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萃精》~ 卷八 (7)
卷八 (7)
1. 食痛
小兒因飲食不節,積滯不化所致。故食入即痛,其候喜飲涼水,惡食腹滿,吐酸便秘,古法主小承氣湯以下之〔如大黃、枳實(麩炒),厚朴(姜炒),引用生薑〕。
若下後仍痛者,古法主香砂平胃散以消導之〔如蒼朮、陳皮、厚朴、炙甘草、縮砂、香附(醋炒)、南山楂、炒神麯、炒麥芽、炒枳殼、炒白芍,引用生薑〕。
〔真按〕小兒因傷食而腹痛,只要消食兼微下之為得。方用川厚朴八分,山楂炭錢半,五穀蟲一錢,範志曲一錢,炒麥芽一錢,廣陳皮錢半,炒枳殼一錢,玄明粉一錢,炙甘草五分,引用生薑二薄片。
白話文:
小孩因為飲食沒有節制,導致食物積聚在腸胃,無法消化而引起的腹痛。所以,吃東西後就感到疼痛,症狀是喜歡喝涼水,討厭吃東西,肚子脹滿,會吐酸水,大便不順暢。古代的治療方法主要使用小承氣湯來幫助排泄(藥材包含大黃、麩炒過的枳實、薑炒過的厚朴,並用生薑引導藥效)。
如果排泄後仍然疼痛,古代的治療方法主要使用香砂平胃散來幫助消化(藥材包含蒼朮、陳皮、厚朴、炙甘草、縮砂、醋炒過的香附、南山楂、炒過的麥芽和神麯、炒枳殼、炒白芍,並用生薑引導藥效)。
(真正的重點是)小孩因為吃太多東西而腹痛,只要幫助消化並稍微通便就可以解決問題。處方可以用川厚朴八分、山楂炭一錢半、五穀蟲一錢、範志曲一錢、炒麥芽一錢、廣陳皮一錢半、炒枳殼一錢、玄明粉一錢、炙甘草五分,並用兩薄片生薑引導藥效。
2. 寒痛
小兒因中氣虛弱,復為風冷所乘,則脾經受寒,故不時腹痛。現證尿白,爪甲白,面多青,喜飲熱,或腹滿下痢,古法主理中湯(方見不乳)。若四肢厥冷,則加附子。
〔真按〕小兒因氣弱受寒而腹痛,用參尚須斟酌,必先去寒止痛,再為調補氣分,尤臻穩妥。方用北乾薑一錢,煨木香八分,廣陳皮錢半,炙甘草五分,姜炒厚朴八分,引用生薑一片,俟痛止,再以五味異功散加乾薑為引,調補其脾。
白話文:
小孩因為身體中氣虛弱,又受到風寒侵襲,導致脾經受寒,所以會時常肚子痛。現在看到的症狀是尿液顏色偏白、指甲蒼白、臉色發青,喜歡喝熱的,或者肚子脹滿、拉肚子。古時候的醫治方法主要使用理中湯(藥方在《不乳》這本書中)。如果四肢冰冷,就加入附子。
(編者按)小孩因為氣虛受寒而肚子痛,使用人參還需要仔細考慮,必須先去除寒氣、止住疼痛,再調理補養身體的氣,這樣會更加穩妥。藥方可以用北乾薑一錢、煨木香八分、廣陳皮錢半、炙甘草五分、薑炒厚朴八分,加上生薑一片作藥引。等到疼痛停止後,再使用五味異功散,並加入乾薑作藥引,來調理補養脾胃。
3. 蟲痛
小兒因腹中蟲動不安,故作痛。其候面色乍赤、乍青、乍白,其痛時作時止,時吐清水。切不可妄用攻下,古法主錢氏安蟲散〔如炒胡粉、鶴蝨、枯白礬、川楝子(去皮核)各二錢五分。共為細末〕。每服一匙,大者五分,米飲調下,痛時服。痛久不愈者,古法主加減理中湯(方見蟲吐)。
〔真按〕小兒因腹中積化為蟲,蟲動則腹痛,發則腫聚一塊。其蟲為蛔蟲,長至一尺,則貫胃傷心,禍不旋踵。當蟲痛時,但少與花椒湯服之,其蟲聞椒則伏,痛亦立止。
若欲除蟲,則宜用化蟲丸,方用蕪荑、雷丸各二錢,檳榔、木香、炒白朮、陳皮、神麯各錢半,雄黃三錢,使君子肉三錢,共為末,水為丸,如綠豆大,以米湯送下。量兒大小強弱與之。
蟲已下盡,復用異功散加山藥、芡實,以養脾,可免蟲類再生之患。
白話文:
小孩因為肚子裡有蟲在蠕動不安,所以會肚子痛。症狀是臉色一下紅、一下青、一下白,疼痛時有時無,有時會吐出清水。千萬不能隨便用瀉藥,古時候的方法是用錢氏安蟲散(成分是炒胡粉、鶴蝨、枯白礬、川楝子去皮核各二錢五分,一起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匙,大一點的孩子服用五分,用米湯調服,在疼痛發作時服用。如果疼痛很久都沒好,古時候的方法是用加減理中湯(藥方在「蟲吐」篇提到)。
(真的按語)小孩因為肚子裡積聚的東西變成蟲,蟲在蠕動就會肚子痛,發作時肚子會腫脹成一塊。這種蟲是蛔蟲,如果長到一尺長,就會穿過胃而傷害心臟,很快就會有大禍。當肚子痛時,只要稍微給小孩服用花椒湯,蟲聞到花椒就會安靜下來,疼痛也會立刻停止。
如果要除蟲,就應該用化蟲丸,藥方是蕪荑、雷丸各二錢,檳榔、木香、炒白朮、陳皮、神麯各一錢半,雄黃三錢,使君子肉三錢,一起磨成粉末,用水做成丸子,像綠豆一樣大,用米湯送服。依照小孩的體型大小和體質強弱來調整劑量。
蟲都排出後,再用異功散加上山藥、芡實來調養脾胃,就可以避免蟲類再次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