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世榮

《活幼心書》~ 卷下·信效方 (37)

回本書目錄

卷下·信效方 (37)

1. 沉香飲

治吐痢後,神昏卷怠,飲食減少,脾胃氣虛,水穀不化,或隨時直下,五心煩熱,盜汗常出,或聞食心惡。

白話文:

治療嘔吐和腹瀉後,患者會出現精神恍惚、倦怠無力、食慾減退的症狀。這是因為脾胃功能虛弱,食物無法正常消化吸收,有時還會直接排出體外。此外,患者還會感到手心腳心及胸口煩熱,經常在睡夢中盜汗,甚至對食物產生厭惡感。

沉香,丁香,南木香,藿香葉(四味各二錢半),陳皮(去白),白朮,半夏(同上制),白茯苓(去皮),肉豆蔻(五味各五錢),粉草(炙,三錢)

白話文:

沉香,丁香,南木香,藿香葉(各自二錢半),陳皮(去除白色內皮),白朮,半夏(與陳皮相同方式處理),白茯苓(去除外皮),肉豆蔻(以上五味各五錢),粉草(經過炙烤,三錢)

上除沉香、丁香、木香不過火,餘七味或曬或焙,仍同前三味研為細末,每服半錢至一錢,用紫蘇、木瓜煎湯,空心調服,棗湯亦好。

白話文:

把沉香、丁香、木香不需經過火,其餘七味藥材或曬或焙後,再和前面三種藥材一起研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到一錢,用紫蘇和木瓜煎湯,空腹調服,也可以用棗湯送服。

2. 拔毒飲

解風熱毒氣上攻頭項,浮腫作痛發驚,及治發斑。

天花粉(去粗皮,一兩),生乾地黃(淨洗),白芷,當歸(尾酒洗),桔梗(銼片,蜜水炒過),甘草(五味各半兩)

上件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無時溫服。

白話文:

天花粉(去掉粗糙的表皮,一兩),生鮮的乾地黃(清洗乾淨),白芷,當歸(用酒洗乾淨),桔梗(切片,用蜂蜜水炒過),甘草(甘草五味的各半兩)

3. 藿香飲

理虛化痰,及治脾胃不和,飲食少進,正氣除邪。

人參(去蘆),半夏(同上制),赤茯苓(去皮),甘草(炙,四味各一兩),蒼朮(同上制,二兩),陳皮(去白),藿香(去皮,二味各七錢半),厚朴(同上制,一兩半)

上件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二片,棗一枚,煎七分,空心溫服。或入燒鹽同煎。

白話文:

人參(去除根鬚),半夏(同上製法),赤茯苓(去除外皮),甘草(炙烤後,四味各一兩),蒼朮(同上製法,二兩),陳皮(去除白色內皮),藿香(去除外皮,二味各七錢半),厚朴(同上製法,一兩半)

4. 參蘇飲

解驚風煩悶,痰熱作搐,咳嗽氣逆,脾胃不和。

人參(去蘆),紫蘇(和梗),前胡(去蘆),乾葛,半夏(同上制),赤茯苓(去皮,六味各七錢半),枳殼(同上制),陳皮(去白),桔梗(銼炒),甘草(四味各五錢)

上件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三片,煎七分,無時溫服。

白話文:

人參(去蘆):去除蘆頭的人參。

紫蘇(和梗):紫蘇連同梗一起使用。

前胡(去蘆):去除蘆頭的前胡。

乾葛:曬乾的葛根。

半夏(同上制):半夏按照上面的方法處理。

赤茯苓(去皮,六味各七錢半):赤茯苓去皮,六味藥各七錢半。

枳殼(同上制):枳殼按照上面的方法處理。

陳皮(去白):陳皮去除白色的內皮。

桔梗(銼炒):桔梗切碎後炒至焦黃。

甘草(四味各五錢):甘草四種各五錢。

5. 紫草茸飲

和益脾胃,催張豆瘡,庶使易收,不致傳變。

紫草茸(無嫩茸,取近蘆半寸者代),人參(去蘆),黃耆(生用),當歸(酒洗去尾),白芍藥,甘草(六味各半兩)

白話文:

紫草的根,如果沒有嫩根,用接近土壤一寸半左右的根代替。人參(去掉鬚根),黃耆(生用),當歸(用酒洗淨,去掉根尾),白芍藥,甘草(這六味藥材各半兩)。

上件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糯米五十粒,煎七分,無時溫服。或入棗一枚,去核同煎。

白話文:

上述藥方是服用四錢的野葛根,配以一杯水、五十粒糯米,煎熬至七分熟後,不拘時間溫熱服用。也可以加入一顆棗子,去除棗核後一起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