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世榮

《活幼心書》~ 卷上·決證詩賦 (1)

回本書目錄

卷上·決證詩賦 (1)

1. 觀形氣

觀形觀氣要精通,稟受元來自不同,細察盈虧明部分,隨機用藥見奇功。

形者,面色也。氣者,神氣也。張吉夫云:小兒證候,不可取之一端,在表裡相應,隨機消息,豈膠柱調瑟者所能觀其形而知其證哉?信斯言也。況小兒虛實,有非系乎肥瘦,而系乎氣色者,何以言之,蓋有肥而氣怯,瘦而氣壯,氣怯則色必嫩,其為虛可知矣。氣壯則色必盛,其為實可知矣。

白話文:

形,指的是臉色。氣,指的是精神氣色。張吉夫說:小孩子身體狀況的判斷,不能只看單一的一種症狀,而在於表裡協調,隨機應變,難道像只死板教條的人,可以只看氣色就診斷出疾病嗎?這話可信。況且小孩子的虛實,有時候並不取決於肥瘦,而是取決於精神氣色,為什麼這樣說呢?有的孩子雖然肥胖,但是精神萎靡,這是虛症狀;有的孩子雖然消瘦,但是精神飽滿,這是實症狀。

由是論之,五臟之氣,皆形於面部,肝青、心赤、肺白、腎黑、脾黃,是其本體。肝旺於春,心旺於夏,肺旺於秋,腎旺於冬,各七十二日,脾寄旺於四季後一十八日,是其本位。然有時乎不春不冬,而面變青黑者,非肝之與腎也。不秋不夏而面變赤白者,亦非心之與肺也。

白話文:

根據以上所說的,五臟之氣,都會表現在臉部,肝臟青色、心臟紅色、肺臟白色、腎臟黑色、脾臟黃色,是他們的本體。肝臟在春天最旺盛、心臟在夏天最旺盛、肺臟在秋天最旺盛、腎臟在冬天最旺盛,每個季節為七十二天,脾臟在四季後面各旺盛十八天,是他們的本位。但是有時候不是春天也不是冬天,而臉色卻變成青黑色,這不是肝臟和腎臟的問題。不是秋天也不是夏天,而臉色卻變成赤色和白色,也不是心臟和肺臟的問題。

蓋五臟之氣,層見疊出,隨證流形,初無一定,忽然青黑主乎痛,忽然赤者主乎熱,忽然白者主乎冷,忽然黃者主乎積。此其氣之開闔,非系乎時,非拘乎位。又如心主頦,肝主眼,並左瞼,脾主唇之上下,肺主右瞼,腎主耳前頦(音孩)外,其形或見於位,或露於他部,所謂不可取之一端,明其義也。

白話文:

五臟之氣層層顯現,變化不定,沒有固定的法則。忽青忽黑主疼痛,忽赤色為主熱,忽白色為主寒,忽黃色為主積聚。這種氣的開闔,既不依時間,也不拘位置。又如心主頦,肝主眼並左瞼,脾主脣之上,肺主右瞼,腎主耳前頦外,其形或見於位置,或露於他部,所謂不可取之一端,這就是其道理。

且脾主唇之上下為吐瀉,或患痢日久,然其色黑則腎之乘脾,水反剋土,名為強勝,其藏或敗耳。肝主眼並左瞼,其色青,本色也,主驚駭風痰發動,是為順證。若見白色,乃肺之克肝,即為逆證。以此推考,變而通之,存乎其人,學者留心於此,誠有用焉。

白話文:

脾臟主掌嘴脣的上下部分,如果出現嘔吐腹瀉,或患痢日久,並且臉色發黑,則表明腎臟侵犯了脾臟,水反過來剋制了土,這種情況稱為強盛,脾臟的功能可能會因此受到損傷。肝臟主掌眼睛和左側眼瞼,肝臟的顏色是青色的,本來的顏色也是青色的。當肝臟受到驚嚇或者風痰發作時,屬於順證。如果肝臟出現白色,則表明肺臟剋制了肝臟,屬於逆證。以此類推,可以將這些理論變通應用,具體情況需要具體分析,學習者應在此處用心體會,這些知識確實有實際用途。

