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守真

《兒科萃精》~ 卷三 (7)

回本書目錄

卷三 (7)

1. 耳膿

小兒有因腎經氣實,其熱上衝於耳遂使津液壅而為膿,或為清汁。亦有因沐浴水入耳中灌為膿者。古法主內服蔓荊子散(如蔓荊子、粉乾葛、赤芍、前胡、桑白皮、木通、生地、白芍、赤苓、升麻、甘草,燈芯為引),外用龍骨散(如煅龍骨、明白礬、真鉛丹、胭脂胚、當門子,共為末),先以棉展干耳內膿,將藥吹耳即愈。

〔真按〕小兒耳內悶腫出膿,必先驗其膿色:耳疳則出黑色臭膿;震耳則出青膿;纏耳則出白膿,停耳則出黃膿。

以上四症,俱由胃濕與肝火相兼而成。但以野菊花、馬兜鈴、通草,煎服。是以清肺瀉肝。外用煅龍骨、炒五倍子、乳香、枯礬、血餘炭,各等分,共研細末,吹之即干。

若耳內有蟲,膿血不止,則用雞蛋一個,豬肝五錢,俱用香油炒,再以黑芝麻一兩,炒研共搗融,微火烘暖,攤綢上貼耳外,血蟲出盡即干。

惟風耳則出紅膿。

此偏於肝經血熱。宜內服四物湯加丹皮、石菖蒲。耳內有膿先絞淨,再以桑螵蛸五分,燒存性,和麝香五釐,研末摻入,其效如神。

白話文:

小孩子會有因為腎經氣太旺盛,導致熱氣往上衝到耳朵,使得耳朵裡的液體積聚變成膿,或是清澈的汁液。也有是因為洗澡時水跑進耳朵裡,灌進去而變成膿的。古代的方法主要用內服蔓荊子散(成分包含蔓荊子、粉葛、赤芍、前胡、桑白皮、木通、生地、白芍、赤茯苓、升麻、甘草,用燈心草當藥引),外用龍骨散(成分包含煅燒過的龍骨、明礬、鉛丹、胭脂胚、當門子,一起磨成粉),先用棉花把耳朵裡的膿擦乾,然後把藥粉吹進耳朵裡就會好。

(註解)小孩子耳朵裡悶悶腫腫又流膿,一定要先看膿的顏色:如果是耳朵長了瘡,流出來的是黑色臭膿;如果是震傷耳朵,流出來的是青色膿;如果是纏耳朵,流出來的是白色膿;如果是停耳朵,流出來的是黃色膿。

以上這四種情況,都是因為胃濕和肝火同時產生。可以用野菊花、馬兜鈴、通草,一起煎煮服用。這樣可以清肺瀉肝。外用煅燒過的龍骨、炒過的五倍子、乳香、枯礬、血餘炭,各取等量,一起磨成細粉,吹進耳朵裡就會乾。

如果耳朵裡有蟲,膿血一直流不止,就用一顆雞蛋和五錢豬肝,都用香油炒過,再加入一兩炒過的黑芝麻,一起搗爛,用小火加熱,攤在綢布上貼在耳朵外面,把蟲子都逼出來,血流乾了就會好了。

只有風耳會流出紅色膿液。

這是因為肝經血熱的關係。應該內服四物湯,再加丹皮、石菖蒲。耳朵裡的膿先擠乾淨,再把桑螵蛸五分燒成灰,和五釐麝香一起磨成粉,摻進耳朵裡,效果非常好。

2. 附例

小兒耳中出血,但用五色龍骨煅研細末,吹入耳中即止。

小兒耳旁赤腫,皆屬熱毒,若不急治,必成大癰。內服柴胡、連翹、龍膽草、甘草,以瀉膽火。外以綠豆粉不拘多少,以老醋調成膏敷腫處,干則易之,而腫易消。

小兒耳珠前後生瘡,浸淫不愈,名月蝕瘡。皆用外治之法,但用黃柏、枯礬、滑石、龍骨、海螵蛸,各等分,共為末。瘡濕則用干捻,瘡干則用豬油調塗,剋日可愈。

白話文:

小孩耳朵裡面出血,只要用五色龍骨燒過後磨成細粉,吹進耳朵裡就能止血。

小孩耳朵旁邊紅腫,都是因為熱毒引起的,如果不趕快治療,一定會變成大癰。內服藥方可用柴胡、連翹、龍膽草、甘草,來瀉掉膽火。外敷則用綠豆粉,不論多少,用老醋調成糊狀敷在紅腫的地方,乾了就換新的,腫脹很快就會消退。

小孩耳朵珠子前後長瘡,並且擴散難以痊癒,叫做月蝕瘡。都用外敷的方法治療,只要用黃柏、枯礬、滑石、龍骨、海螵蛸,各取等份,一起磨成粉末。如果瘡濕就用乾粉直接塗抹,如果瘡乾了就用豬油調成糊狀塗抹,很快就能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