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守真

《兒科萃精》~ 卷八 (9)

回本書目錄

卷八 (9)

1. 盤腸氣痛

凡盤腸氣痛,皆由寒邪所搏,肝腎居下,故痛則曲腰。古法主白豆蔻散(如白豆蔻、砂仁、青皮、陳皮、炙甘草、香附米、蓬莪朮各等分,共為末,每服一錢),紫蘇煎湯調下。

白話文:

凡是盤腸氣痛的人,都是由於寒邪所引起的,因為肝腎在下半身,所以疼痛的時候,會彎腰屈背。古方以白豆蔻散為治療方法(如白豆蔻、砂仁、青皮、陳皮、炙甘草、香附米、蓬莪朮各等分,共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紫蘇湯調下服用。

外用熨臍法(如淡豆豉、生薑各二錢。蔥白五莖,食鹽一兩,同炒熟,置臍上熨之)。

白話文:

外用熨臍法(如淡豆豉、生薑各二錢(約6公克)。蔥白五根,食鹽一兩(約37.5公克),一起炒熟,放在肚臍上熨敷)。

〔真按〕小兒盤腸氣,皆因胎氣鬱結,壅塞營衛,五臟六腑無一舒暢,其氣不能升降。阻礙腸胃之間,抵心而痛。其聲轆轆,如貓吐惡,乾啼口開,手足皆冷,宜疏氣調中,方用杭青皮五分,廣陳皮一錢,白蔻仁五分,淡乾薑五分,炙甘草五分,引用佛手片八分。

白話文:

根據真按的說法,小兒盤腸氣都是因為胎兒體內鬱積的氣滯凝結,導致營衛之氣阻滯不通暢,讓五臟六腑都受到影響,無法正常運行。因此,孩子的氣機就無法正常升降,阻礙在腸胃之間,往上抵住心臟而引起疼痛。這種疼痛的聲音像貓咪在吐毛球一樣,並且會乾啼張著嘴不能說話,手腳也都是冰冷的。所以,需要使用疏通氣滯、調和中氣的藥方來治療。這個藥方包括五分的杭青皮、一錢的廣陳皮、五分的白蔻仁、五分的淡乾薑、五分的炙甘草,以及八分的佛手片。

2. 痞塊

小兒腹中痞塊,或生寒熱,或時作痛,古法主挨痞丸(如醋赭石、小青皮、蓬莪朮、南木香、青化桂、巴豆霜、大黃,共為細末,醋煮麵糊為丸),蘿蔔子大,每服五丸,淡薑湯送下。

白話文:

小孩子的肚子裡有硬塊,有時候會肚子痛發熱,古法用挨痞丸(由醋赭石、小青皮、蓬莪朮、南木香、青化桂、巴豆霜、大黃等藥材磨成細末,用醋煮好的麵糊做成丸子)治療。藥丸的大小要像蘿蔔籽一樣大,每次服五粒藥丸,用淡薑湯送服。

〔真按〕小兒痞塊,但用大紅棗八兩,皮硝五錢,同煮以水乾為度,曬乾,每日食此棗,徐徐服之,其痞自消。

白話文:

(真按):小兒患有痞積塊,只要使用大紅棗八兩、皮硝五錢,一起煮至水乾為止,曬乾後,每天服用此棗,慢慢的服用,痞積就會自然消除。

3. 蟲症

小兒腹內有蟲,口饞好甜,喜食泥土茶葉木炭之類。古法主檳榔丸以攻之(如小檳榔一兩,南木香五錢,鶴蝨子五錢,光貫眾五錢,廣錫灰五錢,陳漆渣二錢,燒灰,正輕粉二錢,白雷丸二錢,巴豆霜二錢,以漆楂灰同眾藥研為細末,醋煮麵糊為丸)。麻子大,每服二十丸,五更苦楝皮煎湯下。

白話文:

小孩子的肚子裡有寄生蟲,嘴巴總是想吃甜的東西,喜歡吃泥土、茶葉、木炭之類的東西。古時候的方法是用檳榔丸來攻打寄生蟲(比如小檳榔一兩,南木香五錢,鶴蝨子五錢,光貫眾五錢,廣錫灰五錢,陳漆渣二錢,燒灰,正輕粉二錢,白雷丸二錢,巴豆霜二錢,用漆楂灰和所有藥物研磨成細末,用醋煮麵糊做成丸子)。麻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二十丸,在五更天用苦楝皮煎湯服用。

〔真按〕小兒腸有濕熱,宜用苦寒引導小腸。方以苦楝皮、北秦皮、槐角子、胡粉、黃柏、牡蠣各等分,豬肚腸一隻,漂淨煮丸,量兒大小與之。

白話文:

真實的註解:小兒腸胃有濕熱,應該用苦寒藥物引導小腸。藥方的成分有苦楝皮、北秦皮、槐角子、胡粉、黃柏、牡蠣各等份,豬肚腸一隻。把豬肚腸洗乾淨,煮成藥丸,依照孩子的年齡大小來服用。

蟲下後,以黃連、神麯、木香、檳榔、肉豆蔻、使君子、麥芽各等分為丸,調補其脾。

白話文:

中醫治療蟲下後,會使用黃連、神曲、木香、檳榔、肉豆蔻、使君子、麥芽等中藥,以等量比例製成丸劑,用於調理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