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幼心書》~ 卷中·明本論 (1)
卷中·明本論 (1)
1. 重舌
凡患此證,是脾與心肝屢受極熱,有所謂重舌、木舌,又謂之舌黃、鵝口,名雖異,皆熱也。大抵重舌生於舌下,挺露如舌,故曰重舌。然脾之絡脈系舌旁,肝之絡脈系舌本,心之絡脈系舌根。凡此三經,或為濕熱風寒所中,則舌卷(音捲)縮,或舒長,或腫滿,宜消黃散、綠袍散主之,及當歸散、羌活散與服。
木舌者,舌腫硬而妨乳食,此為風熱盛也,以當歸瀉黃散、玉露飲,皆可服之次消黃散點擦舌上。蓋舌者心之官,心熱則生瘡破裂,肝壅則血出如湧,脾閉則白胎如雪,熱則腫滿,風則強木,口合不開,四肢壯熱,氣喘語澀,即其候也。治法涼解上焦,及心肝脾三經邪熱,疏風化痰,初用百解散加五和湯,水、薑、燈心煎投,次以牛蒡湯,同當歸散,入生地黃,水、姜煎服。
鵝口者,始生嬰兒,自一月之外,至半歲以上,忽口內白屑滿舌,則上齶戴礙,狀如鵝口,開而不合,語聲不出,飲食多艱,亦因感受熱毒,停積於脾,故上烝於舌,至極時藥不能頓治,急以絹線札針嘴,約以粟谷長,刺破舌上下小疱,如芥子大,見黃水清血微出即減,方投前證內藥同服,及以硃砂膏、地黃膏,調化塗點舌上,嚥下無妨,或消黃散亦好。
白話文:
凡是患上這種病症,都是因為脾、心、肝經常受到極度的熱邪侵襲。其中有重舌、木舌,又叫做舌黃、鵝口瘡,雖然名稱不同,但都是熱邪引起的。
重舌大多長在舌頭下面,像舌頭一樣突出,所以叫做重舌。脾的經絡連著舌頭兩旁,肝的經絡連著舌頭的根部,心的經絡連著舌頭的根。這三條經絡,如果受到濕熱、風寒等邪氣侵犯,就會導致舌頭捲縮,或是伸長,或是腫脹,應該服用消黃散、綠袍散來治療,也可以服用當歸散、羌活散。
木舌是指舌頭腫脹堅硬,妨礙吸吮乳汁或進食,這是因為風熱太盛的緣故,可以用當歸瀉黃散、玉露飲來治療,也可以用消黃散塗擦舌頭。舌頭是心的器官,心有熱就會生瘡破裂,肝氣壅塞就會大量出血,脾氣閉塞就會出現像雪一樣的白苔。有熱就會腫脹,有風就會僵硬。嘴巴張不開,四肢發熱,呼吸急促,說話困難,這些都是患病的徵兆。治療的方法是清涼上焦,以及心肝脾三經的邪熱,疏散風邪,化解痰液。初期服用百解散加五和湯,用水、生薑、燈心草煎煮服用。然後服用牛蒡湯,再加入當歸散、生地黃,用水、生薑煎煮服用。
鵝口瘡多發生在剛出生的嬰兒身上,從滿月後到半歲以上的嬰兒都可能發生。突然口內長滿白色屑狀物,覆蓋在舌頭上,上顎也會受到阻礙,看起來像鵝的嘴巴,嘴巴張開卻合不攏,發不出聲音,進食困難,這也是因為感受了熱毒,停積在脾臟,熱毒向上蒸騰到舌頭。到了嚴重的時候,藥物也無法立刻見效。要趕緊用絲線紮住針的嘴部,留出像粟米粒長度的針尖,刺破舌頭上下的小水泡,像芥菜籽大小,如果流出黃水或少許清血,情況就會減輕。之後服用之前所說的藥方,同時在舌頭上塗抹硃砂膏、地黃膏,吞下去沒有關係,或是使用消黃散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