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世榮

《活幼心書》~ 卷下·信效方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下·信效方 (11)

1. 連床散

治滿頭如癩瘡毒,及手足身上,陰器膚囊,癢則抓爛,黃汁淋漓燥痛。

白話文:

治療頭部像癩瘡一樣的毒症,以及手腳和身體上、陰部皮膚囊腫等處的癢症,癢到抓破皮膚,黃色的液體流出並感到乾燥疼痛。

淨黃連(一兩),蛇床子(去埃土,半兩),五倍子(去內蟲屑,二錢半),輕粉(十五貼)

白話文:

  • 淨黃連(50公克)

  • 蛇牀子(去除塵土,25公克)

  • 五倍子(去除蟲卵和雜質,12.5公克)

  • 輕粉(15份)

上前三味,曬乾為末,再入乳缽內,同輕粉杵勻,用清油稀調二錢或三錢,塗搽患處,必先以荊芥和蔥煮水,候涼淨洗拭乾,後敷藥。

白話文:

前面提到的三種中藥,曬乾後研磨成粉末,再放入研缽中,與輕粉均勻混合。用清油稀釋成二錢或三錢的藥膏,塗抹在患處。在塗藥之前,先用荊芥和蔥煮水,待水涼後將患處清洗乾淨並擦乾,然後再敷上藥物。

2. 川草散

治腹痛下痢赤白,不拘遠近。

川芎,白芷,甘草(半生半炙,三味各七錢),赤芍藥,當歸(酒洗),淨黃連(三味各五錢)

白話文:

川芎、白芷、甘草(一半生一半炙,三味各七錢),赤芍藥、當歸(用酒洗過),淨黃連(三味各五錢)

上件銼焙為末,每服半錢至一錢,白痢白薑湯調,赤痢甘草湯調,赤白痢溫米清湯調,並空心服。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到一錢,白色痢疾用白薑湯調劑服用,紅色痢疾用甘草湯調劑服用,紅白痢疾用溫米清湯調劑服用,均於空腹時服用。

3. 柿煎散

治豆瘡後目生醫膜。

白菊花,綠豆殼,穀精草(三味各一兩)

白話文:

治療豆瘡後眼睛生翳膜。

使用白菊花、綠豆殼和穀精草(這三種材料各一兩)。

上為㕮咀,每服二錢,乾柿一枚,粟米泔汁大盞,慢火煎乾去渣,食後臨睡,止吃柿肉,一日三枚,倍加尤好。如嬰孩小,乳母可服,或用煮過柿子去核,薄切焙為細末,炒半錢,溫米泔水調化,無時與兒服亦可。

白話文:

以㕮咀為藥引,每次服用二錢,加入一顆乾柿子,用粟米淘米水一大碗,用小火煎熬至藥渣變乾,在飯後睡前服用,只吃柿肉,一天服用三顆,如果病情嚴重可以增加劑量。如果嬰兒還很小,可以讓哺乳的母親服用,或者使用煮熟的柿子去除果核,切成薄片焙乾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用溫熱的米泔水調和,不拘時間,讓孩子服用也可以。

4. 拂毒散

治諸風熱陰毒腫,核已結成未穿潰,或正發者。

半夏(一兩,生用),貝母,大黃(二味各半兩),朴硝,五倍子(去內蟲屑,二味各二錢半)

白話文:

半夏(一両,生用):半夏具有化痰止咳、平喘清熱的作用。生用半夏可增強其化痰止咳的功效。

貝母:貝母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大黃(二味各半兩):大黃具有瀉熱通便、清肝退黃的作用。與半夏、貝母配伍,可增強其清熱化痰、瀉熱通便的作用。

朴硝:朴硝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作用。與半夏、貝母、大黃配伍,可增強其清熱化痰、瀉熱通便、涼血止血的作用。

五倍子(去內蟲屑,二味各二錢半):五倍子具有斂肺止咳、固澀止瀉的作用。去內蟲屑可增強其斂肺止咳的功效。與半夏、貝母、大黃、朴硝配伍,可增強其清熱化痰、瀉熱通便、斂肺止咳、固澀止瀉的作用。

上件銼焙為末,用醇醋調一錢或二錢,塗患處,如干再塗,仍服疏風化毒之劑。

余藥成末,除朴硝,臨入杵勻用。

白話文:

將上述材料磨成粉末,用濃醋調和一錢或二錢的量,塗抹在患處,如果乾了就再塗。同時服用可以疏散風邪、化解毒素的藥物。

其餘的藥材也研磨成粉末,除了朴硝之外,在使用前再混合均勻。

5. 金鈴散

治疝氣腹痛,投諸藥後,愈而復作宜服。

金鈴子肉(六錢),三稜(炮銼),莪朮(醋煮銼),青皮(去白),陳皮(去白,四味各二錢半),赤茯苓(去皮),茴香(二味各半兩),南木香(二錢),甘草(四錢,炙),檳榔,枳殼(如前制),鉤藤(和鉤,三味各三錢)

白話文:

金鈴子肉(六錢),三棱(炮製研碎),莪朮(用醋煮後研碎),青皮(去除白色部分),陳皮(去除白色部分,以上四味各二錢半),赤茯苓(去除外皮),茴香(以上二味各半兩),南木香(二錢),甘草(四錢,炙烤),檳榔,枳殼(與前文一樣處理),鉤藤(與鉤配伍,以上三味各三錢)

上除檳榔、木香不過火,餘十味銼焙,仍同木香、檳榔為末,每服半錢至一錢。仍用炒茴香煎無灰酒空心調服,不飲酒者,煎炒茴香湯調下。

白話文:

上方中的檳榔、木香不須炒到表面焦黑,其他十味藥材切碎後用文火烘烤,還是和木香、檳榔一起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到一錢。仍然用炒過的茴香煎成的無灰水空腹調服,不喝酒的人,可以用炒過的茴香煎的湯藥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