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世榮

《活幼心書》~ 卷下·信效方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下·信效方 (10)

1. 平胃散

主脾胃不和,嘔逆咽酸,霍亂腹痛。

厚朴(如前制),陳皮(去白,二味各二兩半),蒼朮(如前制四兩),甘草(一兩)

上件銼焙為末,每服半錢至一錢,薑、棗煎湯,空心溫服,燒鹽湯亦好。

白話文:

厚朴(如前文所述的處理方法),陳皮(去除白色部分,厚朴、陳皮各二兩半),蒼朮(如前文所述的處理方法,四兩),甘草(一兩)

2. 七寶散

治時氣傷風傷寒,頭昏體熱咳嗽,及脾胃肺臟不和,口中腥氣異常,或牙縫微有鮮血,兼調理諸病後小證得中,以其品味不僭不燥為佳。

白話文:

用於治療時令感傷風寒,出現頭暈發熱咳嗽,以及脾胃肺臟功能失調,口中腥味異常,或牙縫間有少量鮮血,兼顧調理其他疾病後出現的小型症狀,以其藥味不刺鼻不燥熱為佳。

紫蘇(去老梗),淨香附(二味各三兩),陳皮(去白),甘草(二味各一兩半),桔梗(二兩半,銼炒),川芎,白芷(二味各一兩)

白話文:

紫蘇(去掉老梗),淨香附(兩種材料各三兩),陳皮(去掉白色的果皮),甘草(兩種材料各一兩半),桔梗(二兩半,切碎後炒過),川芎,白芷(兩種材料各一兩)

上件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二片,煎七分,無時溫服。咳嗽加製半夏口腥氣入鹽煎,調理諸疾加棗子煎。

白話文:

上一個藥方,每次服用二錢(約12克),用一杯水,加入兩片薑片,煎到只剩下七分之一,沒有時間限制,溫熱服用。如果咳嗽,可以加入半夏,並在煎煮時加入少許鹽,可以調理各種疾病,在煎煮時加入棗子。

3. 三稜散

主諸般停滯,疳積發熱,瀉痢酸餿,水穀不化,常服和脾胃,進飲食,長肌肉,益神氣。

白話文:

主治各種積滯不消、疳積發熱、腹瀉帶酸味或食物未消化的情況。長期服用可以調和脾胃,促進飲食消化,增強肌肉生長,提升精神氣力。

人參(去蘆,七錢半),三稜(炮銼),淨香附(二味各一兩半),青皮(去白),益智仁,陳皮(去白),半夏(如前制),枳殼(如前制),神麯(炒),穀芽(洗焙),莪朮(醋煮透,濾干銼焙),大黃(半生半炮),紫蘇(去老梗,十味各半兩),甘草(半生半炙,一兩二錢)

白話文:

人參(去掉蘆頭,重七錢半)、三稜(炮製後銼碎)、淨香附(這兩種藥材各一兩半)、青皮(去掉白瓤)、益智仁、陳皮(去掉白瓤)、半夏(如前所述製法)、枳殼(如前所述製法)、神麴(炒製)、谷芽(洗淨焙乾)、莪朮(用醋煮透,濾乾銼碎焙乾)、大黃(一半生一半炮製)、紫蘇(去掉老梗,這十種藥材各半兩)、甘草(一半是生的,一半是炙過的,總共是一兩二錢)

上件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二片,倉米百粒,煎七分,無時溫服。氣虛勞加白茯苓一兩。

白話文:

將上等草藥中的㕮咀,每次服用二錢,加入一盞水,二片生薑,一百顆稻米,煎煮至七分,無特定時間即可溫服。若有氣虛勞累的症狀,需添加一兩白茯苓。

4. 立消散

治膀胱久受熱毒,致陰器膚囊赤腫脹痛。

赤小豆,赤芍藥,枳殼(生用),風化朴硝(臨入末藥拌勻),商陸(五味各半兩)

白話文:

  • 赤小豆:半兩

  • 赤芍藥:半兩

  • 枳殼(生用):半兩

  • 風化朴硝(和末藥一起拌勻使用):半兩

  • 商陸(五味子各半兩):一兩

上件不過火,銼曬為末,柏枝煎湯,候冷調二錢或三錢塗腫處,仍服㕮咀五芩散,加車前子、薏苡仁,水煎。

白話文:

把上等火柴頭用挫刀刨成粉末,然後把柏枝煎煮成煎劑,待冷卻後加入兩錢或三錢的火柴頭粉末,塗抹在腫處,仍然服用㕮咀五芩散,並加入車前子、薏苡仁,一起用水煎煮。

5. 天竺黃散

主上焦風熱,口鼻生瘡,兩目赤腫,咽膈不利,痰涎壅滯,氣不通暢,驚搐煩悶,神思昏迷。

白話文:

主要治療上焦的風熱症狀,如口腔和鼻腔生瘡,兩眼紅腫,咽喉不適,痰液堵塞,氣息不通暢,驚厥煩躁不安,精神恍惚不清。

天竺黃,鬱金(無,以山梔仁代),茯神(去皮),甘草(四味各半兩),硼砂,牙消,白芷,川芎,殭蠶(去絲),枳殼(如前制,六味各二錢半),硃砂(水飛,二錢),麝香(一字),蟬殼(十五,洗去泥土觜足)

白話文:

天竺黃、鬱金(沒有鬱金,用山梔仁代替)、茯神(去皮)、甘草(四種藥材各半兩),硼砂、牙消、白芷、川芎、殭蠶(去絲)、枳殼(用前面的方法炮製,六種藥材各二錢半),硃砂(用水飛,二錢),麝香(一字),蟬殼(十五個,洗去泥土、觜足)

上除硼砂、牙消、硃砂、麝香四味,乳缽細杵,餘九味焙乾末,同入乳缽內再杵勻,每服半錢或一錢,溫薄荷湯,無時調服,或麥門冬湯。

白話文:

先將硼砂、牙消、硃砂、麝香四種藥材放進乳缽裡,搗成細末。其餘九種藥材焙乾後研成細末,再全部放入乳缽中,搗勻混合。每次服用半錢或一錢,用溫熱的薄荷湯或麥門冬湯送服。不限時間,隨時都可以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