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守真

《兒科萃精》~ 卷三 (8)

回本書目錄

卷三 (8)

1. 鼻淵

小兒流涕腥臭,此膽移熱於腦,名曰鼻淵,又名腦崩。古法用辛夷散(如辛夷仁、蒼耳子、香白芷、薄荷、黃連,共曬乾為末),蔥湯調下。

白話文:

小兒鼻涕流出有腥臭味,這是膽臟的熱病跑到大腦去了,名叫「鼻淵」,又叫做「腦崩」。古方的治療方法是用辛夷散藥方(辛夷仁、蒼耳子、香白芷、薄荷、黃連,一起曬乾成粉末),用蔥湯調下服用。

鼻淵經久不愈,則名控腦砂。古法用紫貝子、俗名南蛇牙齒,粵人名狗尾螺。以二三枚火煅醋焠為末,紙包放地上去火毒,以絲瓜藤煎湯調藥空心服。

白話文:

鼻涕倒流長期治不好,就稱之為鼻淵阻腦砂。

古法用紫貝子,俗名南蛇牙齒,廣東人稱呼為狗尾螺。

用兩三枚紫貝子火煅醋淬磨成粉,用紙包起來埋到土裏去火毒,然後用絲瓜藤煮的湯來服用,空腹服用。

〔真按〕鼻淵雖由膽熱移腦,其實兼受風寒凝鬱火邪而成。但用鮮鵝兒不食草,一名地胡椒,塞鼻,立刻應效。或用老刀豆,文火焙乾為末,每次酒服三錢,重者不過三服即愈。

白話文:

〔真按〕鼻子疼痛流鼻涕雖然是膽火上移到腦部引起的,但實際上是兼受了風寒凝鬱火邪而形成的。只要用沒有吃過草的新鮮鵝不食草,又名地胡椒,塞進鼻子立刻就能見效。或者用老刀豆,用文火炒乾研成粉末,每次用酒送服三錢,嚴重的病患最多服三次就能痊癒。

若控腦砂,則淋瀝腥穢不止,腦亦時痛,或眩暈,必有蟲蝕,且濾兒體已虛。仍用鮮草塞鼻數次,兼服益氣補中湯劑,方能痊愈。

白話文:

如果患了鼻子流膿涕的疾病,就會有腥臭鼻涕不止,還會時常頭痛,或暈眩,這一定是腦部有蟲蛀蝕,而且身體已經虛弱了。仍然用新鮮草藥塞住鼻子數次,同時服用補氣益中湯劑,才能痊癒。

2. 鼻衄

小兒五歲積熱,一時血隨氣行,得熱妄動,溢出於鼻,名曰鼻衄。古法主加減地黃湯(如生地、黃芩、黑梔、赤芍、白茅根),水煎溫服。外用吹鼻散〔如炒黑梔仁、亂油發(等分),煅存性,共為末〕,以些微吹鼻中即止。

白話文:

小孩五歲時體內積熱,一時血隨氣血流動,因熱而妄動,溢出於鼻子,被稱為鼻衄。

古方主方為加減地黃湯(如生地、黃芩、黑梔、赤芍、白茅根),水煎後溫服。

外用吹鼻散(如炒黑梔仁、亂油發(等分),煅存性,共為末〕,以少量吹入鼻中,即可止血。

〔真按〕鼻血不止,輕者先用燈芯浸水塞鼻,內以麥冬、生地等分,煎服足已。若積熱過重,止而復衄者,則用生荷葉、生艾葉、柏子仁、山萸肉、丹皮、生地、蓮肉、山藥、澤瀉,水煎服。外以炒黑梔、百草霜、煅龍骨、京墨、牡蠣、血餘灰,吹鼻即止。如用茅花水蘸濕蘸藥,搽入鼻孔更妙。

白話文:

如果鼻子出血不止,病情較輕,可以先用燈芯浸水塞住鼻子,內服麥冬和生地等分煎服,即可痊癒。若積熱過多,止血後又繼續出血的,可以使用生荷葉、生艾葉、柏子仁、山萸肉、丹皮、生地、蓮肉、山藥、澤瀉,水煎服。外部可以使用炒黑的梔子、百草霜、煅龍骨、京墨、牡蠣、血餘灰,吹入鼻子即可止血。如果用茅花水浸濕藥物,塗入鼻孔,效果會更好。

3. 鼻塞

小兒因風寒外感,肺氣壅閉而鼻塞,古法主川芎丸(如川芎、細辛、藁本、白芷、炙甘草、梅花片、當門子、光杏仁,煉蜜為丸,如龍眼核大),每服一丸,燈芯湯化下。

白話文:

小孩因為風寒侵襲身體,肺氣淤積而鼻塞,古法以川芎丸為主(如川芎、細辛、藁本、白芷、炙甘草、梅花片、當門子、光杏仁,煉製成蜜丸,大小與龍眼核一樣),每次服用一丸,用燈芯湯化開後服用。

〔真按〕小兒肺氣不通,鼻竅遂閉,除風寒外感外,亦有因乳母夜臥,不知迴避鼻中出氣,吹兒顱門,或因洗浴未避風寒,致兒鼻塞。不必服藥,輕者只用蔥白搗爛,捏一小丸,貼兒天庭心(在兩眉之間),即通鼻竅。如仍未通,再以細辛、附子、通草,同研末,蜜調棉裹,納兒鼻中,須臾即通。

白話文:

[註解] 醫生曾叮囑:小兒肺氣不通,鼻孔就會阻塞,除了因風寒感冒之外,還有可能是因為乳母夜裡睡覺時,不知道要避免呼吸到孩子的鼻孔,從而吹到孩子的頭頂;或者是在洗澡時沒有避開風寒,導致孩子鼻子堵塞。不必服藥,如果是輕微的,只用蔥白搗碎,捏成一小丸,敷在孩子的“天庭”(在兩眉之間),就能通鼻竅。如果還不通,可以再用細辛、附子、通草研成末,用蜜調成棉花球,塞入孩子的鼻孔中,片刻就能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