於石上磨豬油時常擦之。至或破爛流水者,則宜改用銅青、宮粉、明礬、頂上梅花冰片、黃連、麝香,共研細末,破處則用乾摻,干處則和豬油搽之尤效。

白話文:

小孩的嘴唇突然腫大,這是因為脾胃有熱引起的。古時候的方法是用生的蒲黃、黃連、冰片,一起磨成細末,用麻油調勻後敷在腫脹處,會有效果。

【補充說明】如果上下嘴唇紅腫,外敷蒲黃等藥的確有效。但如果腫脹發黑、疼痛難忍而且發癢,應該用四個舊的、有方孔的大銅錢,在石頭上磨,並經常擦上豬油。如果嘴唇已經破皮流膿水,就應該改用銅青、宮粉、明礬、頂上梅花冰片、黃連、麝香,一起磨成細末,破皮處用乾粉敷,乾燥處則用豬油調和後塗抹,效果會更好。

2. 唇疔

小兒唇邊忽生紅白顆粒,此即生疔。症見頭痛寒熱痛癢,亦有麻木不知痛癢者。古法先看大腿彎中,如有紫筋,以銀針刺出血。外用生雞冠血點於唇上,或用活蝦蟆破開,取肝貼之,或用生蜆去殼搗爛敷之,均效。

〔真按〕唇疔多至頭痛心悶神昏,趕緊施治,遲則不救。內以紫花地丁、金銀花、白果、桔梗、生甘草、知母,煎服。外用蛔蟲搗爛敷之,如無蛔蟲,以焙五穀蟲一錢,研末,白礬三分,蟾酥三分,再以燒酒溶化調勻,敷疔上,少頃疔即破流毒水而愈。

白話文:

小孩的嘴唇邊突然長出紅白色的顆粒,這就是長疔。症狀會出現頭痛、發冷發熱、疼痛發癢,也有麻木感覺不到疼痛的。古時候的方法是先看大腿內側彎曲的地方,如果有紫色筋絡,就用銀針刺出血。外用新鮮的雞冠血點在嘴唇上,或者用活的癩蛤蟆剖開,取出肝臟貼在上面,或者用生的蜆去掉殼搗爛敷在上面,都有效果。

[註解] 唇疔嚴重的話會導致頭痛、心悶、神志不清,要趕快治療,晚了就救不回來。內服藥可以用紫花地丁、金銀花、白果、桔梗、生甘草、知母,加水煎服。外用藥可以用蛔蟲搗爛敷在上面,如果沒有蛔蟲,可以用焙乾的五穀蟲一錢,磨成粉末,加上白礬三分、蟾酥三分,再用燒酒溶解調勻,敷在疔上面,過一會兒疔就會破裂流出毒液而痊癒。

3. 附例

小兒唇瘡,無論破與未破,皆系脾蘊熱毒而發。但用瓦松,生薑汁搗融,入鹽少許敷之,或用藍靛葉取汁洗之,均效。

小兒唇緊,初起即不能飲食,宜急治之。但用新白布作卷,如酒杯大,燒燃放刀口上,俟刀口汁出,取汁搽之,日搽十餘次,並以青布燒灰沖酒服之,過夜即愈。

小兒唇乾血出,只用生桃仁搗爛,調豬油敷之。若干燥已極,紅腫難堪,時以舌餂口水滋潤,尚恐不及者,則以松毛煮豆腐約半日之久,取豆腐貼之,日換數次有效。

小兒唇忽翻突,形如豬嘴,此名唇菌,乃心脾熱毒所致,非急救不可。須覓活地龍(又名蚯蚓、曲鱔)十條,搗爛,吳茱萸二錢研末,加灰面少許,醋調敷兩腳心,用布捆住,半日一換;內服唇疔湯劑(見上)。以愈為度。

白話文:

小孩嘴唇長瘡,無論破掉或沒破,都是因為脾胃積熱毒引起的。可以用瓦松和生薑汁一起搗爛,加一點鹽敷在患處,或是用藍靛葉取汁清洗,都有效。

小孩嘴唇緊閉,剛開始就不能吃東西,要趕快治療。可以用新的白布捲成酒杯大小,點燃後放在刀口上,等刀口流出汁液,取汁塗抹患處,一天塗十幾次,並用青布燒成灰沖酒服用,過一夜就會好。

小孩嘴唇乾燥出血,只要用生的桃仁搗爛,調和豬油敷在患處。如果乾燥到極點,紅腫難以忍受,要隨時用舌頭舔口水滋潤,還怕來不及的話,就用松毛煮豆腐約半天的時間,取出豆腐貼在患處,一天換幾次有效。

小孩嘴唇突然翻翹突出,形狀像豬嘴,這叫做唇菌,是心脾熱毒引起的,必須馬上急救。要找十條活蚯蚓,搗爛,加上吳茱萸二錢研成末,再加一點灰麵,用醋調和敷在兩個腳心,用布包住,半天換一次;內服唇疔湯劑(見上)。以痊癒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