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萃精》~ 卷八 (11)
卷八 (11)
1. 附:外治九法
外治疏表法:
小兒發熱,不拘風寒食積,時行痘疹,法以蔥一握搗爛取汁,少加麻油和勻,指蘸蔥油,摩運兒之五心頭面項背諸處,略疏微汗,不傷正氣。
外治清理法:
白話文:
小孩發燒,不限於外感風寒或飲食積滯,流行性痘疹,方法是用一把蔥搗碎取汁,加入少許麻油攪拌均勻,手指蘸蔥油,塗抹小孩的五心、頭面、項背等處。稍微出點汗,不傷及正氣。
小兒感邪入里,或乳食停滯,內成鬱熱,法以雞蛋清淨麻油各等分,再入雄黃細末一錢,攪勻,以婦女亂髮一團,蘸染清油,由胸口輕拍至臍輸為止。寒天用火烘暖,須拍半時之久,仍以亂髮敷於胸口,以帛扎一炷香取下,能退諸熱。
外治解煩法:
白話文:
小兒身體虛弱,被邪氣入侵體內,或因乳食停留在體內而產生熱氣,應使用雞蛋清和麻油各半,再加入一錢雄黃粉,攪拌均勻。將婦女的亂髮紮成一團,沾上清油,從胸口輕拍到肚臍為止。在寒冷的天氣,可用火烤熱,大約需要拍打半個時辰。之後將亂髮敷在胸口,用布條綁好,點燃一根香後即可取下。此方法可退熱。
小兒寒熱及麻疹毒甚熱極,法用水粉一匙,以雞子清調勻,略塗兒之胃口,及兩掌心,更以釀酒小曲十餘枚,研爛,熱酒和作二餅,貼兩足心,少頃熱散四肢,自不煩擾。
外治開閉法:
白話文:
當小孩發燒、怕冷,或是感染麻疹,熱到極點的時候,可以使用一匙水粉,用雞蛋清調勻,略微塗抹在孩子的肚子和兩個手掌心;另外,將十多個釀酒用的酒麴研磨成碎末,用熱酒攪拌做成兩個餅,貼在雙腳腳底,不久之後,熱氣就會散佈到四肢,自然就不會煩躁不安了。
小兒昏沉不醒,藥不能入,蓋因痰塞其脾之大絡,截其陰陽升降之隧道,法以鮮菖蒲、生艾葉、生薑、生蔥各一握。搗如泥,以麻油好醋同前四味,炒熱布包,從頭頂背胸四肢乘熱而下熨之,其痰一豁,倏然而醒。
外治引痰法:
白話文:
小孩昏迷不醒,藥物無法吞食,其原因是痰阻塞脾臟的大絡,阻隔陰陽升降的通道。方法是取新鮮菖蒲、生艾葉、生薑、生蔥,各一握,搗碎成泥,和麻油、好醋這四味一起,炒熱後用布包覆,從頭頂、後背、胸前、四肢乘著熱順著方向熨貼,患童的痰就會立刻去除,瞬間醒來。
小兒痰嗽上氣喘急,引而下行,法以生白礬一兩,研細,少入麵粉,以好醋和作二小餅,貼兩足心,用布包三小時,其痰自下。
外治暖痰法:
白話文:
小孩子患有痰液積聚,伴有咳嗽、氣喘和呼吸急促的情況,病情向胸腹下面發展,治療時考慮採用白色的生礬一兩,碾磨成細末,加入少量麵粉,用優質醋和麵加入,做成兩個小餅狀,貼在兩隻腳掌心上,用布包好三小時,痰液會自動消退。
小兒胸有寒疾,不時昏絕,醒則吐綠色寒痰,法用生附子一枚,生薑一兩,同搗爛,炒熱布包,熨背心及胸前,仍以薑附共捻成一餅,貼於胃口,良久,其痰自開。
外治納氣法:
白話文:
兒童患有胸中有寒症,經常昏迷不醒,清醒時會吐出綠色的寒痰。治療方法是使用生附子一枚,生薑一兩,一起搗爛,炒熱後用布包起來,敷在背心和胸前。再將生薑和附子混捏成餅狀,貼在胃部,過一陣子,寒痰就會自行消散。
小兒虛脫大證,真氣浮散,不得歸元,法以吳茱萸五分,胡椒七粒,五倍子一錢,研極細末,酒和作餅,封肚臍以帶系之,其氣自順。
外治通脈法:
白話文:
如果小兒體虛氣脫,真氣渙散,不能歸入原處,治療方法是:取吳茱萸五分,胡椒七粒,五倍子一錢,研成極細的粉末,用酒和好做成餅狀,敷在肚臍上,用帶子固定好,這樣,元氣就會自行順暢了。
小兒忽然手足厥冷,或因表邪閉其經絡,或因風痰阻其營衛,又或大病之後,陽不布散於四肢,法用生薑一塊,煨熱搗爛,略入麻油調勻,以指蘸薑油往下摩兒手足,以通經絡,俟其熱稍回即止,不必太過。
白話文:
如果小孩突然手腳冰涼,可能是因為外邪閉塞了經絡,或者風痰阻礙了營衛,也可能是因為大病之後,陽氣不能佈散到四肢。可以使用生薑一塊,煨熱搗爛,稍微加入麻油調勻,用手指蘸取生薑油從上往下按摩小孩的手腳,以疏通經絡。等小孩的手腳漸漸變暖就可以停止,不要按摩過度。
外治定痛法:
小兒胸中飽悶,腹中疼痛,法以食鹽炒極熱,布包,向胸腹從上熨下,冷則再炒再熨,以痛定而止。
附:解誤服藥法:
白話文:
外治定痛法:
如果小孩子感到胸部脹悶,腹部疼痛,可以用炒得非常熱的食鹽,用布包裹起來,從上到下在胸腹部進行熨燙。當食鹽冷卻後,再重新加熱繼續熨燙,直到疼痛緩解為止。
附:解誤服藥法:
小兒誤服反藥,或煩躁不安,或吐或瀉不止,欲解其誤服之藥,法用黑豆一杯,生甘草三錢,煎濃湯服之可解。如無黑豆,綠豆亦可用。
白話文:
如果小兒服用了錯誤的藥物,導致出現煩躁不安、嘔吐或腹瀉不止的情況,想要解掉誤服的藥物,可以採用以下方法:
-
使用黑豆一杯,生甘草三錢,煎煮濃湯服用,可以幫助解毒。
-
如果沒有黑豆,也可以使用綠豆代替,同樣煎煮濃湯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