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世榮

《活幼心書》~ 卷下·信效方 (6)

回本書目錄

卷下·信效方 (6)

1. 人參甘桔湯

感冒風熱,火氣熏逼,豆瘡蘊毒上攻,咽喉腫痛,痰氣不順,咳嗽失音,飲食減少,並宜治之。

人參(去蘆,半兩),桔梗(銼,用蜜水浸透,一兩),甘草(半生半炙,三錢)

白話文:

人參(除去蘆根,半兩),桔梗(切碎,用蜂蜜水浸泡透,一兩),甘草(一半生曬,一半炙烤,三錢)

上件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無時溫服,風熱加荊芥杏仁煎。豆瘡後目生翳膜,用蟬殼淨洗去嘴足同煎。咽痛人硼砂末煎,去渣無時含咽。

白話文:

上件草藥的方子,每次服用二錢,加水一碗,煎煮至七分,不拘時溫服。如果是風熱引起的病症,可以加入荊芥、杏仁一起煎煮。如果在痘瘡之後眼睛生了翳膜,可以用蟬殼洗淨後去嘴和足,然後和水一起煎煮。如果咽喉疼痛,可以用硼砂末煎煮,去渣後不拘時含在口中。

2. 人參芎歸湯

治九道血妄行。

人參(去蘆),川芎當歸(酒洗,三味各半兩),荊芥(二錢半)

白話文:

人參(去蘆)、川芎、當歸(用酒清洗,三種藥材各半兩)、荊芥(二錢半)

上件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無時溫服。

3. 五拗湯

治感風濕,及形寒飲冷,痰嗽咳逆,連聲不已。

麻黃(不去根節),杏仁(不去皮尖),荊芥(不去梗),桔梗(四味各五錢,用蜜水炒,銼用),甘草(二錢半)

白話文:

  • 麻黃(不去根莖節段):使用整株麻黃,不去除根部和莖節。

  • 杏仁(不去皮尖):使用整顆杏仁,不去除外皮和尖端。

  • 荊芥(不去梗):使用整株荊芥,不去除莖梗。

  • 桔梗(四味各五錢,用蜜水炒,銼用):將桔梗、麻黃、杏仁、荊芥各取五錢,用蜜水炒過,然後切碎成末。

  • 甘草(二錢半):使用二錢半的甘草。

上件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無時溫服。

4. 六和湯

治心脾不和,氣不升降,霍亂吐瀉,咳嗽胸滿,頭目疼痛,嗜臥倦怠,並陰陽不分,冒暑伏熱煩悶,成痢中酒作渴,心逆畏食。

白話文:

治療心脾不和,氣血運行不正常,導致上吐下瀉、咳嗽、胸悶、頭暈、嗜睡、疲倦,以及陰陽失衡,夏天容易中暑、悶熱煩躁,大便成痢疾狀、喝酒後口渴,以及心臟反胃、不想吃東西等症狀。

人參(去蘆),縮砂仁甘草(炙),杏仁(湯泡去皮尖),半夏(如前制,五味各一兩),香薷厚朴(如前制,二味各四兩),白扁豆(炒熟,銼去殼,一斤,用生薑一斤碎切爛煮,拌勻,釀經一宿,焙乾),藿香赤茯苓(去皮),木瓜(各一兩)

白話文:

人參(切去鬚根)、縮砂仁、甘草(經過火烤)、杏仁(以熱水泡過,去除外皮和尖端)、半夏(依據前面所述的製法)、香薷、厚朴(依據前面所述的製法)、白扁豆(炒熟,切碎去殼,一斤)、藿香、赤茯苓(去皮)、木瓜(各一兩)。

上件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二片,棗一枚,煎七分,無時溫服。或入鹽半字同煎。

5. 黃耆六一湯

治諸虛不足,煩躁驚悸目揚,身體軟弱,不思飲食。

黃耆(六兩,蜜水塗炙),甘草(一兩,炙)

上件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刺二枚,煎七分,無時溫服。

6. 真武湯

治傷寒諸疾後,表裡俱虛,煩渴有熱,遍身汗出。

茯苓(去皮),白芍藥(二味各七錢半),白朮附子(如前制,二錢半)

白話文:

白茯苓(去皮),白芍藥(兩者各七錢半),白朮,附子(按照前述方法處理,二錢半)

上件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二片,煎七分,無時溫服。

7. 牡蠣大黃湯

治三五歲小兒,感受溫濕之氣,侵襲膀胱,致陰莖膚囊浮腫作痛。

牡蠣(用熟黃泥包裹,夾水煅透,出地上候冷用),大黃(紙裹水浸透,炮過候冷,二味各一兩)

白話文:

牡蠣(用熟黃泥包裹,夾水煅燒透徹,取出後放在地上等冷卻後使用),大黃(用紙包起來,浸泡在水中直到透徹,然後烘烤後等冷卻後,這兩種藥材各取一兩)

上件銼研為末,每服一錢,用無灰溫酒空心調服。不能飲者,溫湯調,少入酒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