2. 及幼攻補

察病必須明表裡,更詳虛實在初分;惡攻喜補人皆信,誰識攻中有補存。

張子和曰:人身不過表裡,血氣不過虛實。此言其大略耳。惟庸工之治病,純補其虛,不敢治其實,舉世皆曰平穩,誤人不見其跡。渠亦不自省其過,雖終老而不悔,且曰:吾用補藥也,何罪焉?病人亦曰,彼以補藥補我,彼何罪焉?雖死亦不知覺,此庸工誤人最深。

白話文:

張子和說:人體不過是內外兩部分,血氣不過是虛與實。這句話只是說其大概的意思。只有那些庸醫在治療疾病時,只知道補充虛證,不敢治療實證,世人都說他們平穩,其實他們誤人卻不會留下痕跡。他們自己也不反省自己的過錯,即使到老了也不後悔,反而說:我用的是補藥,有什麼罪過呢?病人也說,他用補藥補我,他有什麼罪過呢?即使死了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這種庸醫誤人最深。

如鯀湮洪水,不知五行之道,夫補者人所喜,攻者人所惡,醫者以其逆病人之心,而不見用,不若順病人之心,而獲利也,豈復計病者之死生乎?蓋醫有賢愚,人多謬誤,以賢為非,以愚為是,不明標本,妄投藥餌,自取危困,徒切感慨。所謂攻者,萬病先鬚髮散外邪,表之義也;外邪既去,而元氣自復,即攻中有補存焉,里之義也。然察其表裡虛實,尤在臨機權變,毋執一定之規也。

3. 戒毀同道

大抵行醫片言處,深思淺發要安詳;更兼忠厚斯為美,切戒逢人恃己長。

鄭端友曰:醫門一業,慈愛為先,嘗存救治之心,方集古賢之行。近世醫者,診察諸疾,未言理療,訾毀前醫,不量病有淺深。效有遲速,亦有陰虛陽實,翕合轉移,初無定論,惟務妒賢嫉能,利己害人,驚謔病家,意圖厚賂,尤見不仁之心甚矣。昔神宗時,錢仲陽為醫有聲。

白話文:

鄭端友說:醫治是靠經驗累積的一門技術,慈愛為出發點,並且內心存有救治之心,將古時候有德行醫者的行為集於一身。現在的醫師們,在診察疾病時,還沒有談到醫治的時候,就開始批評前一位醫生,沒有衡量病況的嚴重程度,也沒有考量療效的快慢,還有陰虛陽實的情況,轉換時機不定,完全沒有定論,只會嫉妒賢能的醫師,謀取私利,損害他人,在病患面前開玩笑,希望病患給予更多的謝禮,更加顯現出他們不仁慈的心腸。過去神宗皇帝時,錢仲陽以醫術著稱。

皇子儀國公病瘛瘲國醫莫能治,長公主朝,因言錢乙起草野,有異能。立召入。進黃土湯而愈。神宗褒諭,問黃土何以愈斯疾狀。乙對曰:以土勝水,木得其平,則風自止。且諸醫所治垂愈,小臣適當其愈。上悅其對,擢太醫丞,賜紫衣金魚,一旦超然眾醫之表,豈不貴哉。

白話文:

皇子儀國公得了一種怪病,叫瘛瘲,全國的名醫都無法治癒。長公主召見乙,因爲聽說錢乙出身草野,有高超的醫術。於是立即使人把錢乙召進宮。錢乙給皇子服用了黃土湯,病就痊癒了。神宗皇帝褒獎錢乙,問他用黃土湯怎麼能夠治癒這種怪病。錢乙回答說:用土來剋制水,木的平衡才能恢復,風自然就能停止。再說,其他醫生的治療已經接近治癒,我只不過是在他們將要治癒的時候趕上了。皇帝聽後非常高興,提升錢乙爲太醫丞,賜予他紫色的衣服和金魚袋,一夜之間錢乙就超越了所有的醫生,難道這不是很榮耀嗎?

學者能以仲陽之心為心,則善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