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世榮

《活幼心書》~ 卷下·信效方 (31)

回本書目錄

卷下·信效方 (31)

1. 清涼膏

治暴赤火眼腫痛,及血癤作疼發熱。

大黃,淨黃連,黃柏,赤葛,細辛(和葉),薄荷葉,風化朴硝(七味各一兩)

白話文:

大黃、淨黃連、黃柏、赤葛、細辛(和葉)、薄荷葉、風化朴硝(以上七味各一兩)

上前六味,或曬或焙為末,臨入朴硝,乳缽內同杵勻,每用一錢至二錢,冷水加薑汁調塗太陽,或新汲井水調妙,熱癤以涼米湯水調,搽患處。

白話文:

將前面的六種藥材,曬乾或烘乾後研磨成粉末。使用時,加入朴硝,在乳缽中研磨均勻。每次使用一錢到二錢,用冷水加薑汁調勻後塗抹患處。如果有新鮮的井水,用井水調和效果更好。如果是熱癤,則用涼米湯水調和,同樣塗抹患處。

2. 祛風膏

治急慢驚搐,臍風撮口,牙關緊閉,痰涎壅盛,咽喉腫痛。

威靈仙(去蘆,一兩半,細銼焙,研為末)

白話文:

治療急性和慢性驚厥、抽搐,以及因臍帶風引起的口撮緊閉、牙關緊閉、痰涎壅塞、咽喉腫痛。

威靈仙(去掉根莖部分,取一兩半,細切後烘烤,研磨成粉末)

上用皂莢三兩,去皮弦捶損,挪溫水一碗,絹濾過,慢火熬若稀糊,入醇醋半兩,再熬三五沸,去火候冷,用前藥末亭分,乳缽內杵勻,丸芡實大,先用鹽梅肉擦牙根,次以此膏一丸或二丸,溫白湯濃調,抹入左上牙關內,即開。續進別藥,熬時得瓦器為上,銀器尤佳,及解風痰壅盛,淡薑湯調化,無時少與含咽,咽喉腫痛,溫茶清調下,或薄荷湯。

白話文:

將皁莢三兩的皮去除後,用弦子捶打搗碎,加入一碗溫水,用絹布過濾後,用小火慢燉,直到熬成稀糊狀,加入半兩的醇醋,繼續熬煮三到五沸,熄火後放涼。

將前面藥末研磨成粉末,在乳缽中均勻杵打,丸成芡實大小。

先用鹽梅肉擦拭牙根,然後將一到兩丸藥膏,用溫熱的白湯濃稠調開,塗抹在左上邊的牙縫內,就可以舒緩疼痛。

繼續服用其他的藥物,熬煮藥物時,最好使用瓦器,銀器更好。如果出現風痰壅盛的情況,可以用淡薑湯調理化解,不時地含著嚥下去。

如果咽喉腫痛,可以使用溫茶清涼調和服用,也可以使用薄荷湯。

3. 千金膏

治水瀉疳瀉,下痢赤白,腹痛煩渴。

橡斗子(一兩),細茶,白薑,甘草(三味各二錢半),白芷(五錢)

白話文:

橡斗子(12公克),細茶葉(12公克),白薑(12公克),甘草(7.5公克),白芷(25公克)。

上件銼焙為末,煉蜜丸芡實大,每服二丸至三丸,溫米清湯空心化下,入醋,與蜜相亭,為膏尤妙,湯溫化服。

白話文:

將上列的藥材研磨成粉末,拌入蜂蜜製成丸子,每個丸子的大小如芡實般大小。每次服用兩到三顆藥丸,請在空腹時溫開水送服。另外也可以加入醋和蜂蜜,製成膏狀再食用,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服用方式。無論是直接服用藥丸或是服用製成膏狀的藥物,都要用溫開水送服。

4. 水晶丹

治驚積、食積、蟲積腹脹,煩啼噁心,食減面黃,並宜通利,此藥有頑積驚重風緊,涎多熱極,乃可服,非常用之劑,及急驚後,風痰未盡,免生凝疾,宜再投。

白話文:

此藥可治療驚積、食積、蟲積引起的腹脹、煩躁啼哭、噁心、食慾不振、面色萎黃等症狀。但在服用此藥時,需注意以下幾點:

1、此藥具有較強的通利作用,因此,如果患者有頑固性積食、驚風劇烈、四肢抽搐、流涎過多、發熱等症狀,纔可服用。一般情況下,不宜經常服用。

2、在小孩急驚後,風痰未完全消除時,為了防止產生凝滯性疾病,可以再次服用此藥。

南星(銼作小塊,湯煮少時),半夏(如前制,二味各三錢),滑石(四錢),輕粉(五十帖),淨蕪荑(二百片),巴豆(五十粒,去殼,全者,湯泡七次,又去心膜作二邊,水煮少時,曬乾碎切)

白話文:

南星(切成小塊,用湯煮一會兒),半夏(如前所述,兩種藥材各三錢),滑石(四錢),輕粉(五十帖),淨蕪荑(二百片),巴豆(五十粒,去殼,完整的,用湯浸泡七次,再去除心膜,切成兩半,用清水煮一會兒,曬乾後切碎)

上前三味焙為末,拌和輕粉外,蕪荑仁、巴豆二味同碎切,在乳缽內細杵,入前藥末再杵勻,如烏犀丸內製麵糊丸麻仁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五丸或三十五丸,糯米湯泡蔥白取汁,小盞五更初空心下,過三五行,進勻氣散調補,下風痰用淡薑湯空心服。

白話文:

將前面三種藥材焙乾研成細末,與滑石粉混合外用。另外將五倍子仁和巴豆二味藥材切碎,在乳缽中細細搗碎,再加入前面的藥末一起研磨均勻。製成像烏犀丸中麵糊丸一樣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15到25丸或35丸,用糯米湯泡蔥白取汁,於凌晨五更時空腹服用。服用三天到五天後,再服用補氣理氣的補益藥方。如果要治療風痰,則空腹用淡薑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