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萃精》~ 卷二 (8)
卷二 (8)
1. 初生臍風
臍為百風總竅,五臟寒門,小兒之根蒂也,兒在胎時,口鼻未通,呼吸惟臍間真息,隨母之呼吸為呼吸,其下地呱呱一聲,氣通口鼻,而胎元之一息,不復為用,遂寄於臍內一寸三分,中虛一穴,名曰神闕,穴近三陰,喜溫惡涼,喜干惡濕,惟不知慎重,致水濕風冷之氣,入於臍中,兒必腹脹臍腫,吮乳口松,或多啼不乳,此臍風將作之候也,古法用驅風散(如蘇葉、防風、陳皮、厚朴、枳殼、木香、殭蠶、鉤藤鉤,引用生薑等味)。
〔真按〕散風消導,未免太過。
若寒邪深入,已成臍風,古法又分別所兼之形證治之。
(甲)肚腹脹硬,大便不通者,風兼實也,主黑白散(方見肛門內合)。
〔真按〕嬰兒未下臍糞為實,不宜重攻,大傷元氣。
(乙)面青肢冷,二便不實者,風兼虛也,主理中湯(方見不乳)。
〔真按〕以參朮補虛,未免呆滯。
(丙)痰涎湧盛,氣高喘急者,風兼痰也,主辰砂殭蠶散(方見撮口)。
〔真按〕以此散調敷唇口,不得已可用少許,但不宜多。
(丁)身體壯熱,面赤口乾者,風兼熱也,主龍膽湯(方見撮口)。
〔真按〕此方過涼,蜣螂尤不宜用。
(戊)面青嘔吐,曲腰多啼者,風兼寒也,主益脾散(如茯苓、人參、草果、木香、炙甘草、陳皮、厚朴、紫蘇子各等分,每服一錢,薑棗湯調服)。
〔真按〕此方有補、有滲、兼疏散,甚難。
(己)撮口唇青,抽搐不止者,風兼驚也,主撮風散(方見撮口)。
〔真按〕此方蜈蚣、蠍尾、麝香等味,萬不宜試。
若臍邊青腫,爪甲均黑,口噤不開,是為內抽,不治。臍風見於一臘者(即七日)血脈未凝,病已中臟,不治。百日內見此證,手足蜷者亦不治。
說明:臍風惡候,有內外二因。
外因:臍有濕氣,客風乘虛而入,內傷於腎。腎傳肝,肝傳心,心傳脾,脾傳肺,蘊蓄其毒,發為臍風。
面赤啼叫者心病,手足抽搐者肝病,唇青口撮者,痰涎壅盛者脾病,牙關緊急者腎病,啼哭不止者肺病。
五臟之症,略見一二者,猶可治,全見者不治。
內因:稟父母真陽不足,必發於六七日之間,病在於五臟,故不可治。
〔真按〕此症先以簡便之法行之。
(一)兒兩乳內有小核,宜輕緩常常搓之,以化為度。
(二)兒齒齦上有小白點泡,以溫水蘸青布,或絲棉裹指,輕輕擦破,此法出在臟經,切勿藐視。
(三)吸吮兒之前後心、手足心、臍下七處。
外敷用黃柏末、釜下墨、亂髮灰各等分,研勻乾摻之,或以油調敷之。若腫硬如盤,前散再加麝香少許敷之可痊。
至隨證分別內服湯劑,有風而兼虛、實、寒、熱、痰、驚,所兼何症或幾症,非臨時詳辨,不敢率擬。
再古法有用全身燈火,按穴灸之,使兒徒受痛苦,於病無益,萬勿輕試。
白話文:
初生嬰兒的臍帶,是所有風邪侵入的總關口,也是五臟的寒冷之門,更是小兒的根本所在。嬰兒在母親肚子裡時,口鼻還沒開通,呼吸全靠臍帶的真氣,跟著母親的呼吸一起呼吸。等到呱呱墜地,口鼻通氣了,原本靠臍帶呼吸的方式也就不再使用了,這股氣就寄存在肚臍內一寸三分的地方,中間有個空洞,叫做「神闕穴」。這個穴位靠近三陰經脈,喜歡溫暖乾燥,討厭寒冷潮濕。如果沒有小心保護,讓水濕、風寒之氣侵入肚臍,嬰兒就會肚子脹、肚臍腫,吸奶無力,或是哭鬧不喝奶,這就是臍風快要發作的徵兆。古時候的方法會用驅風散(像是蘇葉、防風、陳皮、厚朴、枳殼、木香、殭蠶、鉤藤,搭配生薑等藥材)來治療。
