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世榮

《活幼心書》~ 卷下·信效方 (13)

回本書目錄

卷下·信效方 (13)

1. 瀉黃散

治胃虛脾實,生熱煩渴,頭痛惡心。

香葉(七錢半),梔子仁,防風(去蘆,二味各一兩),甘草(四錢半),石膏末(八錢)

白話文:

藿香葉(七錢半)、梔子仁、防風(去掉蘆葦,以上兩種各一兩),甘草(四錢半),石膏末(八錢)。

上前四味銼,同石膏末用酒蜜微炒香,為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空心溫服。

2. 調元散

主稟受元氣不足,顱囟間解,肌肉消瘦,腹大如腫,致語遲行遲,手足如癇,神色昏慢,齒生遲者,服之有效。

山藥(去黑皮,五錢),人參(去蘆),白茯苓(去皮),茯神(去皮木根),白朮白芍藥,熟乾地黃(酒洗),當歸(酒洗),黃耆(蜜水塗炙,八味各二錢半),川芎甘草(炙,二味各二錢),石菖蒲(二錢)

白話文:

乾山藥(去除黑皮, 五錢)、人參(去除蘆頭)、白茯苓(去除皮)、茯神(去除皮和木根)、白朮、白芍藥、熟乾地黃(用酒洗過)、當歸(用酒洗過)、黃耆(用蜜水塗抹並烘烤,八味各二錢半)、川芎、甘草(烘烤,二味各二錢)、石菖蒲(二錢)

上為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二片,棗一枚,煎七分,無時溫服。如嬰孩幼嫩,與乳母同服。

3. 醒脾散

主醒脾養胃,止吐痢,進飲食,及調理病後神昏目慢,貪睡多困,脈弱氣短,微有痰涎,並宜投服。

人參(去蘆),白茯苓(去皮),藿香葉白朮甘草(炙,五味各五錢),丁香(四十粒,不見火),大南星(八錢,銼作小塊,紙裹水透濕,炮過用),縮砂仁(四十粒)

白話文:

  • 人參(去除蘆頭)

  • 白茯苓(去除外皮)

  • 藿香葉

  • 白朮

  • 甘草(烘烤過的,五味子各五錢)

  • 丁香(四十粒,不經火烤)

  • 大南星(八錢,切成小塊,用紙包好,浸濕後烘烤過,再使用)

  • 縮砂仁(四十粒)

上為㕮咀,每服二錢,水大盞,姜三片,冬瓜子仁五十粒杵碎慢火煎七分,空心緩投服之,急必吐。

白話文:

藥方含有㕮咀,每次服用二錢。加入一大杯水,三片生薑和五十粒冬瓜子仁,研磨成細碎狀後,用小火煮至藥液剩下七分。在空腹時緩緩喝下,有急症的人必須立即服用,才能得到效果。

4. 醍醐散

治吐瀉後,調和脾胃,消進飲食,及丁奚哺露,虛熱煩渴,氣逆心惡。

陳皮(去白),縮砂仁厚朴(如前制),麥芽(洗淨焙乾),烏梅(和核,五味各五錢),良薑(如前制),乾葛,烏藥(三味各二錢半),草果仁(炮,二錢),甘草(炙,三錢)

白話文:

  1. 陳皮(颳去白色):五錢

  2. 縮砂仁:五錢

  3. 厚朴(按照前面的方法炮製):五錢

  4. 麥芽(洗淨焙乾):五錢

  5. 烏梅(連核,五味子各五錢):五錢

  6. 良薑(按照前面的方法炮製):二錢半

  7. 乾葛:二錢半

  8. 烏藥:二錢半

  9. 草果仁(炮製後):二錢

  10. 甘草(炙,三錢):三錢

上為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二片,棗一枚,鹽少許,煎七分,空心溫服。

5. 二聖散

治風痰壅閉,語音不出,氣促喘悶,手足動搖,似搐非搐。

訶子(十個,大者,半生半炮去核),大腹皮(洗淨焙乾,五錢)

白話文:

訶子(十個,大的,一半生用,一半炒熟,去核),大腹皮(洗淨,烘乾,五錢重)

上為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無時溫服。

6. 補肺散

治久患咳嗽,肺虛氣促,有痰噁心。

阿膠(一兩半,銼炒),白茯苓,馬兜苓(去老梗),糯米(三味各半兩),杏仁(二十一粒,湯泡去皮尖),甘草(四錢,炙)

白話文:

  • 阿膠(一兩半,磨成碎末,炒過):是一種中藥,有補血、滋陰、潤燥的功效。

  • 白茯苓(半兩):是一種中藥,有健脾、寧心、安神的功效。

  • 馬兜苓(去除老莖,半兩):是一種中藥,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 糯米(三味各半兩):加入了糯米,有助於補氣健脾,增強藥效。

  • 杏仁(二十一粒,用熱水泡過後,去除皮和尖端):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潤肺化痰的功效。

  • 甘草(四錢,炙過):甘草具有補益脾胃、清熱解毒的功效。

上為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無時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