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守真

《兒科萃精》~ 卷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二 (6)

1. 初生肛門內合

小兒初生,肛門內合,有二原因,一因熱毒太甚,壅結肛門,古法用內服黑白散(如半生半炒黑牽牛、白牽牛、生大黃檳榔陳皮、生甘草等味)研末以溫蜜湯調化,外用蘇合香丸(如蘇合香油、安息香丁香木香檀香沉香蓽茇香附訶子、烏犀、硃砂、熏陸香、片腦、麝香等味為丸作棗核狀),納入孔中,二因脂膜遮瞞,無隙可通,古法先以金玉簪透之,刺破脂膜,再以蘇合香丸照前法導之。

〔真按〕熱毒壅結,斷不宜用黑白散,以損薄脆之腸胃,但以生甘草末加黃連末少許,煎湯服之,已足清熱潤腸。至糞門有一膜,名悶臍生,薄者以手微拍之,則膜破可通,厚者以金玉簪輕刺之,套以油紙捻,不使再合,即使穀道無孔,治法也不外是。

白話文:

〔真按〕熱毒壅積,絕不適合用黑白散,因為它會損害脆弱的腸胃,只需用生甘草末加上少許黃連末,煎湯服用,就能清熱潤腸。至於肛門有一層膜,叫做「悶臍生」,薄的可以用手輕輕拍打,膜就會破裂而通暢;厚的可以用金玉簪輕輕刺破,再套上油紙捻,防止再次癒合,即使穀道不通,治療方法也就這樣了。

2. 初生噤口

小兒噤口之證,失治多致不救,其候舌上生瘡,如粟米狀,吮乳不得,啼聲不出,因胎熱所致也,古用清熱疏利之法,主龍膽湯(如柴胡黃芩、生甘草、鉤藤鉤、赤芍、煨大黃龍膽草檳榔桔梗、赤苓,引用棗肉等味)。若肚腹脹硬,二便不通者,主紫霜丸(方見二便不通)。

白話文:

小兒不肯開口說話的病症,如果治療不當,很容易導致死亡。症狀是舌頭上生瘡,像粟米一樣,無法吮吸乳汁,啼哭不出聲,這是因為胎熱引起的。古代中醫使用的方法是清熱疏利法,主要藥物是龍膽湯(如柴胡、黃芩、生甘草、鉤藤鉤、赤芍、煨大黃、龍膽草、檳榔、桔梗、赤苓,煮沸中加入棗肉等)。如果肚子脹硬,大小便不通暢的,主要藥物是紫霜丸(方見大小便不通)。

又有一種口吐白沫,牙關緊急者,此胎熱內結,復為風邪外襲,主秘方擦牙散(如生南星、龍腦、二味,共研極細末,用指蘸合生薑汁,放大牙根擦之,立開,如不開者,其藥設法吹入小兒鼻內,立時即刻開關),次服辰砂全蠍散(如辰砂、全蠍硼砂、龍腦、麝香五味研極細末,以乳母唾調抹口唇里及牙齦上,證退),再以勻氣散(方見不乳)調和脾胃。

白話文:

還有一種症狀是口吐白沫,牙關緊閉,這是胎熱內結,又被風邪外襲所致,可用祕方擦牙散來治療(生南星、龍腦各兩味,研成極細的粉末,用手指蘸著生薑汁,塗在牙根上,立刻就能打開牙關。如果還打不開,就把藥粉想辦法吹入嬰兒的鼻腔中,立馬就能打開牙關),然後服用辰砂全蠍散(辰砂、全蠍、硼砂、龍腦、麝香各五味,研成極細的粉末,用乳母的唾液調和,塗在口脣裡面和牙齦上,症狀就能消除),再用勻氣散(方見不乳)來調和脾胃。

〔真按〕噤口系熱毒流於心脾,胎中久蘊,故生後遂發於口舌之間,一名鵝口瘡,倘治之稍遲,必口舌糜爛,難於痊愈,急宜清熱瀉脾,但用金釵石斛黃連、生地、赤苓、燈芯五味各少許煎服,外用枯白礬硃砂馬牙硝,研末,名保命散,以冷開水調塗舌與口角上,白退自安。

白話文:

〔醫者按〕口腔潰瘍是由於體內的熱毒流向心臟和脾臟,在子宮裡積聚很久,因此出生後這種熱毒便在口腔之間爆發出來,叫做鵝口瘡,如果治療得稍微晚一點,必定會導致口腔潰爛,難以痊癒。要趕緊清熱瀉脾,只需要用金釵石斛、黃連、生地、赤苓、燈芯這五味藥,各取少許煎服,外用枯白礬、硃砂、馬牙硝,研磨成細末,叫做保命散,用冷開水調和後塗抹在舌頭和嘴角上,白色的潰瘍消退後自然就會安然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