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守真

《兒科萃精》~ 卷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

1. 切周歲脈

小兒一歲有病,則當切脈,但部位甚小,只以一指診之,而寸、關、尺三部。胥在其中。切脈法分別詳列於下。

一息者,人之一呼一吸也。至者,脈之至數也。一息六至,為和平之脈,則曰無病。

浮脈者,輕取皮膚之上,故曰浮。其病在表,主外感風寒。

沉脈者,重按筋骨之間,故曰沉。其病在裡,主內傷飲食。

數脈七至或八至,主病在六腑,屬陽也。

遲脈四至或五至,主病在五臟,屬陰也。

滑脈如珠,往來流利,病主痰盛。

澀脈滯澀,往來艱難,病主血少。

芤脈者中取無力,病主失血。

微脈者,按之微細,若有若無,病主怯弱之證。

洪脈者,來時雖盛,去時無力,病主火熱。

促脈者,數而時止,病主驚癇。

結脈者,緩而時止,病主積聚。

緊脈者,左右如轉索之象,沉緊病主腹痛。浮緊病主感寒。

弦脈者,端直如張弓弦,病主停飲。

浮中沉三部無力,為虛,虛為不足。

浮中沉三部有力,為實,實為有餘。

洪緊者,痘疹欲發也。

大小不勻者,中惡之證也。

一息三至,是虛寒之極。九至十至,乃火熱太甚。若一息只一至二至,或十一至十二至者,皆不治之症。

浮散無根又沉,及浮取之不應指,皆難治之脈。

小兒診脈,不過如此。凡病之陰、陽、表、里、虛、實。仍當合望聞問三者。參考而得病情矣。

2. 勘病狀

發熱無汗,是病之邪在表也。內熱便硬,是病之邪在裡也。晝煩熱而夜安靜,是陽旺於陽分,其病在陽。夜煩熱而晝安靜,是陽陷於陰分,其病在陰。喜冷惡熱,皆屬陽病,故為熱也。喜熱惡冷,皆屬陰病,故為寒也。

白話文:

  • 發高燒但是沒有流汗,是疾病的邪氣在表皮。說到高燒的話,大便也硬邦邦的,是疾病的邪氣入侵到身體裡面了。

  • 白天煩躁發熱晚上安靜,是屬於陽氣旺盛,疾病在陽分,即表證。

  • 晚上煩躁發熱白天安靜,是屬於陽氣陷落到陰分,疾病在陰分,即裡證。

  • 喜歡寒冷討厭炎熱,都是屬於陽性之病,所以才為熱。

  • 喜歡炎熱討厭寒冷,都是屬於陰性之病,所以才為寒。

胃壯者能食,胃弱者不能食。胃乾燥者口渴,胃濕盛者口不渴。

大便稠黏,穢氣難聞者,是內有滯熱,病從熱化也。

小便清白不赤,為虛寒,病從寒化也。

耳梢冷,尻骨冷,四肢發冷,此痘疹欲發之候。如單指梢發冷者,此驚癇將作之徵。肚腹熱悶主內熱,手足厥冷主中寒。

白話文:

  • 耳朵的耳梢感覺冷,屁股的尾椎骨感到冷,四肢發冷,這是痘疹將要發作的徵兆。

  • 如果只有手指尖端感到冷,這是驚癇即將發作的徵兆。

  • 腹部悶熱表示內部有熱,手腳冰冷則表示臟腑內有寒氣。

小兒無故皺眉曲腰啼者,主內因腹痛,又當按其或軟或硬,若喜按者為虛,不喜按者為實。

兩耳常常發熱者,主外因風熱。

3. 解顱

解顱者,謂頭縫開解而顱不合也。此由先天腎氣不足之故。腎主骨髓,而腦為髓海,腎氣不足,則腦髓不足,故顱為之開解也。古法用六味地黃丸(如熟地、山萸、山藥、丹皮、茯苓澤瀉)或用加味八物湯(如參、朮、苓、草、芎、歸、芍、地,加酒炒芩、連),煎服。外用天南星,微炮為末,醋調塗緋帛,貼於頭上。

白話文:

所謂「解顱」,是指頭骨縫隙打開而頭蓋骨不能閉合。這是由於先天腎氣不足造成的。腎主骨髓,而腦為髓海,腎氣不足,則腦髓不足,因此頭蓋骨就會縫隙打開而不能閉合。

古法治療解顱,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如熟地、山萸、山藥、丹皮、茯苓、澤瀉)或加味八物湯(如參、朮、苓、草、芎、歸、芍、地,加酒炒芩、連)進行煎服。

在外用方面,可以使用天南星,稍微炮製後研磨成粉末,用醋調和後塗抹在緋帛上,貼在頭上。

炙手頻熨。或用乾薑細辛、桂心,研末,和生薑汁塗之。以合為度。

白話文:

當覺得手部感到寒冷時,可以經常進行熨燙。也可以使用乾薑、細辛、桂心研成粉末,然後和生薑汁混合塗抹在手部。以手部感到溫暖為止。

〔真按〕腦不滿而顱不合,中陷而角四起,如古錢之形,兒無腦髓,猶樹無根,不過千日則成廢人。此兒長必少笑,宜於千日內急治之,暑月可服六味地黃丸,冬天則宜服補天大造丸,以人參黃耆白朮、棗仁、當歸、山藥、茯苓、枸杞、熟地、再加龜鹿二膠,熬膏服之。外以柏子仁防風、南星,研末,醋調攤紅紬上,看顱門大小剪貼。

白話文:

【翻譯】

〔真按〕腦部發育不完全,頭蓋骨不能閉合,中間凹陷而四角隆起,像古錢幣的形狀,這個孩子沒有腦髓,就像樹木沒有根一樣,活不過一千天就會成為廢人。這個孩子長大後一定很少笑,應該在出生後一千天內緊急治療。夏天可以服用六味地黃丸,冬天則適合服用補天大造丸,以人參、黃耆、白朮、棗仁、當歸、山藥、茯苓、枸杞、熟地,再加入龜鹿二膠,熬成膏狀服用。外用柏子仁、防風、南星,研磨成粉末,用醋調和,塗抹在紅綢上,然後根據顱門的大小剪裁貼上。

干則用熱醋潤濕,或用茵陳、車前子百合,為末,以烏牛乳汁調塗足心及頭縫開處,一日一換。更有一法,只用頭巾裹護,服湯劑不敷外藥,俟氣血漸充。自無不合矣。

白話文:

如果皮膚乾裂,可以用熱醋潤濕,或者把茵陳、車前子、百合研磨成粉末,用烏牛乳汁調和塗抹在腳底和頭縫開的地方,每天更換一次。還有一種方法,只需要用頭巾包裹保護,服用湯劑而不敷外藥,等待氣血逐漸充足。這個方法一定會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