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世榮

《活幼心書》~ 卷上·決證詩賦 (4)

回本書目錄

卷上·決證詩賦 (4)

1. 小兒常安

康節曰:與其病後求良藥,不若病前能自防。然致疾之始,必有所因。大凡幼稚,要其常安,在乎謹寒暄,節飲食,夫復何慮。每見嬰孩目有所睹,心有所欲,但不能言惟啼泣而已。

父母不察其詳,便謂飢渴,遽哺之以乳食,強之以雜味,不亦多乎?有數歲者,嬌惜太過,不問生冷,甘肥時果,聽其貪食,豈能知足!愛之實以害之,遂傷脾胃,不吐則瀉,或成疳積浮腫,傳作異證,此則得於太飽之故。有遇清朝薄暮,偶見陰晦,便加以厚衣重衾,或近於紅爐烈焰,又且拘之懷抱,惟恐受冷,及長成者,所愛亦復如是,遂致積溫成熱。熱極生風,面赤唇紅,驚掣煩躁,變證多出,此乃失於太暖之故。

殊不知忍一分飢,勝服調脾之劑,耐一分寒,不須發表之功。余故曰:孩提之童,食不可過傷,衣不可太厚,此安樂法也。為父母者,切宜深省。

白話文:

邵雍說:與其生病後才去尋找良藥,不如在生病前就能夠自己做好預防。然而,導致疾病的開始,一定有它的原因。大致來說,年幼的孩子,想要他們常常平安健康,就在於謹慎地注意天氣的寒冷或溫熱變化,節制飲食,那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常常看到嬰兒眼睛看到什麼,心裡就想要什麼,但是他們不能說話,只能用哭鬧來表達。

父母如果沒有仔細觀察他們的需求,就認為他們是餓了渴了,立刻餵他們奶水或食物,強迫他們吃各種口味的東西,這不是太多了嗎?有些幾歲大的孩子,因為太過嬌慣,不論食物是生的冷的,還是甜膩肥厚的,當季的水果,都任由他們貪吃,哪裡懂得滿足?這樣愛他們其實是害了他們,於是就傷了脾胃,不是吐就是拉肚子,或者形成疳積、浮腫,甚至轉變成其他疾病,這都是因為吃太飽的緣故。 有些人遇到天氣清冷或傍晚時分,稍微覺得天氣陰暗,就給孩子穿上厚厚的衣服,蓋上厚重的被子,或者讓他們靠近火爐,又總是把他們抱在懷裡,就怕他們受涼,等到長大成人,對他們的愛護也還是這樣,於是導致體內積熱。熱到極點就會生風,臉色發紅,嘴唇鮮紅,出現驚厥、抽搐、煩躁不安等症狀,變化的病症很多,這都是因為穿太暖的緣故。

要知道,能夠忍受一分飢餓,勝過服用調理脾胃的藥劑;能夠忍受一分寒冷,就不需要用到發散風寒的藥物。所以我說:年幼的孩子,飲食不可以過量,衣服不可以穿太厚,這就是使他們安樂健康的方法。身為父母的人,一定要好好地深刻反省。

2. 拾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