(真按:這種散風消導的方法,未免太過強烈了。)
如果寒邪深入,已經變成臍風,古代的方法還會依照不同的兼症來治療:
(甲)肚子脹硬、大便不通,是風邪兼有實證,用黑白散來治療。(方子在肛門內合篇)
(真按:嬰兒還沒排出胎便,是實證,不應該用強烈的攻下藥,會大傷元氣。)
(乙)臉色發青、四肢冰冷、大小便不順暢,是風邪兼有虛證,用理中湯來治療。(方子在不乳篇)
(真按:用人參、白朮來補虛,未免過於呆滯。)
(丙)痰液很多、氣喘急促,是風邪兼有痰證,用辰砂殭蠶散來治療。(方子在撮口篇)
(真按:這種散劑用來調敷在嘴唇,不得已可以用一點點,但不宜多用。)
(丁)身體發熱、臉色發紅、口乾舌燥,是風邪兼有熱證,用龍膽湯來治療。(方子在撮口篇)
(真按:這個方子太過寒涼,尤其是蜣螂更不適合使用。)
(戊)臉色發青、嘔吐、身體彎曲、哭鬧不停,是風邪兼有寒證,用益脾散來治療。(像是茯苓、人參、草果、木香、炙甘草、陳皮、厚朴、紫蘇子,每種藥材的份量一樣,每次服用一錢,用薑棗湯送服。)
(真按:這個方子有補、有滲、兼有疏散,實在是太難了。)
(己)嘴唇緊縮發青、抽搐不止,是風邪兼有驚證,用撮風散來治療。(方子在撮口篇)
(真按:這個方子裡有蜈蚣、蠍尾、麝香等藥材,千萬不能嘗試。)
如果肚臍周圍出現青腫、指甲發黑、嘴巴緊閉無法張開,這是內抽,無法治療。臍風如果在出生七天內出現(稱為「一臘」),表示血脈還沒凝固,病邪已經侵入內臟,無法治療。如果在出生一百天內出現這種症狀,而且手腳蜷曲,也無法治療。
說明:臍風的發病原因,可以分為內外兩種因素:
外因:肚臍有濕氣,風邪趁虛而入,傷及腎臟。腎臟會把病邪傳給肝臟,肝臟再傳給心臟,心臟傳給脾臟,脾臟再傳給肺臟,這些病邪累積成毒素,最後就會發成臍風。
臉色發紅、哭鬧不停是心臟有病;手腳抽搐是肝臟有病;嘴唇發青、嘴巴緊縮、痰液很多是脾臟有病;牙關緊閉是腎臟有病;哭鬧不止是肺臟有病。
如果五臟的病症只出現一兩種,還可以治療,如果全部都出現,就無法治療了。
內因:是因為父母的先天陽氣不足,通常會在出生六七天的時候發病,而且病邪在五臟,所以無法治療。
(真按:這種情況應該先用簡單的方法來處理。)
(一)如果嬰兒的兩個乳房內有小硬塊,應該輕輕地搓揉,以軟化為度。
(二)如果嬰兒的牙齦上有小白點,可以用溫水沾濕青布或絲棉,包住手指輕輕擦破,這個方法跟內臟經脈有關,千萬不要輕視。
(三)吸吮嬰兒的前後心、手足心、肚臍下七處。
外敷的藥可以用黃柏粉、鍋底灰、亂髮灰,三種藥材等份磨成粉,乾敷在肚臍上,也可以用油調和後塗抹。如果腫脹得像盤子一樣,可以再加入少許麝香塗抹,就可以痊癒。
至於內服的藥方,要依照病情的變化來調整,臍風可能兼有虛、實、寒、熱、痰、驚,要詳細分辨是兼有哪幾種症狀,才敢對症下藥。
另外,古代的方法還會用全身燈火,按穴位燒灼,讓嬰兒白白受苦,對病情沒有幫助,千萬不要輕易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