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幼心書》~ 卷下·信效方 (34)
卷下·信效方 (34)
1. 四順飲
治血脈壅實,臟腑生熱,頰赤煩躁,四肢驚掣,及因乳哺過傷,寒暄失理,令兒腸胃不調,蘊蓄積滯,並風熱結核,頭面多生瘡癤,目赤咽痛。
當歸(酒洗,二兩),大黃(一兩半),赤芍藥(三兩),甘草(一兩)
上件銼焙為末,每服一錢,湯調溫服,不拘時。
白話文:
這個方子用來治療血脈阻塞、身體內部產生熱,導致臉頰發紅、煩躁不安、四肢抽搐等症狀,也治療因為餵奶不當、天氣變化失調,造成嬰幼兒腸胃功能失調、積滯不消化,以及風熱引起的淋巴結腫大,頭部和臉部容易長瘡癤,眼睛紅腫、喉嚨疼痛等症狀。
藥方組成:當歸(用酒洗過,二兩)、大黃(一兩半)、赤芍藥(三兩)、甘草(一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烘乾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溫開水調勻服用,不拘泥於服用時間。
2. 清肺飲
治肺受風邪客熱,嗽聲不斷,氣促喘悶,痰壅鼻塞,流涕失音,及解時行疹毒豆瘡,涎多咳嗽,咽痛煩渴。
人參(去蘆,半兩),柴胡(淨洗,二兩),杏仁(湯泡去皮尖),桔梗(銼炒),赤芍藥,荊芥,枳殼(同前制),桑白皮(銼炒),北五味,麻黃(同前制),半夏(同前制九味各一兩),旋覆花(五錢),甘草(一兩半)
上件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二片,蔥一根,煎七分,無時溫服。或入薄荷同煎。
白話文:
清肺飲
這個方子是治療肺部受到風邪侵襲,導致體內產生熱氣的病症。症狀包含咳嗽不止、呼吸急促且胸悶、痰液阻塞、鼻塞、流鼻涕、聲音沙啞,以及可以緩解流行性的疹子、麻疹、水痘等疾病引起的口水多、咳嗽、喉嚨痛和口渴煩躁。
藥材包含:人參(去除蘆頭,約15克),柴胡(洗淨,約60克),杏仁(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約30克),桔梗(切碎炒過,約30克),赤芍藥(約30克),荊芥(約30克),枳殼(炮製過,約30克),桑白皮(切碎炒過,約30克),北五味子(約30克),麻黃(炮製過,約30克),半夏(炮製過,約30克),旋覆花(約15克),甘草(約45克)。
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取約6克,加入一杯水,生薑兩片,蔥一根,煎煮至剩七分,不拘時間溫熱服用。也可以加入薄荷一起煎煮。
3. 沖和飲
治感冒風寒,頭疼發熱,肩背拘急,噁心嘔吐,腹痛膨脹,兼寒濕相搏,四肢拘急,冷氣侵襲,腰足疼痛。
蒼朮(同上制,一兩二錢),人參(去蘆),前胡(去蘆),桔梗(銼炒,三味各五錢),枳殼(同上制),麻黃(同上制),陳皮(去白,三味各三錢),川芎,白芷,半夏(同上制),當歸(酒洗),薄桂(去粗皮),白芍藥,赤茯苓(去皮,七味各一錢半),乾薑,厚朴(同上制,二味各二錢),甘草(炙,七錢半)
上件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二片,蔥一根,煎七分,無時溫服。傷冷噁心嘔吐,煨姜同煎,開胃進食,加棗子煎,空心溫投。寒疝痛,入鹽炒茱萸、茴香同煎。
白話文:
沖和飲
這個藥方用來治療感冒風寒,引起的頭痛發燒、肩背僵硬、噁心想吐、腹痛腹脹,以及同時有寒濕侵襲身體,導致四肢僵硬、覺得冷、腰腿疼痛等症狀。
藥方組成:
蒼朮(用相同方法炮製,約45克),人參(去除蘆頭),前胡(去除蘆頭),桔梗(切碎炒過,這三味藥各約18.75克),枳殼(用相同方法炮製),麻黃(用相同方法炮製),陳皮(去除白色內膜,這三味藥各約11.25克),川芎,白芷,半夏(用相同方法炮製),當歸(用酒洗過),薄桂(去除粗皮),白芍藥,赤茯苓(去除外皮,這七味藥各約5.6克),乾薑,厚朴(用相同方法炮製,這兩味藥各約7.5克),甘草(炙燒過,約26克)
使用方法: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7.5克,加入約240毫升的水,以及兩片生薑、一根蔥,一起煎煮至剩約170毫升,不拘時間溫服。如果是因受寒而噁心嘔吐,可以將生薑烤過後一起煎煮;想開胃促進食慾,可以加入紅棗一起煎煮,在空腹時溫服。如果是寒疝疼痛,可以加入鹽炒過的吳茱萸和茴香一起煎煮。
4. 明目飲
治心脾蘊熱,肝受風邪,致兩目羞明,經久不愈。
山梔仁,淨香附(二味各一兩),夏枯草(去梗,半兩)
上件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蜜大匙,煎七分,無時溫服。
白話文:
這個「明目飲」是用來治療因為心脾積熱,加上肝臟受到風邪侵擾,導致兩眼怕光、視力模糊,而且久久不能痊癒的症狀。
藥材成分有:山梔子仁、處理乾淨的香附(這兩味各用一兩)、去除梗的夏枯草(半兩)。
使用方法是:將上述藥材稍微搗碎,每次取二錢,加水一杯,放入一湯匙蜂蜜,煎煮至剩七分,不拘時間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