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幼心書》~ 卷下·信效方 (36)
卷下·信效方 (36)
1. 化蟲飲
治化蟲毒在腹作痛。
檳榔,酸石榴根皮(淨洗焙乾,二味各一兩),紅丹(煅過),雷丸,貫眾(如雞頭者佳),使君子肉(薄切焙,四味各二錢半),甘草(炙),枳殼(同上制),大黃(三味各五錢)
白話文:
檳榔、酸石榴根皮(淨洗烘乾,二味各一兩)、紅丹(煅燒過)、雷丸、貫眾(如雞頭大小者佳)、使君子肉(薄切烘烤,四味各二錢半)、甘草(烘烤)、枳殼(同上製法)、大黃(三味各五錢)。
上為細末,用清油煎雞子一枚,如春餅樣,候冷抄藥末一錢於上攤勻,空心卷而食之,兒小者用糯米粉水煮糊丸,粟谷大,每服十五丸至三十丸,以淡豬肉汁空心下,雞肉汁亦好。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粉末,用清油煎一個雞蛋,像春餅一樣,等冷卻後,在上面撒上一錢藥末,均勻攤開,空腹捲起來吃。對於年紀小的兒童,可以用糯米粉水煮成糊狀,做成粟米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五丸到三十丸,以清淡的豬肉湯空腹服用,雞肉湯也可以。
2. 玄參飲
治瘰癧證,及頸上生惡核腫痛。
玄參,升麻(二味各五錢),川烏(炮裂去皮臍),草烏(炮裂去皮),當歸(酒洗),川芎,赤葛,生乾地黃,赤芍藥(七味各二錢半),甘草(三錢),大黃(半生半炮,四錢)
上件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二片,煎七分,無時溫服。
白話文:
玄參、升麻(各五錢),川烏(炮裂去皮臍)、草烏(炮裂去皮)、當歸(酒洗)、川芎、赤葛、生乾地黃、赤芍藥(各二錢半),甘草(三錢),大黃(半生半炮,四錢)。
3. 參香飲
治胃虛作吐,投諸藥不止。
人參(去蘆,一兩),沉香,丁香,藿香(和梗),南木香(四味各二錢半)
上件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渣臨入薑汁少許,作三次空心溫服。
白話文:
人參(去除根鬚,一兩),沉香、丁香、藿香(連同梗),南木香(這四種藥材各二錢半)。
4. 健脾飲
健脾養胃,理嘔吐,治瀉痢,及諸病後氣色虛弱,有痰噁心,腹中微痛,飲食減,精神慢,並宜投服。
白話文:
健脾養胃,可以治療嘔吐、腹瀉和痢疾等症狀,以及各種疾病後出現的面色蒼白、虛弱、有痰、噁心、腹部輕微疼痛、食慾不振和精神疲倦的情況,都適合服用。
厚朴(同上制,再熱炒入醇醋透,仍以慢火炒乾),人參(去蘆,二味各一兩),白茯苓(去皮),肉豆蔻,半夏(同上制),益智仁,淨香附(五味各二錢半),良薑(銼片,東壁土炒),訶子肉(二味各二錢),甘草(炙,五錢)
上件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二片,棗一枚,煎七分,空心溫服或無時。
白話文:
厚朴(像上面一樣處理,再加熱炒至加入醇醋融化,仍用慢火炒乾),人參(去除蘆根,兩味各一兩),白茯苓(去皮),肉豆蔻,半夏(像上面一樣處理),益智仁,淨香附(五味各二錢半),良薑(切片,東壁土炒),訶子肉(兩味各二錢),甘草(炙,五錢)
5. 五皮飲
主頭面四肢浮腫,時有微喘,飲食不進。
大腹皮(淨洗,焙乾),桑白皮(去粗皮銼炒),茯苓皮(淨去埃土),生薑皮(略洗焙乾),陳皮(去白,五味各一兩)
上件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無時溫服。此劑但多投自然作效,勿以見方不重藥為誤。
白話文:
大腹皮(清洗乾淨,烘焙乾燥),桑白皮(去除粗糙的皮,切碎並炒熟),茯苓皮(清洗乾淨,去除泥土),生薑皮(稍微清洗,烘焙乾燥),陳皮(去除白色的部分,五味各一兩)
6. 立效飲
主口內牙根舌上發瘡作痛,致語言飲食不便咽痛,茶清調下。
淨黃連(一兩),北細辛(去葉,二錢半),玄明粉(二錢)
白話文:
-
淨黃連(6克)
-
北細辛(去葉,1.5克)
-
玄明粉(1.2克)
上件細銼,或曬或焙為末,仍同玄明粉乳缽內杵勻,每用一字,乾點患處。或以一錢,新汲井水調塗瘡上。兒小者畏苦不肯點咽,用蜜水調抹爛處及舌上,令其自化。
白話文:
上面提到的九層塔細末,可以曬乾或焙乾研成細末,再與玄明粉一起放入乳缽中搗勻,每次用一點點,塗抹在患處。也可以用一錢的九層塔細末,用新鮮的井水調成糊狀,塗抹在瘡口上。如果孩子年紀小,怕苦不肯塗抹咽喉,可以使用蜂蜜水調勻,塗抹在咽喉的潰爛處和舌頭上,讓它自然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