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要略》~ 第四章·痧痘論治 (10)

回本書目錄

第四章·痧痘論治 (10)

1. 第二節·痧證分類

附方

(一)保元加減湯,治痘家虛者,及行漿疹子,灌膿後不結痂(通常痘疹及水痘白㾦之類,不可用)。

炙黃耆(三錢),人參(三錢),炙甘草(一錢),肉桂(五分),當歸(二錢),白朮(二錢)

猶有餘毒者,加連翹、綠豆,宜升者加升麻,宜利氣者加陳皮,宜收者加白芍。

(二)化斑湯,治毒留肺胃。

人參,甘草,知母,石膏,桔梗,連翹,升麻,竹葉,牛蒡,地骨皮

一方有玄參、犀角、粳米,無桔梗、連翹、升麻、竹葉、牛蒡、地骨皮、人參,體實去人參,熱甚加鮮生地、犀角。

(三)消風散,治脾熱風濕,癮疹凍疹。

茯苓,蟬衣,川芎,殭蠶,人參,藿香,防風,荊芥,甘草

清水煎服。

(四)調中散,治風疹。

藿香,枳實,砂仁,甘草,蒼朮,茯苓,陳皮,青皮,半夏,厚朴

清水煎服。

(五)苦參湯,治痱疹。水煎作洗湯,臨洗入豬膽汁四五個。

苦參,菖蒲

(六)鵝黃散,外用。治痱疹,作粉撲用。

綠豆粉,滑石,黃柏,輕粉

白話文:

(一)保元加減湯,適用於痘疹患者體虛,以及在出疹子、灌膿後無法結痂的情況(一般痘疹和水痘等類型的疾病,不可以使用此方)。

藥材組成:炙黃耆(三錢)、人參(三錢)、炙甘草(一錢)、肉桂(五分)、當歸(二錢)、白朮(二錢)

如果還有殘留毒素,可以加入連翹和綠豆。需要提升藥性的,可以加入升麻;需要理氣的,可以加入陳皮;需要收斂的,可以加入白芍。

(二)化斑湯,適用於毒邪滯留在肺胃的情況。

藥材組成:人參、甘草、知母、石膏、桔梗、連翹、升麻、竹葉、牛蒡、地骨皮

另一個藥方有玄參、犀角、粳米,沒有桔梗、連翹、升麻、竹葉、牛蒡、地骨皮和人參;如果體質強壯,可以去掉人參;如果熱象很嚴重,可以加入鮮生地和犀角。

(三)消風散,適用於脾胃有熱、又兼有風濕,引起的蕁麻疹和凍瘡。

藥材組成:茯苓、蟬衣、川芎、殭蠶、人參、藿香、防風、荊芥、甘草

用水煎煮後服用。

(四)調中散,適用於風疹。

藥材組成:藿香、枳實、砂仁、甘草、蒼朮、茯苓、陳皮、青皮、半夏、厚朴

用水煎煮後服用。

(五)苦參湯,適用於痱子。用水煎煮後當作洗澡水,洗澡時加入四到五個豬膽汁。

藥材組成:苦參、菖蒲

(六)鵝黃散,外用,適用於痱子,當作粉撲使用。

藥材組成:綠豆粉、滑石、黃柏、輕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