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守真

《兒科萃精》~ 卷二 (10)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0)

1. 初生螳螂子

新產月內,小兒兩腮腫硬,不乳不啼,名螳螂子,又名痄腮,此症少遲片刻,腫延喉鼻,則不可救,然亦最忌割治,古法用麝香硃砂螺螄、用搗如泥,敷囟門上,待其自干自落,切勿剝去,若極重者,將銀針微刺患處出血,以好陳墨磨塗立愈。

白話文:

產後一個月內,嬰兒兩頰腫脹堅硬,不哭也不吃,這叫螳螂子,又叫腮腺炎。這種疾病如果耽誤片刻,腫脹蔓延到喉嚨和鼻子,就無法挽救了,但是最忌諱割治。古法是用麝香、硃砂、螺螄搗成泥,敷在囟門上,等它自己乾了自然脫落,切勿剝去。如果病情極其嚴重,可以用銀針輕輕刺破患處出血,用上好的陳墨磨成墨汁塗抹,立即可愈。

〔真按〕歷代諸書,並無割治,吳俗盛行此風,亟宜改良,不必用銀針刺血,宜速以真正八寶京墨磨濃汁頻搽患處,最妙。若以麝朱螺螄搗敷囟門上,恐因拔毒而傷元氣,苟一時難覓京墨,即用青橄欖核以好醋磨汁頻搽亦佳。

白話文:

(真按)歷代醫書中,沒有割治的記載,吳地的民間習俗盛行這種療法,應該儘快改進,不必用銀針刺血,應該趕快用純正的八寶京墨磨濃汁,頻繁地塗抹患處,效果最好。如果用麝香、硃砂、螺螄搗碎敷在囟門上,恐怕拔毒會傷及元氣,如果一時難以找到京墨,也可以用青橄欖核加好醋磨汁,頻繁地塗抹,效果也很好。

2. 初生猢猻疳

小兒初生,從肛門或陰囊邊,紅暈長起,漸至遍身潰爛,即不可救,此兒受父母命門相火之毒而發,名猢猻疳,切忌洗浴,古法用牛黃琥珀、花乳石、濂珠、川具、乳香冰片綠豆粉、人中黃、燈草灰,研末,開水調服。

白話文:

小兒出生後,從肛門或陰囊旁邊,長出紅色的斑點,逐漸擴散至全身潰爛,那就無法挽救了。這個病是嬰兒受到父母命門相火之毒而發病,叫做「猢猻疳」。切記不可洗澡。古方是用牛黃、琥珀、花乳石、濂珠、川椒、乳香、冰片、綠豆粉、人中黃、燈草灰研成末,用開水調服。

〔真按〕此症先用敷藥,以生石膏、大梅片、白蠟、赤石脂滑石青黛,共研極細末,以哺胎雞蛋調敷患處,倘疳濕,即以藥末乾摻之,俱可。然後再以生甘草煎湯,兌入金銀花露,野薔薇露,燉溫徐徐送之。若毒過重者,略加真西黃末、真西珀末、燈芯灰各少許,調湯緩服為安。

白話文:

(註解)這種疾病首先使用敷藥,用生石膏、大梅片、白蠟、赤石脂、滑石、青黛,一起研成極細的末,用孵化過的雞蛋調和敷在患處,如果患處有濕氣,就用藥末直接乾敷,都可以。然後再用生甘草煎湯,兌入金銀花露、野薔薇露,溫熱後慢慢地服用。如果毒性過重的人,稍微加入一點真西黃末、真西珀末、燈芯灰,調和湯藥慢慢服用即可。

3. 初生陰囊過大

小兒新生,陰囊甚大,名曰胎疝,日後長成,恐變水疝,古法俟兒過滿月後,遇端午日午時,以腳盆盛熱水,安於中堂,隨抱小兒將陰囊放水內一浸,再將小兒在於中門檻上中間一擱,其陰囊上之水,印痕於檻,將艾火在檻上濕印處燒三次,其囊逐漸收小,其效如神。

白話文:

新生兒陰囊腫大,稱為胎疝。如果不及時治療,日後可能會演變成水疝。傳統的中醫方法是等孩子滿月後,在端午節正午時分,用腳盆盛滿熱水,放在客廳中央。然後,抱起孩子,將他的陰囊浸入水中。接著,把孩子放在中門檻的正中央,讓陰囊上的水印在門檻上。最後,用艾火在門檻上濕印處燒三次。如此一來,孩子的陰囊會逐漸縮小,效果非常神奇。

〔真按〕此法固甚簡便,不能盡信,但用石蟹磨好醋常常擦之,以收小為度。

4. 初生陰囊縮入腹

兒初生六七日後,陰囊忽然收縮入腹,啼哭不止者,此受寒所致,古法用硫磺吳茱萸,為末,和大蒜調塗臍下,仍以蛇床子微炒布包熨臍即下。

白話文:

新生兒出生六七天後,陰囊突然收縮進入腹部,哭鬧不止,這是受寒引起的。古法是用硫磺、吳茱萸研成粉末,與大蒜調勻後塗在臍下,再用炒過的蛇牀子裝在布袋裡熨燙臍部,陰囊即可下降。

〔真按〕硫磺大毒,不宜輕用,但以吳茱萸、小茴香,共研細末,和大蒜同搗如泥,俟不冷不熱時,貼於臍下,以軟帛束之,外再以熱水袋熨之,至陰囊垂下而止。

白話文:

硫磺毒性很大,不能輕易使用。但是,用吳茱萸、小茴香一起研磨成細末,然後和大蒜一起搗成泥。等它不冷不熱的時候,敷在肚臍下面,用柔軟的布條綁好,外面再用熱水袋熱敷,直到陰囊下垂就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