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世榮

《活幼心書》~ 卷下·信效方 (35)

回本書目錄

卷下·信效方 (35)

1. 玉露飲

治頰赤咽乾,心煩躁,睡不穩,身熱頭痛,兼中暑發渴昏悶,小便不通,驚氣入腎,夢中咬牙,加金珠散、薄荷湯,空心溫服。

白話文:

治療臉頰發紅、咽喉乾燥、心煩意亂、睡不安穩、身體發熱、頭痛,外加中暑引起的口渴、暈悶、小便不通、驚嚇之氣進入腎臟、夢中咬牙等症狀,可以使用金珠散和薄荷湯一起治療。空腹時服用,水溫應為溫熱。

寒水石(中有細紋,以手可碎者是),石膏(潔白堅硬而有牆壁者是,二味各一兩重),甘草(三錢,曬乾,天陰火焙)

白話文:

寒水石(有細紋,用手可以捏碎的是),石膏(潔白堅硬,有結晶體的是,兩種各用二兩),甘草(用三錢,曬乾後在陰天用火焙烤)

上除前二味外,甘草銼曬或焙,同為細末,每服半錢至一錢,溫湯無時調服。或麥門冬熟水。

白話文:

除了前面兩種藥材之外,甘草切碎晾乾或烘烤,都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到一錢,用溫水不限時間調服。或用麥門冬煮熟的水送服。

2. 寬氣飲

主通利關節,除胸膈痞結,消痰逐水,進美飲食,及治蓄氣而成搐,傳變急慢驚風,氣逆不和,精神昏倦。

白話文:

主要功效是通暢關節,消除胸膈間的堵塞,幫助消除痰液和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促進食慾和消化,以及治療因氣滯引起的抽搐,處理急性和慢性驚風症狀,調理氣機不順和精神疲倦的問題。

枳殼(同上制),枳實(同上制二味各一兩),人參(去蘆),甘草(炙,二味各半兩)

白話文:

枳殼(按上述方法處理後使用),枳實(按上述方法處理後使用,兩者各用一兩),人參(去除蘆頭),甘草(烤後使用,兩者各用半兩)

上件銼焙為末,每服半錢至一錢,淨湯無時調服。驚風痰搐加薑汁、蔥湯同調,熱極者入寬熱飲,薄荷蜜湯調下,或麥門冬湯。

白話文:

上件藥磨成粉末,每次服藥半錢到一錢,用開水調服,不拘時間。如有驚風、抽搐的症狀,可以加薑汁、蔥湯一起調服。如果患者熱極,可以加入溫熱的飲料,如薄荷蜜湯一起服用,也可以用麥門冬湯調服。

3. 綠豆飲

解誤服熱劑,煩躁悶亂,或作吐或狂渴,宜先投之,次服對證藥劑。

綠豆粉(一兩),淨黃連,乾葛,甘草(三味各半兩)

白話文:

綠豆粉(一兩)、淨黃連、乾葛、甘草(三味各半兩)。

上除綠豆粉外,餘三味或曬或焙為末,入乳缽同綠豆粉杵勻,每服半錢至一錢,溫豉湯調服。

白話文:

除了綠豆粉,其餘三味藥材可以曬乾或是烘培後磨成粉,再放入乳缽中與綠豆粉一起搗勻,每次服用半錢到一錢,用溫豉湯調服。

4. 寬熱飲

主伏熱在裡,風痰壅滿,氣促昏悶,或脾胃停滯,日久飲食減少,面黃脈實,發熱無時,並宜可服。

白話文:

主要針對體內有潛伏的熱邪,風痰堵塞,呼吸急促且感到昏昏沈沈的情況,或者是脾胃功能停滯,長期下來導致食慾減退,面色發黃,脈象實大,發燒沒有固定時間,這些情況都適合服用。

枳殼(去瓤,一兩,銼片,巴豆十五粒,作二邊去膜心同炒,枳殼見微黃色,去巴豆片),大黃(一兩),粉草(七錢半),玄明粉(二錢半)

白話文:

  1. 枳殼(去除果肉,一兩,切片;巴豆十五粒,切成兩半去除外膜和內核,與枳殼一起炒,直到枳殼變成微黃色,除去巴豆片)。

  2. 大黃(一兩)。

  3. 粉草(七錢半)。

  4. 玄明粉(二錢半)。

上前三味,銼焙為末,臨入玄明粉,乳缽內同前藥末杵勻,每服半錢至一錢。兒小者抄一字,並用薑蜜湯無時調服,或薄荷湯。

白話文:

將前三個藥材研磨成末,在加入玄明粉,一起放入乳鉢中,與前面研磨好的藥末一起研磨均勻,每次服用半錢到一錢。小孩的劑量減半,將所有藥材一起研磨成末,用生薑和蜂蜜熬煮的藥湯,隨時沖服,也可以用薄荷湯送服。

5. 赤蒼飲

主脾胃因虛受濕,面浮而黃,或遍身作腫,飲食減少,氣不升降,小便赤色,腹肚膨脹,咳嗽有痰,及腫後當服神妙,加草果仁炮過,水、薑、棗煎投。

白話文:

主要原因是脾胃虛弱而受到濕氣侵襲,臉色浮腫且發黃,或者全身浮腫,飲食量減少,氣機升降失常,小便呈赤色,腹部膨脹,咳嗽有痰,以及浮腫後期都應該服用神妙湯。將草果仁炮製後,與水、薑、棗一起煎煮後服用。

赤茯苓(去皮),蒼朮(同上制,二味各一兩半),枳殼(同上制,一兩),藿香(和根),半夏(同上制),淨香附,紫蘇(和梗),厚朴(同上制),陳皮(去白,六味各七錢半),甘草(炙,一兩二錢)

上件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二片,煎七分,無時溫服。

白話文:

赤茯苓(去皮):一兩半

蒼朮(同上制):一兩半

枳殼(同上制):一兩

藿香(和根):七錢半

半夏(同上制):七錢半

淨香附:七錢半

紫蘇(和梗):七錢半

厚朴(同上制):七錢半

陳皮(去白):七錢半

甘草(炙):一兩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