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世榮

《活幼心書》~ 卷上·決證詩賦 (4)

回本書目錄

卷上·決證詩賦 (4)

1. 痞似結胸

證同前證應無痛,病在陰經下早虛,邪毒結留心下滿,此名痞氣膈中居。

2. 壞證傷寒

此病初傳不識機,致令汗下失其宜,邪乘虛入傷榮衛,知犯何經急療之。

3. 赤白痢

小兒下痢細尋推,不獨成於積所為,冷熱數般雖各異,寬腸調胃在明醫。

4. 五色痢

痢成五色豈堪聞,日久傳來神氣昏,干痛煩啼為最苦,更防兒小命難存。

5. 風痢

風毒乘脾黃褐色,看來其痢與驚同,但聞不臭斯為異,獨瀉脾經自有功。

6. 腫證

古今議腫是脾虛,大抵多從濕熱為,十種根因各調治,詳分補瀉在臨機。

7. 五疳

五疳五臟五般看,治法詳推事不難,若見面黃肌肉瘦,齒焦發豎即為疳。

8. 走馬疳

傷寒熱毒上熏蒸,面色光浮氣喘生,口臭齒焦腮有穴,馬疳如此是真形。

9. 脫肛

肛門出露久難收,再感風傷事可憂,況自先傳脾胃弱,更詳冷熱易為廖。

10. 癇證

驚傳三搐後成癇,嚼沫牙關目上翻,明辨陰陽參色脈,不拘輕重總風痰。

11. 瘧證

夏傷於暑秋成瘧,間日連朝不少差,解表去邪須次第,再宜養胃固脾家。

12. 癖證

本因積久成頑結,男左女右居腹脅,俗云龜癆不須聽,化癖調脾自安帖。

13. 諸疝

諸疝元來各有名,蓋因寒濕氣侵成,治分芍藥烏梅散,勻氣金鈴與五苓。

白話文:

各種疝氣原本就有不同的名稱,都是因為寒濕之氣侵襲而形成。治療方法分別是使用芍藥烏梅散、勻氣金鈴散和五苓散。

14. 龜胸

無端唇口忽然紅,心肺因痰飲聚中,風熱乘之加喘急,形如覆掌號龜胸。

15. 驚丹

兒在胎時母受驚,驚傳邪熱子傷神,忽然赤片微微起,涼解肌膚始見寧。

16. 咳嗽

咳嗽雖然分冷熱,連聲因肺感風寒,眼浮痰盛喉中響,戲水多因汗未乾。

17. 齁䶎

孩兒齁䶎為啼時,食以酸鹹又乳之,或自肺經傷水濕,風痰結聚早為醫。

18. 瘡疹

毒停在胃布諸經,運氣變遷瘡疹生,面口唇紅兼嗽渴,腹疼中指冷分明。

19. 豆瘡傳變

黑陷瘡枯嗽失音,瀉兼渴甚吐無停,身涼食減多沉困,更有痰多命必傾。

20. 斑疹

斑證總言因胃熱,赤生黑死分明別,忽如錦片出肌膚,溫毒發時從兩脅。

21. 陰囊腫

厥陰少陰寒激搏,致令腫縮宜溫藥,光浮不痛作虛醫,赤腫須憑涼劑卻。

22. 驚癱鶴膝

風濕流傳骨節間,痛兼心悸是驚癱,若於腕脛多疼重,凝結成團鶴膝看。

23. 瘰癧

初發原於耳項旁,證輕多謂是無妨,因循作腫成膿後,穿破名為瘰癧瘡。

24. 五淋

淋病雖然分五盅,要明各類在詳看,曰膏曰冷同其證,血石均為熱一般。

25. 腹痛

大凡腹痛初非一,不特癥瘕與痃癖,分條析類證多端,看取論中最詳悉。

26. 丁奚

久積成疳因失治,肚高頸細變丁奚,更兼手足如筒樣,面白身黃汗不時。

27. 哺露

積傳疳後曰丁奚,哺露因而又得之,腹大青筋蟲滿肚,吐頻瀉數急調脾。

28. 口瘡

心脾胃熱蒸於上,舌白牙根肉腐傷,口角承漿分兩處,有瘡雖異治同方。

29. 諸瘡

滿頭及額生如癩,但用連床得安瘥,遍身糜潰更多煩,一抹金塗無不快。

白話文:

滿頭及額頭生了像癩瘡一樣的東西,但只要用連牀這味藥,便能痊癒;全身潰爛糜爛更加令人煩惱,用一抹金塗在患處,沒有不痊癒的。

30. 目疾

生下經旬目見紅,蓋因胎受熱兼風,涼肝心藥斯為妙,疝氣豆瘡宜別攻。

31. 丹毒

小兒氣弱肌膚薄,熱毒乘虛來發作,急須化毒與消風,毒散風消始安樂。

32. 重舌鵝口

孩兒胎受諸邪熱,熱壅三焦作重舌,或成鵝口證堪憂,用藥更須針刺裂。

33. 五軟

稟賦元虛髓不充,六淫之氣易來攻,頭兼手足身羸弱,此證名為五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