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世榮

《活幼心書》~ 卷下·信效方 (1)

回本書目錄

卷下·信效方 (1)

1. 日生湯

治吐瀉痢後,將傳慢驚慢脾,神昏脈弱,飲食不進,睡露揚睛,晝輕夜重,急宜投解。

白話文:

治療嘔吐、腹瀉和痢疾後,如果出現了緩慢發展的驚厥或脾虛的情況,病人會表現為神志不清、脈象微弱、無法進食、睡眠時眼睛半開、症狀白天較輕而夜晚加重,應當立即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北南星(一兩,銼破,瓦器盛東壁土同醋煮少時,濾干,切片,焙),人參(去蘆),冬瓜子仁

上件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半,薑三片,慢火煎七分,候溫無時少與緩服。投之急必吐。

白話文:

北南星(一兩,切碎,用瓦器盛放,加入東壁土和醋煮一小段時間,濾乾,切片,烘烤),人參(去蘆),冬瓜子仁

此後應諸湯散丸劑,所述服藥次序,不過言其大略。然煎煮調化,分數湯使下法,尤在臨時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或多或少,隨病輕重用之,余皆仿此,再不繁引。

白話文:

服中藥湯劑、丸劑等,藥方所述服藥順序,不過大概說明而已。而煎煮中藥、藥材的配比,以及分次服用湯劑的方法,更在於臨時依照病人的體型大小,酌情增減藥量,或多或少,依據病情輕重而決定。其餘藥方,都按照這個原則,不再一一舉例說明。

2. 牛蒡湯

主傷風發熱,煩躁,鼻塞氣喘,痰嗽驚啼,及諸瘡赤紫丹毒,咽喉腫痛。

白話文:

主要用於治療感冒引起的發熱、煩躁不安、鼻塞呼吸困難、咳嗽有痰、驚嚇哭泣,以及各種紅紫色的皮膚炎症和咽喉腫痛。

牛蒡子(三兩,略少研碎),大黃(一兩半),防風(去蘆),薄荷(去老梗,二味各一兩),荊芥(去根老梗,四兩),甘草(一兩一錢半)

上件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無時溫服。

白話文:

  • 牛蒡子:三兩,略微研碎。

  • 大黃:一兩半。

  • 防風:去蘆。

  • 薄荷:去老梗,一兩。

  • 荊芥:去根老梗,四兩。

  • 甘草:一兩一錢半。

3. 黃芩四物湯

理諸瘡丹毒,赤瘤燥癢。

黃芩(一兩),當歸(酒洗),生乾地黃,赤芍藥,川芎(四味各半兩),何首烏(去粗皮),草烏(炮,去皮),玄參(三味各一錢半),甘草(六錢),薄荷葉(二錢)

上件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無時溫服。

白話文:

黃芩(一兩):具有清熱燥濕、涼血止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性病症、黃疸、痢疾等。

當歸(酒洗):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血虛證、月經不調、痛經等。

生乾地黃:具有滋陰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陰虛火旺、發熱、出血等。

赤芍藥: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瘀血疼痛、月經不調、痛經等。

川芎(四味各半兩):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瘀血疼痛、頭痛、眩暈等。

何首烏(去粗皮):具有補血益腎、烏發明目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血虛證、脫發、白髮等。

草烏(炮,去皮):具有溫補腎陽、活血通絡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腎陽虛衰、手足麻木、疼痛等。

玄參(三味各一錢半):具有滋陰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陰虛火旺、發熱、出血等。

甘草(六錢):具有益氣補脾、調和諸藥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虛乏力、消化不良等。

薄荷葉(二錢):具有疏風清熱、解暑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熱、頭痛、牙痛等。

4. 耆歸湯

治小兒稟賦素弱,豆瘡出不快者,及肝虛目視不明。

黃耆(一兩,蜜水塗炙),當歸(酒洗焙乾),白芍藥,川芎(三味各半兩),甘草(三錢,炙)

上件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無時溫服。

白話文:

黃耆: 一兩,用蜂蜜水塗抹後烘烤。

當歸: 用酒清洗後烘乾。 白芍藥: 半兩。 川芎: 半兩。 甘草: 三錢,烘烤後使用。

5. 枳實湯

主傷風傷寒,胸滿氣促,咳嗽不活,食多夾痰吐出。

枳實(去瓤銼片,麥麩炒微黃),赤茯苓(去皮,二味各半兩),甘草(六錢),半夏(七錢,湯煮透濾仍銼焙乾),桔梗(七錢半,銼炒)

上件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二片,煎七分,無時溫服。

白話文:

枳實(去果肉,切成薄片,用麥麩炒至微黃),赤茯苓(去皮,兩種藥材各半兩),甘草(六錢),半夏(七錢,用湯煮透,濾出後再切碎,烘乾),桔梗(七錢半,切碎,炒過)。