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世榮
《活幼心書》~ 卷上·決證詩賦 (11)
卷上·決證詩賦 (11)
1. 丹毒
經云:赤紫丹瘤,皆心火內鬱而發,赤如丹砂,故名丹毒。心主血而火性熱,血熱相搏,陰滯於陽,即發丹毒。心虛寒則癢,心實熱則痛,自腹生出四肢者易治,自四肢生入腹者難療。先用百解散表之,次以當歸散加連翹、荊芥,水煎服,及牛蒡湯加炒麻仁,研碎同煎與宣熱拔毒。其次赤葛散,或初用化丹湯亦好。
有身上發時,亦如前證,不甚燥癢,但見出浮於遍體,神昏不悅,名陰濕毒證。先以沖和飲加南木香、水、姜煎服,次用當歸散、雄黃散。然此二證,不問赤白,若入腹入腎,多致為害,不可輕視如常,自取困爾。
白話文:
中醫經典說:皮膚出現紅色或紫色的丹瘤,都是因為心火在體內鬱積而發生的。它們紅得像丹砂一樣,所以叫做丹毒。心主管血液,火的性質是熱的,血熱和火熱互相搏擊,導致陰氣滯留在陽氣中,就會引發丹毒。心氣虛寒時會感到搔癢,心火過盛時則會感到疼痛。丹毒從腹部向四肢蔓延的比較容易治療,從四肢向腹部蔓延的則比較難以治療。
先用百解散來疏解體表,然後用當歸散加入連翹、荊芥,用水煎服。或是用牛蒡湯加入炒過的麻仁,磨碎後一起煎煮,用來宣洩熱毒。接著可以用赤葛散,或者初起時用化丹湯也很好。
如果丹毒是從身上其他部位發生的,情況也和前面說的相似。如果不是很乾燥搔癢,只是看到紅色疹子浮現在全身,精神昏沉不愉快,這就叫做陰濕毒證。先用沖和飲加入南木香、水和薑煎服,接著用當歸散、雄黃散。
然而這兩種病症,無論是紅色還是白色,如果蔓延到腹部或腎臟,大多會造成傷害,不可輕視把它當作普通的病症,自己造成困境。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